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我国液晶产业上游配套已获多点突破
发布时间:2011-03-25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1244 分享到:

TFT-LCD面板生产线之所以成为我国各地争相抢食的“香饽饽”,不仅仅因为TFT-LCD面板本身就是动辄上百亿的投资项目,而且还受益于TFT-LCD面板的引力作用,通过TFT-LCD面板生产线能够吸引数百亿的配套项目。TFT-LCD面板的生产除需要基板玻璃、偏光片、液晶材料、彩色滤光片、驱动IC及背光模组等几大关键原材料之外,还需要掩膜版、刻蚀液、清洗液、显影液等上百种相关材料,同时也需要数量不小的配套设备,由此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在2005年之前,我国本土厂商在上游材料和设备领域切入较少,然而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液晶面板在我国的投建,我国在基板玻璃、偏光片、TFT液晶材料、上游薄膜材料等方面均获得较大的突破,部分液晶面板生产设备亦取得一定的进展。在低端的TN/STN LCD领域,我国的配套完善程度要高于TFT-LCD面板生产领域,ITO导电玻璃、液晶材料、偏光片等关键材料均能够实现本土化供应,在设备方面,太原二所、京城清达、七星华创等已能够提供相关的生产设备。在我们的上游材料和设备本土化进程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在的TFT-LCD面板生产配套项目还需要很大的提高,形成完整的配套之路仍旧漫漫。

TFT-LCD基板玻璃

TFT-LCD玻璃基板作为TFT-LCD面板生产的关键材料之一,其技术一直掌握在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少数厂商手中。2005年我国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到现在,基板玻璃完全依赖进口。随着全球高世代线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陆续投建,液晶显示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国内的部份CRT上游生产厂商已经注意到未来显示领域的主角将会是液晶,开始谋求转型。最先提出进军TFT-LCD基板玻璃领域的厂商是河南安彩,并于2005年在郑州举行基板玻璃生产线的奠基仪式,但此项目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搁浅。我国最大的彩管生产厂商彩虹集团随后切入TFT-LCD基板玻璃生产领域,并取得成功。随着2008年彩虹咸阳第一块合格的TFT-LCD基板玻璃的成功下线,打破了基板玻璃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彩虹可谓是信心百倍,先后在张家港、合肥等布局了新的基板玻璃生产线。随后,中建材、河北东旭亦加入建设基板玻璃生产线的行列,我国在基板玻璃生产线四处开花。与此同时,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等基板玻璃生产厂商也有意进军大陆,2008年康宁在北京的基板玻璃后段加工厂正式开业,并计划在我国大陆投建基板玻璃生产熔炉,日本旭硝子2010年上半年在昆山开工建设基板玻璃生产线,扩大其市场份额。至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已投产即在建的基板玻璃生产线约为30条,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表一 我国基板玻璃生产线分布情况

厂家
地点
世代
条数
产能
项目状况
彩虹
咸阳
G5
1
75万平米/52万片
20071月开工建设,同年12月窑炉点火,20089月底一块合格产品下线
咸阳
G5兼容G5.5
3
221万平方米,约合154.2万片
20095月开工建设,201011月点火,预计20115月全部投产
张家港
G5兼容G5.5
3
154.2万片
20099月动工,20109月点火,预计首条20115月量产,另2条分别于7月、9月量产
合肥
G5
2
238万片
200912月动工,预计2011年下半年投产
合肥
G6
4
200912月动工,201010月点火
东旭
(旭飞)
郑州
G5
1
78万平米
20096月开工,20108月投产
郑州
G5
3
220万平米
20108月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年底投产
石家庄
G5
6
600万片
20099与开建,一期为3条生产线,首条量产将在2011年后
中国建材
成都
G4.5
3
300万片
20098月奠基,20108月点火,201012月投产(与东旭合作)
合肥
6G
 
276万片
20103月奠基,一期项目预计2011年投产
康宁
北京
 
 
 
20083月开业,后段加工厂
旭硝子
昆山
 
 
480万片
6条研磨切割生产线,4座玻璃熔炉

在1997年以前,偏光片的生产几乎由日本的日东电工、三立、住友化学和宝莱四家公司所垄断。1998年以后,中国台湾、韩国以及中国内地的一些企业才开始涉足此领域。在我国大陆,我国深纺织与乐凯合作成立的深纺乐凯、温州侨业、佛山纬达等企业陆续切入偏光片生产领域,但主要生产窄幅产品,供给TN/STN LCD厂商,直到2009年,TFT-LCD用偏光片才获得突破。2009年8月,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工投建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宽幅(1490mm)TFT-LCD偏光片生产线,该生产线规划年产能为400万平方米,产品主要运用于62英寸以下的电脑显示器、液晶电视面板等,预计2011年3月正式投入生产,根据相关计划,该公司还将投建3条同样的生产线,届时总年产能将达到1600万平方米。2009年11月,深纺集团盛波光电(原深纺乐凯)TFT-LCD用偏光片项目奠基,该项目分为TFT-LCD用偏光片一期宽幅项目,拟建设一条幅宽为1330mm的TFT-LCD用偏光片生产线,深纺织2010年12月发布公告,将此生产线调整为幅宽为1490mm的偏光片生产线,年产偏光片600万平方米,主要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等液晶面板;TFT-LCD用偏光片一期窄幅项目,拟建设一条幅宽为650mm的TFT-LCD用偏光片生产线,年产偏光片200万平方米,产品定位为手机、MP3、MP4、PDA、数码相机(DC)、数码摄像机(DV)、车载显示屏(如GPS、车载DVD 等)、笔记本电脑等液晶面板用偏光片,一期总投资额为9.26亿元人民币。预计此两条生产线将于2011年年底投产。此两家公司TFT-LCD用偏光片生产线的建成,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液晶材料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四家液晶材料公司,它们分别是德国Merck公司、日本Chisso公司、大日本油墨和日本ADK公司,主要生产中高档产品,如TFT、STN、中高档TN液晶材料。在“十一五”期间,液晶材料企业数增加很快,由原来的五六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多家,产量与销售额与前两年相比都有显著提高。尽管生产液晶材料的厂家越来越多,但大多以生产中间体、单体为主,具有混晶生产能力的只有极少的几个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西安瑞联近代电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烟台万润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康鹏化学有限公司、浙江永太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和成化学材料有限公司与烟台显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大量TFT液晶材料中间体和单体生产技术,并且成为国外几家TFT液晶材料生产厂商的主要供应商。

