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3D打印技术概述
发布时间:2013-01-14    来源:统计整理   阅读次数:1266 分享到:

 近年来3D打印技术风靡全球,引领这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3D打印技术尚处在萌芽期,但是其前景非常诱人。激光技术结合3D打印,将会带来全新的制造方式,势必对传统的制造行业造成强大的冲击。3D打印技术将成制造业新命题。

   简单来说,3D打印,就是在普通的二维打印的基础上再加一维。打印机先像普通打印一样在一个平面上将塑料、金属等粉末状材料打印出一层,然后在将这些可黏合的打印层一层一层的粘起来。通过每一层不同的“图形”的累积,最后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物体。就像盖房子一样,砖块是一层一层的,但累积起来后,就成一个立体的房子了。

  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其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学的结合。与传统上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的减材制造方法正相反,3D打印的过程好比用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

  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其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3D打印不仅与制造业相关,也与普通人越走越近。许多人希望拥有个人特质明显的商品,欧美一些提供3D打印业务的网店广受追捧。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了 “Baby复原服务”:只需提供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X光照片,便可打印出一个“肚子里的婴儿”模型作为纪念。但在米希尔斯看来,3D打印在医疗领域更能显身手。譬如连体婴儿的分离手术前,可通过X光扫描后打印婴儿模型,连体器官一目了然;罕见的心脏疾病外科手术前,可扫描病人心脏并打印出来,针对病源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3D打印机现在的确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并非无所不能”,米希尔斯认为,网络上对新技术的一些描述并不准确,有的简直是异想天开。“构想应有确凿证据,而不能盲目地向公众承诺新技术可以做什么”,米希尔斯举例说,可以打印很多汽车零件,但不能打印出一整辆车;可以打印许多人体器官,但不是所有;受伤的士兵可以借助3D技术恢复得更好,但无法在数小时内痊愈……

  3D打印带来的困惑,除了“能不能”做之外,还有“该不该”做。当手枪被证实可以打印后,有家网站向全球所有3D打印商发问:如果我要求打印枪支零件,你是否会接单?米希尔斯认为新技术不该制造威胁,而是要为普通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我们的答复是‘绝对不行’”。

 3D打印的成本与物体的材质、结构和体量相关,目前规模化生产仅存在于助听器之类的小型物体,每年有数百万个3D打印的助听器问世。但物体越大结构越复杂,时间和成本随之骤升。

 近日,功夫巨星成龙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在全国公映。该片讲述的是圆明园中十二生肖兽首回归中国的曲折故事。成龙在该片中依然身手矫健,但是穿插在电影中的一些高科技另我们眼前一亮。其中有一个情节令我们印象深刻,成龙在圆明园遗址扫描兽首建立数字模型,而在远处的同伙就利用一台设备将兽首实时仿制出来,可谓偷天换日。这是究竟什么样的设备,能够实现完美复制?其实这种设备并不神秘,它就是3D打印机。现实中的3D打印机是否和《十二生肖》中的一样神奇?激光3D打印是不是即将进入我们的生活?

  面对国内外如火如荼的3D打印热潮,3D打印究竟有哪些奇妙之处,上海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又如何?上海的3D打印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激光快速成形是较为成熟的先进制造方式,激光快速成形是3D打印制造的一种,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切片的技术,逐步利用高能激光束熔化送到熔池中的粉末,如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从而逐步堆积成一定形状的零件和部件。说的形象点,就是先利用计算机切片,将零件分成一层一层,然后每一层利用类似于“十字绣”的工艺,一点一点用激光配合金属粉末堆积,最后一层一层拼接起来。

  由于该技术将多维制造变为简单的由下至上的二维叠加,大大降低了设计与制造的复杂度,甚至可以制造传统方式无法加工的奇异结构,如封闭内部空腔、多层嵌套等。

  快速制造思想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美国DTM公司(现已并入美国3DSystems公司)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采用粉末材料的激光快速制造装备。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制造企业将之用于蜡、砂型的快速制造,大大提升了传统铸造工艺的技术水平。

  快速成形技术是一种数字化的添加材料成型技术,对于产品的几何形状并没有约束,可以说“只要你想得到,我就可以做出来”。因此,设计零部件时可以采用最优的结构设计,而无需顾虑加工问题。而这正是快速制造技术最大优势所在——拓展设计人员的设计空间,尤其是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汽车等动力装备结构复杂的高端领域。

3D打印技术起源

   我们第一次报道3D打印技术,是介绍一种利用太阳能将沙子融化并打印出固体物品的机器 Solar Sinter。这种机器“打印”出来的作品看似粗糙,但实际上它已经是一个很超前的玩意了——它使用的材料是沙子,能量则是太阳能。换句话说,使用这种机器,你甚至可以在沙漠中轻松造出一座城。

