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中加合作实现飞秒强激光人工降雪
发布时间:2012-05-02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451 分享到:
     2012年4月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在“News & Views”专栏中,专题报道了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首次利用飞秒强激光在云室中非线性成丝诱导大面积降雪的重要科学发现。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陈瑞良教授也参加了该项工作。
 
   上述研究成果的全文发表于4月1日出版的《光学快报》。该项研究首次发现高重复频率飞秒强激光对冷湿空气的持续加热和电离,可形成高速向上运动的暖湿气流,在与上方的冷湿空气碰撞过程中产生强对流和旋风,从而加剧粒子间的碰撞,导致在更大空间范围产生更大尺寸冰晶并诱导降雪。
 
  《自然—光子学》杂志编辑部Noriaki Horiuchi博士以Atmospheric Optics: Snow on demand为题,重点评论指出:“根据需要引发降雨的能力,对于世界上诸多饱受干旱灾害的国家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鞠等人和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现在报道了可以利用光学方法诱导雨和雪的形成。”
 
    飞秒强激光诱导人工降雨/降雪依赖于非线性成丝过程中产生的高密度高温带电粒子诱导凝结核,进而形成水滴/冰晶。该种方案相比于利用机载或火箭发射撒播干冰或者碘化银等催化剂进行人工降雨/降雪的传统方案,更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途径。另外,鉴于飞秒强激光在大气中能够实现长距离(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量级)自导引传输,本项科学发现成果为基于飞秒强激光技术的大气环境局部天气控制,并实现人工降雨、降雪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此前,上海光机所应邀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等主办的第一届基于激光的气候控制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公布该项重要科学发现成果,并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该项研究得到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持。
   完成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徐至展、李儒新研究组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陈瑞良教授,他们首次利用飞秒强激光,实现了在云室中非线性成丝诱导大面积降雪。该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国际期刊《光学快报》上,同时,《自然—光子学》杂志还对此项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该项研究首次发现:高重复频率飞秒强激光对冷湿空气的持续加热和电离,可形成高速向上运动的暖湿气流,在与上方的冷湿空气碰撞过程中产生强对流和旋风,从而加剧粒子间的碰撞,引起在更大空间范围产生更大尺寸冰晶并诱导降雪。同时,飞秒强激光诱导人工降雨/雪依赖于非线性成丝过程中产生的高密度高温带电粒子诱导凝结核,进而形成水滴/冰晶。
  业内专家指出,相较于利用机载或火箭发射撒播干冰或者碘化银等催化剂人工降雨/雪的传统方案,该新方案对环境更友好。另外,鉴于飞秒强激光在大气中能够实现长距离(公里甚至几十公里量级)自导引传输,该科学发现为基于飞秒强激光技术的大气环境局部天气控制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自然—光子学》杂志编辑部的Noriaki Horiuchi博士评论指出:“根据需要引发降雨的能力,对于世界上诸多饱受干旱灾害的国家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此前,上海光机所应邀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等主办的第一届基于激光的气候控制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公布该项重要科学发现成果,并得到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尖端装备集结!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举办

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诸多雷达....

05-19

第20届光博会点亮“世界光谷”,参展人次6.9万,再创

光联万物、智引未来,5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圆满闭幕。....

05-19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