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赛科技与一汽集团共同打造全球首个舱内激光雷达智驾方案
发布时间:2023-10-08   来源:网络搜集   阅读次数:2378 分享到:
近日,禾赛科技于近日宣布与一汽集团正式达成定点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首个舱内激光雷达智驾方案。通过此次合作,禾赛科技与一汽红旗将携手推进全天候、全场景“管家式”智慧辅助驾驶功能量产落地,为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安全和舒适的驾乘体验。
一汽集团旗下的红旗品牌,紧跟行业风口,深度洞察未来出行发展趋势,采取All in新能源战略,全域推动所有车型的电动化。为此,红旗成立独立子品牌——红旗新能源,并计划推出15款新产品,覆盖全部细分市场,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差异化的需求。此外,红旗品牌的下一代旗舰纯电车型,将率先采用禾赛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 ET25,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交付。
禾赛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机身仅有25 mm高,可以置于挡风玻璃后侧,以此实现“入舱”。相对于舱外安装,舱内的安装方式不仅风阻友好,无惧脏污,同时还能使整体车身设计更加流畅美观。此外,作为禾赛面向ADAS前装量产市场的首款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配备了禾赛全新一代激光收发模块,在反射率10%的条件下,测距能力可达250m以上,让智能汽车看得更远、更准。
ET25是禾赛面向ADAS前装量产市场的首款超薄远距激光雷达,仅有25mm高的机身极度轻薄,可置于挡风玻璃后侧。这种安装方式风阻友好、无惧脏污,同时还能使整体车身设计更加流畅美观。另外,得益于禾赛全新一代性能更强的激光收发模块,在反射率为10%的条件下,ET25将905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m以上,助力智能汽车在遇到复杂路况时及时判断风险、做出更安全的决策。
禾赛跟一汽集团的此次合作,可谓强强联合。一汽集团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深厚的研发实力,在舱内激光雷达的空间布置、功能融合、性能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 Yole Intelligence 最新报告显示,禾赛连续两年蝉联车载激光雷达市占率全球第一,以 47% 的份额领跑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截至目前,禾赛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已超过 19 万台,具备出色的产品力以及稳定可靠的规模化交付能力。
2023年,禾赛加速拓展 ADAS 前装量产业务,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 13 家 OEM 的量产定点。通过此次与一汽集团的合作,禾赛将以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推动交通出行的安全、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为智能和安全的驾乘体验,助力中国汽车品牌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把激光雷达装进车舱内,禾赛是如何做到的
不牺牲性能的超薄设计
无论是从安装位置、造型体积,还是性能集成度上,禾赛ET25都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开创性的突破。
从位置上来看,ET25是专为置于前挡风玻璃后而设计的舱内激光雷达,既不影响车身整体设计,也不影响车身风阻。
同时,舱内设计让 ET25 在遇到尘土、雨雾等脏污时,无需额外的清洁方案,仅借助车辆雨刮器就可以及时清理雷达视野,保证激光雷达在更多场景下能够稳定发挥可靠性能。
ET25 是一款以高度命名的产品。从外形上,ET25仅有25 mm高度,相比 AT128 薄了将近一半,是目前行业内最轻薄的激光雷达,这也是其名字的由来(ET 意为 Extremely Thin)。
如果设计在挡风玻璃后的位置,只有把激光雷达做得特别薄才会更少地对挡风玻璃造成遮挡。
所有集成于座舱上方的传感器都需要与挡风玻璃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也就是所谓的 Keep Out Zone (KOZ)。
传感器的厚度越大,其所需要的 KOZ 也越大,比如 25 mm 厚的 ET25,与 45 mm 厚的其他远距激光雷达相比,其 KOZ 要小一半以上。因为传感器支架置于驾驶员上方,更小的 KOZ 能够更少地占用座舱空间,有效降低对驾驶员视野的影响。
所以超薄的设计对于激光雷达的舱内集成至关重要。
不过,ET25并不是牺牲性能才做到尺寸如此超薄。
在性能上,ET25 的 FOV 为 120° (H) x 25° (V),测距在无挡风玻璃时达到250 米,挡风玻璃后也可达到225 米,点频超过 300 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仅为 0.05° x 0.05°,能为智能汽车带来超高清的远距三维感知。
这主要得益于禾赛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更先进的激光收发模块使ET25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从而针对 10% 反射率的物体,将905nm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250m以上,助力智能汽车在遇到复杂路况时及时判断风险、做出更安全的决策。
特制挡风玻璃
作为舱内激光雷达,散热、噪音、挡风玻璃的信号遮挡都是ET25 必须要解决的挑战。
为了避免高功率带来的散热困扰,ET25 将功率降低至12 W,既能保证出色的散热表现,也有助于节省整车的电池成本和续航成本。
低噪音也是禾赛激光雷达产品的一大优势。据李一帆介绍,ET25 能够做到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只有不到25分贝,比安静图书馆内的噪声值还要低,可以完全满足豪华电动车品牌的驾驶舱内 NVH 要求。
要想将激光雷达与安装在挡风玻璃后的其它器件,如摄像头、雨感器等进行有效集成,并且解决挡风玻璃对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造成的信号衰减,特制的挡风玻璃就成为必要的“秘密武器”。
为此禾赛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 ET25 前装量产方案的落地应用。
据福耀集团副总裁蒋炳铭透露,早在两三年前,福耀集团就开始关注将激光雷达放到车内的问题,并组建了研发团队,通过特殊材质的挡风玻璃大幅降低对红外线的吸收,提高激光雷达的点云效果。
不过当时的激光雷达厂商都无法解决激光雷达产品尺寸、噪音、散热等问题。直到一年前遇到禾赛,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一起把车内的产品推向市场。
福耀特制的前挡风玻璃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的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了普通玻璃造成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信号衰减的业界难题。
在激光雷达 KOZ 区域采用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近红外增透玻璃,就能让安装在挡风玻璃后侧的激光雷达性能“不打折扣”,点云效果依然出色。
作为国内最具规模、技术水平最高、出口量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福耀集团还具备行业领先的多功能前挡集成总成设计能力,不仅能够满足禾赛ET25的上车需求,还能实现舱内雷达与现有 ADAS 系统的完美融合。
作为一款,ET25的还有待市场验证。正如蒋炳铭所说,产品发布只是第一步,只有产品真正上车才意味着商业化成功。
禾赛ET25尚未对外官宣合作车企,至于具体的量产时间,李一帆表示,要根据具体的客户而定,“国内的落地会早一些,一般中国比海外早一两年”。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