2007年,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材料公司(已更名为“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的TFT液晶材料量产工程正式启动,2009年,TFT液晶材料量产一期工程竣工,年产能达到20吨。2010年7月,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IPS-TFT用液晶材料”项目通过专家鉴定验收综合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诚志永华TFT液晶材料的量产,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公司年销售包含TN、STN、TFT在内的混合液晶约25~30吨。

其它配套材料

在以上材料取得关键突破的同时,由于国家发改委十分重视上游材料产业的发展,通过平板产业化专项和彩电产业专项,5年来共提供近37亿元资金支持上游材料相关企业的发展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深圳清溢公司实现了TFT-LCD用掩膜版的国产化,使G5的掩膜版从每张300万~400万日元降到200万日元以下。其大尺寸掩膜版生产线于2005年12月开始兴建的,2007年8月正式落成,第一期大尺寸TFTArray光掩膜项目已经正式投产,产品可以涵盖从5代TFT到7.5代TFT用的各种Array与CF光掩膜。它的投产结束了我国TFT产业使用的所有掩膜版都需要依赖进口的历史,也是我国TFT上游产业链国产化的一个重要突破。

宜昌劲森公司生产的CCFL灯管已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同时南京朗光的CCFL灯管也有相当规模。随着背光模组由传统的CCFL向LED的转变,雷曼光电、三安光电、长治光电等众多厂商纷纷投入LED背光领域,使得背光源的供应的本土化进程脚步加快。

浙江格林达生产的四甲基氢氧化铵显影液,目前已形成2.5万吨的规模(目前世界市场规模为6万吨)。

乐凯从生产彩卷转产TAC和PET膜,其TAC膜生产线的设备国产化配套率达到70%。自2008年试生产至今,设备运行良好,产品质量升级顺利,其产品已经应用到高端TFT显示领域。随后,苏州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得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南洋科技等厂商亦纷纷进军光学薄膜领域。

2003年,深圳莱宝成为在内地第一家生产彩色滤光片的企业,之后,南玻、比亚迪、湖南普照爱伯乐公司等也相继投入生产,但其产品主要用于CSTN-LCD面板。2007年8月,上海剑腾液晶的5代彩色滤光片正式下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生产线处于停产状态。同处于上海的广电富士的彩色滤光片在正常生产当中。

天利半导体设计的TFT—LCD驱动IC已被京东方、友达等厂商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部分采用。

    制造设备

除相关材料外,TFT-LCD涉及的配套产品还包括TFT-LCD制造设备,TFT-LCD制造设备包括PECVD设备、ODF设备、摩擦机、邦定设备、裂片设备等。

北京七星华创采用自主研发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方式,掌握了高世代TFT-LCD生产制造设备(搬运、注晶)的关键技术,设备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同等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中国大陆TFT-LCD生产设备的制造水平以及TFT-LCD显示器件的工艺技术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京城清达在设备本土化方面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如干式清洗机(USC)4.5G、6G、8G及6GCF切割机、边缘毛刺检查机等均有供货业绩,并和日本、韩国厂商合作进行了RUBBINGMACHINE、INDEXER、WIRECST、ODF_INLINE等设备的制造。其中,USC从4.5G的OEM到6G的共同设计再到8G时的自主设计和接单,这是设备本土化中消化、吸收、创新的一个成功例子。

太原二所作为国家科技部 “LCD液晶显示器生产设备”技术依托单位,现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TFT-LCD产业化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已初步形成了LCD后制程生产设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并形成成套装备。产品广泛应用于夏普、日立、信利、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液晶生产企业,并出口国外。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液晶面上游配套取得众多的突破,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上游材料厂商与面板厂商之间的整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关键的建线设备及相关材料等还需进口,国产厂商提供的材料很少被采用,相关人才紧缺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液晶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原材料的需求空前旺盛,对于上游材料厂商来说是难得的契机。上游配套产业的完善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相关机构人才的培养以及上下游厂商的通力合作,在各方面合力作用下,我国的液晶产业定会走出一条多彩之路。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尖端装备集结!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举办

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诸多雷达....

05-19

第20届光博会点亮“世界光谷”,参展人次6.9万,再创

光联万物、智引未来,5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圆满闭幕。....

05-19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