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我国液晶显示2006-2010年产业发展回顾
发布时间:2011-03-25    来源:平板显示文摘   阅读次数:750 分享到:
2006年—2010年,是全球液晶产业爆发式发展的五年,同时也是中国液晶产业加速发展的五年,虽然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全球及我国的液晶产业在坎坷的道路上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2005年,全球TFT-LCD面板出货量为2.19亿片,销售额为440亿美元,液晶电视销量约为1900万台,液晶电视的产值为115.32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为1.9亿台,是2005年的十倍。在全球液晶产业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液晶产业在2006-2010年间取得较大的成就。
 
面板产业:布局建线投产
2006年之前,我国量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仅有两条5代量产线和一条5代在建线,量产线分别是京东方的5代线和上广电-NEC5代线,在建线为龙腾光电的5代线。按照当时京东方与上广电-NEC的最大产能计算,两条线的月最大产能大约在11万片玻璃基板,仅相当于目前的一条5代线的产能。
然而,在2006-2010年的5年里,东到江苏昆山、西到四川成都、南到广东深圳、北到北京、中部武汉,各世代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纷纷落地,2.5代线、4.5代线、6代线、7.5代线、8代线布局全国,形成了液晶面板线大小通吃的格局,总投资额已超过千亿人民币。
各条生产线情况如表一所示:
中国TFT-LCD液晶面板线分布(2010
公司名称
厂址
玻璃基板尺寸(mm×mm
代数
月产能(K)
投产状况
备注
京东方
成都
730×920
4.5
30
量产中
200910月投产
北京
1100×1300
5
97
量产中
2005年一季度投产
2200×2500
8.5
90
在建
12月底开始设备迁入
合肥
1500×1850
6
90
量产中
2010年第四季度量产
深天马
上海
1100×1300
5
92
量产中
原上广电NEC,被中航技收购,深天马托管
730×920
4.5
30
量产中
2007年第四季度投产
成都
730×920
4.5
30
投产
2010年第二季度投产
武汉
730×920
4.5
30
投产
2010年第四季度投产
厦门
1200×1300
5.5
30
签约
中航投资,深天马托管
龙腾光电
昆山
1100×1300
5
110
量产中
2006年第三季度投产
龙飞光电
昆山
1950×2250
7.5
90
在建
 
深超光电
深圳
1200×1300
5.5
100
量产中
2009年第一季度投产
华星光电
深圳
2200×2500
8.5
100
在建
2010年年底厂房封顶
中电熊猫
南京
1500×1850
6
80
在建
计划2011年实现量产。
苏州三星
苏州
1950×2250
7.5
100
获批
 
广州LGD
广州
2200×2500
8.5
120
获批
 
莱宝高科
深圳
400×500
2.5
30
投产
2.5代空盒,2008年第三季度投产
信利
汕尾
400×500
2.5
50
投产
2007年第三季度投产
 
2006-2010年的前两年中,国内液晶面板的投资仅仅还局限于5代以下TFT-LCD面板生产线,尚不能经济切割 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面板,虽然京东方、上广电及相关的彩电厂商均有向6代线(含)以上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进军,但均没有实质性的结果。直到20089月,京东方宣布在合肥建设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后,中国大陆企业进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号角才正式吹响。同年10月,昆山宣布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该项目仍然在建设当中。由于京东方对高世代线的切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技术不再由日韩台所垄断,加上液晶电视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日韩台相关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大陆设厂,同时TCL也宣布投建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催生了2009-2010年中国大陆的液晶投资热。而在此之前,日韩台的液晶面板生产商因害怕技术外泄,政府及厂商对于赴中国大陆投资建厂之举始终犹豫不决;京东方经历苦苦修行,终成正果,这也使得曾经犹豫不决的海外厂商们争先恐后,抢进大陆设厂。截至2010年底,中国大陆共有4.5代线4条、5代线4条,加上已签约的厦门5.5代线为5条,已批准、在建及已经量产的6代(含)以上高世代线总计共7条,按照相关的日程,预计2012年年底全部实现量产,届时中国大陆将会成为全球液晶面板最大的生产基地,这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产业破茧成蝶,使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液晶模组:群雄逐鹿 产业延伸为竞争
随着液晶电视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内主流彩电厂商均有意向液晶电视上游产品延伸,20061月,创维、康佳、长虹、TCL等彩电厂商欲组建聚龙光电向液晶面板产业延升,但最终聚龙计划无果而终,聚龙计划夭折后,TCL、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主流彩电厂商通过合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液晶模组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了对平板电视产业链的掌握度。
2007年,海信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建成投产,随后继续增资建设了多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其中还包括LED背光液晶模组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其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年产能已达到650万片。而目前所流行的LED背光液晶电视,海信持续占据了近三成的市场份额,出货量做到了全球前五位。
2007,TCL集团开始筹划,计划建设8条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800万台,主要生产3252英寸的高清晰液晶电视模组。根据TCL2010年的半年报显示,自2008年投资建设液晶模组项目、整机一体化项目,到2009年介入液晶面板项目,公司完成了液晶电视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目标。2010年公司通过设备改造及技术升级,液晶模组六条生产线的产能将达到原八条线的产能设计,整机一体化工厂也将达500 万台的满产能,实现规模化效应。2010811日,公司第一台自主开发的40英寸LED背光液晶模组成品顺利下线,该项目增强了公司在LED液晶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与同类产品相比,亮度最大提升33%,功耗降低12%,可大幅降低液晶模组的成本。
2008年,康佳在昆山投资8.86亿元建立昆山康佳电子有限公司,产品定位为大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和液晶电视。公司实施的液晶模组项目,规划建设8条液晶模组生产线、6条液晶电视生产线,形成年产液晶模组820万台、液晶电视420万台的生产规模。
2008年,创维TFT-LCD新型平板显示模组产业化项目即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20109月,创维TFT-LCD新型平板显示模组产业化项目在创维大厦新闻中心进行了现场验收,该项目建成了32英寸以上液晶模组生产线五条,形成了年产200万片以上液晶模组的规模。
2009年,长虹与友达合作成立了长智光电,于200910月正式量产,规划年产能达400万台,满产的年营业额可达人民币60亿元。
除主流电视彩电商外,清华同方也在沈阳及南通等地建立了液晶模组工厂。
随着液晶模组生产线的不断建立,彩电厂商在液晶电视整机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自主能力得到增加,各彩电厂商纷纷投入新技术及新应用的开发,以在彩电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之道,从这一点上来讲,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建立能够推动彩电厂商自主创新,进而推动彩电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彩电厂商的成本得到一定的控制,液晶模组生产线的建立免去了昔日彩电厂商在模组部分寻求代工的环节,减少了中间成本,提升彩电厂商的盈利能力。在将来液晶面板达产后,能够有效地消化液晶面板的产能,为液晶电视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机终端:放量增长 已成显示领头雁
   随着全球多条高世代线的投产,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终端设备的市场需求得到有效的提升。伴随着全球市场的成长,我国的的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产品的产量急剧上升。以液晶电视为例,2005年我国液晶电视产量仅为452万台,到2010年底,液晶电视产量将接近8000万台,增长了将近19倍。在2009年,液晶电视的产量首次超过CRT
 