   但实际上,3D打印的概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1995年MIT创造了了“3D打印”这个名词,随后3D打印便开始在实验室萌芽。然后慢慢的,3D技术开始运用在医疗模型、建筑模型等行业,被应用在更广泛的领域。

 3D打印衍生于1970年代末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最早生产一个模型,工程师往往需要先用计算机模拟,辅以人工用钢铁、石膏、粘土、木头等材质制造模具。其耗时费力,仅一个最简单的塑料外壳就要花上数千美元和数月时间。

  而早期3D打印的设备及耗材非常昂贵,1990年代,一台3D打印机高达数百万美元,且仅用于模具开发、原型设计等上游环节,而非大规模制造生产。2000年初这一价格已降至一至两万美元。两年前,开源3D打印机厂商Makerbot则将其成本拉低至2000美元以下,而在淘宝上你只需花费不到4000元就能购置一台类似的设备。

  低价推动了3D打印机的迅速普及,这些廉价的3D打印机尚不能完全取代注塑成型等传统制造工艺,但打印一些产品原型、简单玩具已绰绰有余。但正如没有人能预言1450年古登堡铅活字印刷、1750年蒸汽机、1950年晶体管的出现所产生的影响一样,3D打印机的持久影响尚待评估。毫无疑问的是它将扩展工业想象力的极限。[JF:Page]

  未来,3D打印机将与铣床、铸造、喷注塑等传统制造设备并肩作战,甚至取而代之。随着打印成品率的提高,未来用工需求亦将大幅减少。

 3D打印是否会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业界至今难下定论,但潜在的商机已经让国内的一些企业行动起来。“据我所知,有些中国企业研制自己的打印机,也有人提供打印服务,但似乎没有企业专门从事材料和软件的研发。”米希尔斯坦言这场竞赛并不公平,欧美在材料和软件研发方面掌握了许多核心技术,远远领跑于中国乃至亚洲。他建议,中国企业在急切想跑赢这场技术竞赛的同时,应专注于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这不仅要求有顶尖的设备,还需有相应的材料科技、软件研发以及出色的设计,诸多要素缺一不可。

3D打印机普及,走向现实
 
3D技术开始越来越靠近人们的生活,3D打印机也越来越平民化。原来的3D打印机非常庞大,基本上都只存在于大医院、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中。购买这样的机器不仅要花几十几百万,而且打印材料也价格不菲。

但现在,3D打印机可以做到和普通的喷墨打印机一样大小。很多创业公司都提供各种各样的打印机,比如MakerBot提供的 彩色3D打印机、香港Makible  2000块钱的3D打印机、维也纳工业大学能打出 沙粒大小赛车模型的超高速打印机等等。

另外,3D打印设计软件也越来越多,有iPhone上设计3D物品的 Sculpteo、iPad上3D设计软件 123D Design、通过Kinect扫描3D模型到打印机的 Kinect-To-Print、将3D图纸模拟成3D模型的增强现实软件 Augment等。

除了3D打印机和软件,还有一些提供3D服务的创业公司,比如 “全民武器计划”、 MakieLab、 GrabCAD、 Shapeways、 Formlabs、 Stratasys等。

神奇的3D打印作品


由于3D打印成品的可塑性非常强,从二维到三维,3D打印可以精确到600dpi,每层0.01毫米的厚度。所以几乎任何复杂的结构都可以轻松打印出来,例如克莱因瓶、莫比乌斯网、门格尔海绵等。这就给人们带来了 极大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在畅想3D打印会给各个行业带来哪些革命性的改变。

作为 影响未来的技术,我们也写过很多的文章来让读者了解3D打印的未来。比如《 3D打印技术改变世界的9种方式》介绍了3D打印对医疗、文化、建筑、食品、汽车等行业的影响;《 3D打印–“制造业 2.0”的革命》介绍了3D打印将催生“个性化制造”、“自我生产”以及“人人都是发明家”的新产业形势;而《 3D打印会成为下一场互联网自由之争的导火索吗?》这篇文章则从人人都可“打印枪支”方面来提出政府可能会限制3D技术、机器和材料的传播,因为这会对社会稳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YC创始人Paul Graham说:“ 硬件复兴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女王Mary Meeker在其《 2012互联网趋势报告》中也声称:“3D打印机的出现,让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生产制作将面临变革。”而之前曾提出《长尾理论》的 Chris Anderson也从《连线》辞职,转向关注3D打印技术给世界带来的长尾效应。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顾武汉三十年筚路蓝缕走出追光路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老一辈拓荒者在光谷留下的创新创业史。而今,从落后到并跑,再到逐步领先,光谷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更多中国企业开拓进取、敢创会闯,....

07-31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陈云天教授深耕复杂介质光传输

陈云天带领计算物理光学团队围绕复杂介质光传输的光学基础理论和底层数值算法的研究,在复杂介质光传输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发展跨尺度光学系统的底层....

04-07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