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LED的外延片生长技术
发布时间:2008-09-17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672 分享到:

外延片技术与设备是 外延片制造技术的关键所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MOCVD)技术生长III-V族,II-VI族化合物及合金的薄层单晶的主要方法。下面是关于LED外延片技术的一些资料。

  1.改进两步法生长工艺
  目前商业化生产采用的是两步生长工艺,但一次可装入衬底数有限,6片机比较成熟,20片左右的机台还在成熟中,片数较多后导致外延片均匀性不够。发展趋势是 两个方向:一是开发可一次在反应室中装入更多个衬底外延片生长,更加适合于规模化生产的技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个方向是高度自动化的可重复性的单片设备。

  2.氢化物汽相外延片(HVPE)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快速生长出低位元错密度的厚膜,可以用做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同质外延片生长的衬底。并且和衬底分离的GaN薄膜有可能成为体单晶GaN芯片的替代品。HVPE的缺点是很难精确控制膜厚,反应气体对设备具有腐蚀性,影响GaN材料纯度的进一步提高。

  3.选择性外延片生长或侧向外延片生长技术
  采用这种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位元错密度,改善GaN外延片层的晶体品质。首先在合适的衬底上(蓝宝石或碳化硅)沉积一层GaN,再在其上沉积一层多晶态的 SiO掩膜层,然后利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形成GaN视窗和掩膜层条。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外延片GaN首先在GaN视窗上生长,然后再横向生长于SiO条 上。

  4.悬空外延片技术(Pendeo-epitaxy)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由于衬底和外延片层之间晶格失配和热失配引发的外延片层中大量的晶格缺陷,从而进一步提高GaN外延片层的晶体品质。首先在合适的衬底 上( 6H-SiC或Si)采用两步工艺生长GaN外延片层。然后对外延片膜进行选区刻蚀,一直深入到衬底。这样就形成了GaN/缓冲层/衬底的柱状结构和沟槽交替 的形状。然后再进行GaN外延片层的生长,此时生长的GaN外延片层悬空于沟槽上方,是在原GaN外延片层侧壁的横向外延片生长。采用这种方法,不需要掩膜,因此 避免了GaN和醃膜材料之间的接触。

  5.研发波长短的UV LED外延片材料
  它为发展UV三基色萤光粉白光LED奠定扎实基础。可供UV光激发的高效萤光粉很多,其发光效率比目前使用的YAG:Ce体系高许多,这样容易使白光LED上到新臺阶。

  6.开发多量子阱型芯片技术
  多量子阱型是在芯片发光层的生长过程中,掺杂不同的杂质以制造结构不同的量子阱,通过不同量子阱发出的多种光子复合直接发出白光。该方法提高发光效率,可降低成本,降低包装及电路的控制难度;但技术难度相对较大。

  7.开发「光子再迴圈」技术
  日本Sumitomo在1999年1月研制出ZnSe材料的白光LED。其技术是先在ZnSe单晶基底上生长一层CdZnSe薄膜,通电后该薄膜发出的蓝 光与基板ZnSe作用发出互补的黄光,从而形成白光光源。美国Boston大学光子研究中心用同样的方法在蓝光GaN-LED上叠放一层AlInGaP半 导体复合物,也生成了白光。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可扩展光芯片每秒分类近20亿张图像,有望促进人脸识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了首块可扩展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光子芯片,每秒可对20亿张图像进行直接分类,而无需时钟、传感器或大内存模块,有....

06-10

MicroLED的三种实现工艺

MicroLED目前知道的有三种工艺,预计薄膜转移技术最快应用 MicroLED技术工艺按照实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芯片级焊接外延级焊接和薄膜转移三种:....

04-03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