•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徐红星院士:最早的光学实验是中国人2400多年前做的
发布时间:2022-12-01    来源:长江日报   阅读次数:24519 分享到:

11月30日,“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墨经》最早述及小孔成像现象,是最早有记载的完整的光学实验,最早揭示了光的直线传播性质。”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徐红星教授在一场科普报告中说。

当天,“徐红星院士科学与人文科普工作室”在武汉出版集团揭牌。揭牌仪式后,徐红星院士以《神奇的光学漫谈和未来世界科技的推动力》为题,在科普工作室作了首场报告。

徐红星院士作科普工作室首场报告。王启辉 摄

“我们老祖宗很早就对光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光有非常科学的认识。”徐红星院士自豪地说。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他在报告的PPT上展示了《墨经》中的这段话。

徐红星院士在科普报告会上展示的我国古代小孔成像图片。

徐红星院士说,这几句话将光的特点描述了出来,就是说,光像箭一样,是直线传播,将下边投影到上边,上边投影到下边,透过小孔成人的倒像。“这个是我们古人了不起的关于光学方面的成就,在得出小孔成像这一科学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对现象的观察、描述都非常仔细,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是非常具有科学精神的。”

“小孔成像是最早的科学实验,比古希腊有记录的科学实验早了一百多年。”徐红星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科学实验,文化和文明程度是很发达的。“中国是文明古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小孔成像这一科学实验及其所代表的科学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报告会上,徐红星院士从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讲起,介绍了“什么是光”,带来了一场光学和光子科技的科普盛宴。

他介绍了光学发展中重要的实验,例如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光电效应等。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光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如今,光学研究已进入微纳时代。纳米光学为信息、生物、能源等众多领域带来突破性变革,光子科技也不断推动着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非线性光学材料简介

非线性光学性质也被称为强光作用下的光学性质,主要因为这些性质只有在激光这样的强相干光作用下才表现出来。....

01-21

大口径光学反射镜的制造过程

如果把光学望远镜比作人类的“千里眼”,那么光学望远镜中的主反射镜就可以称之为“眼角膜”。主反射镜的口径越大就意味着光学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就会越高。通俗的说就是会....

07-30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