我国液晶产业:苦心修炼成正果 <wbr> <wbr>一路艰辛一路歌
 
而在台式机显示器及笔记本电脑领域,其发展速度更是惊人。目前在液晶显示器在台式机用显示器领域的渗透率已经超过90%,成为电脑购置者的首选。同时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能的扩大,使得车用导航仪等相关产品市场得到较快的发展。可以说,现在的年代,是液晶显示无处不在的时代。
 
价格之殇 危机影响 只赚吆喝不赚钱
2006-2010年,5年期间,液晶显示终端产品这昔日的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主要原因是液晶面板产能的扩大,同时工艺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液晶面板的成本不断降低。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液晶面板的价格一路下滑,使得面板厂商及整机厂商徘徊在亏损的边缘。
20061月,4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为1050美元,201012月下跌至255美元;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由20061月的550美元下跌至现在的153美元;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面板由20061月的180美元下跌至现在的62美元;17英寸液晶显示器面板由20061月的148美元下跌至现在的58美元;14.1英寸的笔记本电脑面板由20061月的130美元,到20099月下跌至61美元,其后传统背光的笔记本电脑面板逐渐被LED背光所取代,200910月,14英寸LED背光的笔记本电脑面板价格为63美元,到2010年年底下跌到43美元。
 
 我国液晶产业:苦心修炼成正果 <wbr> <wbr>一路艰辛一路歌
 
 我国液晶产业:苦心修炼成正果 <wbr> <wbr>一路艰辛一路歌
 
2006-2010年液晶面板的价格走势图我们可看出,液晶电视面板一路下跌,在2006-2007年这两年间跌幅最大,业界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友达、奇美、LG、三星、夏普等液晶面板厂商的高世代线逐渐量产,市场供给量得到明显的增加。2009年初电视面板的价格达到低谷,这也使得大多数液晶面板厂商在此期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之后价格止跌企稳,业界分析师认为这是因为液晶面板价格已接近成本价,处于跌无可跌的态势。
IT面板方面,在经过2006年的急速下跌之后,2007年出现反弹的趋势,这也使得我国大陆的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在排除政府补助等因素之外,2006-20105年中唯一获利的一年。
就整机的价格而言,32英寸液晶电视由2006年初的一万多元下跌之目前的三千多元,而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价格亦由当初的2000元左右下跌至现在的千元以下。
整体价格的下跌使得2010年众多彩电厂商的利润下滑,部分彩电企业甚至出现亏损,但随着本土液晶面板量产,液晶面板成本将逐渐下降,彩电厂商的境况或许会将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更残酷的价格竞争。
回顾2006-2010年,我国液晶面板及整机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这个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亦带动了上游产业配套及相关平板显示聚集地的发展,如北京亦庄、合肥新站、江苏苏州等平板显示产业聚集地,届时都将会形成千亿的规模。相信在接下来的5年里,我国的液晶产业将会是最有意义的5年。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尖端装备集结!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举办

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诸多雷达....

05-19

第20届光博会点亮“世界光谷”,参展人次6.9万,再创

光联万物、智引未来,5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圆满闭幕。....

05-19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