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徐叙瑢院士去世享年100岁
发布时间:2022-07-15    来源:光明日报等   阅读次数:504 分享到:


徐叙瑢(资料图 图片来源:清华校友总会官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发光学家,北京交通大学徐叙瑢,因病于2022年7月1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

徐叙瑢,1922年4月出生,山东临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5年于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获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5年夏天,徐叙瑢学成回国,和许少鸿、黄有莘教授等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协助黄有莘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光专业。徐叙瑢提出了分层优化方案,发现了固态阴极射线发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提出第三代场致发光模型属国际首创。

    1965年9月,经中国科学院调整,成立了以发光学为主攻方向的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徐叙瑢先后担任研究员、所长等职务。

1980年,徐叙瑢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6年到北方交通大学后,徐叙瑢创建了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1982年起,徐叙瑢用选择激发的方法研究了上千例癌血清的特异荧光,为早期诊断癌症提出了新办法,该项研究成果获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据报道,徐叙瑢曾说:“我能有今天是历史的机遇,不要宣传我个人。要宣传爱国主义,宣传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真正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热情,报效祖国。这样国家才能后继有人,才不被人欺侮,才会有希望。”徐叙瑢教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批判”文献,从中看到不足,找出应该发展的路子;二是“批判”导师,找出导师的不尽之处,从学习导师到分析导师;三是“批判”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到达炉火纯青的高度。

“我的责任就是把青年一代带到国际比赛的起跑线,让更多的年轻人超过自己。”徐叙瑢说,教育年轻人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要过多留在专家身边。

他研制成功的分层优化场致发光显示器获得了发明专利。是"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创建人,也是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发光学专业人才和骨干。1999年获得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徐叙瑢主要从事复合发光的动力学,过热电子的实验论证、能量传递、瞬态光谱及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场致发光、发光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等研究。他倡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研究室,作为主要创建人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和“铁道部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部级开放实验室”;组建了我国发光学会,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发光学专业,培养的人才大多成为我国发光学领域的中坚力量与学术带头人。

徐叙瑢一直着眼祖国科技长远发展的大局,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甘为人梯。他常说:“我的责任就是把青年一代带到国际比赛的起跑线,让更多的年轻人超过自己。”他教育年轻人要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不要过多留在专家身边。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