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目前,由该公司承制并发射的“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已达108颗,是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加工光学反射镜。
如果把光学遥感卫星比作太空中的“千里眼”,那么其中的光学反射镜就是“角膜”。在位于吉林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便有一群为“千里眼”配“角膜”的光学加工科研人员。
光学元件的质量和精度是决定光学遥感卫星功能指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卫星在太空运行过程中,光学元件上的“毫厘之差”往往会导致实际应用中的“千里之失”。
为保障其精度和稳定性,光学元件需经过铣磨、抛光、精修、镀膜等一系列精细加工工序,并在加工过程中反复进行各项测试,确保其质量和成品率,让卫星能够将世界风光“尽收眼底”。
科研人员观察光学反射镜加工细节。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对光学反射镜进行抛光精修。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加工光学反射镜。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加工光学反射镜。
科研人员观察光学反射镜加工细节。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加工光学反射镜。
科研人员利用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加工光学反射镜。
科研人员对加工光学反射镜使用的智能机器人研抛平台进行维护巡检。
智能机器人对光学反射镜进行抛光作业。
长光卫星已完全掌握星地、星间激光高速通信技术,建立了空间高速激光数据传输网络试验系统,为超高分辨遥感星座的海量影像数据实时下传提供了技术保障。如果把传统的微波数传比作成单车道,那么激光数传则能容纳十条甚至成百上千条车道。激光通信的速率比现有的微波通信高1至2个量级,最高可达近千倍。多年来,长光卫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注于“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的迭代创新,截至目前累计研发投入经费已超过13亿元。卫星研制技术不断更迭,在保证卫星性能指标不下降的前提下,“吉林一号”卫星已从初代的400kg级降至20kg级,研制成本也降至原来的1/20。2024年,长光卫星将继续部署“吉林一号”二期工程组网建设,预计在2026年底实现300颗卫星组网,具备全球天覆盖的能力。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