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浙大团队研发史上最小的LED像素
发布时间:2025-03-21    来源:网络搜集   阅读次数:14422 分享到:
3月20日, 《自然》刊发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宁国际联合学院狄大卫教授、赵保丹研究员团队研发微缩LED的相关成果。浙大团队研发的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达到了传统LED难以触及的——90nm尺寸新极限,同时“降尺度”过程仅造成微弱的性能损耗。

目前,世界先进的显示技术是基于III-V族半导体的micro-LED。狄大卫介绍,micro-LED通过缩小LED的尺寸,可实现超高清、高精度的光电显示。不过,当像素尺寸减小到约10微米或更小时,micro-LED的效率会急剧下降。
狄大卫团队从三五族半导体micro-LED的微型化研究中得到启发,开始研制用于未来显示技术的更小钙钛矿LED,并首次提出“微型钙钛矿LED(micro-PeLED)”概念,获得国家、国际专利。
“对钙钛矿LED进行微型化不能沿用micro-LED技术,且传统的光刻工艺会破坏钙钛矿材料。”狄大卫说。他们团队设计了一套局域接触工艺,能够在附加绝缘层中引入由光刻制作的图案化窗口,以确保像素区域远离电极边缘。这一工艺有效保证LED的发光效率,可制造像素尺寸从数百微米到90纳米的钙钛矿LED。
狄大卫说,研究成果中展示的nano-PeLED最小可达到90纳米,研究团队创建的具有127000 PPI超高分辨率的LED像素阵列也摘得所有类型LED阵列最高分辨率的纪录。目前,浙大研发团队与杭州领挚科技携手制作由TFT背板驱动的有源矩阵micro-PeLED微显示器原型,能够呈现复杂的图像和视频,将应用在下一代光源技术和AR/VR显示领域。
浙江大学狄大卫教授&赵保丹教授团队以“Downscaling micro- and nano-perovskite LEDs”为题的论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该团队创造了微米和纳米钙钛矿LED(micro-和nano-PeLED),这些器件的像素尺寸从数百微米到90纳米,创造了迄今为止报道的最小的LED像素。同时,创建的具有127,000PPI超高分辨率的LED像素阵列,也创造了所有类型LED阵列的最高分辨率纪录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685-w

论文研究内容及亮点

Micro-LED的发明被认为是显示器的“终极技术”,然而,micro-LED的制造成本非常高,并且当其减小到约10微米或更小时,它们的效率会急剧下降,这阻碍了其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中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狄大卫教授&赵保丹教授团队提出微型钙钛矿LED(micro-PeLED)与纳米钙钛矿LED(nano-PeLED)的概念,探索传统LED难以达到的新尺寸极限

图:红光和绿光micro/nano-PeLED像素阵列

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局域接触工艺。在附加的绝缘层中引入了由光刻制作的图案化窗口,以确保像素区域远离电极边缘。这种方法将避免钙钛矿材料因易暴露在电极边缘,产生非辐射能量损耗,从而使LED效率降低。

基于该策略,该团队创建的绿色和近红外钙钛矿LED,降尺寸效应在约180纳米的极小尺寸才开始显现,这时nano-PeLED的效率降低至最高值的50%。这表明在超小尺寸范畴,micro和nano-PeLED比基于III-V族半导体的micro-LED效率更高,后者在尺寸低于10微米时效率显著下降。

图:Micro/nano-PeLED与其他LED技术的比较

该钙钛矿LED通过与领挚科技的TFT阵列显示芯片,以及后端阵列驱动系统集成,构建了有源矩阵micro-PeLED微显示器原型,能够呈现复杂的图像和视频,实现了其显示性能以及落地应用的验证。

图:有源矩阵micro-PeLED微显示器呈现的视频与图像

上述工作中所用到的TFT阵列显示芯片,支持钙钛矿、QLED、OLED等多种显示材料,搭配后端阵列驱动系统后,即可实现图片及视频的点亮。

此外,还提供芯片及系统定制服务,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芯片的像素尺寸、分辨率,系统的刷新率等多项规格,进一步提升验证效果。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