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汉大学、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国科环宇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的高速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研究项目组,经过1年多的技术攻关,近日研制出7.5G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该系统8月下旬在青海省青海湖成功进行了7.5G速率40km距离的自由空间激光通信试验。
该项目组2008年曾完成了2.5G速率16km距离的自由空间激光通信试验。与2008年试验采用粗波分复用(WDM)技术不同,本次试验采用了空间光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将2.5G速率的3个波长激光复用成7.5G的速率信号进行传输,实时传输的图像画面清晰、稳定,误码测试结果优于10-6。
据项目负责人艾勇教授介绍,近些年由于航天、航空、航海都对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提出了迫切需求,该技术前景非常看好。本次试验验证了精密激光发射与高灵敏接收光学、空间光DWDM、快速激光束捕获与跟踪等关键技术,对促进我国高速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空间激光通信是指利用激光束作为载体进行空间移动目标之间的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技术,空间光通信技术和微波通信相比具有通信容量大,系统尺寸、重量和功耗明显降低,各通信链路间的电磁干扰小,保密性强,光频段的使用目前没有限制等优点。该技术应用对象包括卫星通信、飞机通信和舰船通信等,可以构建深空探测器、不同轨道卫星、空间实验站、飞机及地面站之间的天—空—地立体激光通信网络。
据介绍,随着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机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高分辨光学遥感图像等高密度数据(数据流>1Gbps)类型的实时传输要求日益紧迫,传统的微波通信技术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带宽要求,而这些只有采用光通信技术最为合适。
空间激光通信的优点
空间激光通信是指用激光束作为信息载体进行空间,包括大气空间、低轨道、中轨道、同步轨道、星际间、太空间通信。
激光空间通信与微波空间通信相比,波长比微波波长明显短,具有高度的相干性和空间定向性,这决定了空间激光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重量轻、功耗和体积小、保密性高、建造和维护经费低等优点。
1、大通信容量:激光的频率比微波高3-4个数量级(其相应光频率在1013-1017 Hz)?作为通信的载波有更大的利用频带。光纤通信技术可以移植到空间通信中来,目前光纤通信每束波束光波的数据率可达20Gb/s以上,并且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使通信容量上升几十倍。因此在通信容量上,光通信比微波通信有巨大的优势。
2、低功耗:激光的发散角很小,能量高度集中,落在接收机望远镜天线上的功率密度高,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可大大降低,功耗相对较低。这对应于能源成本高昂的空间通信来说,是十分适用的。
3、体积小、重量轻:由于空间激光通信的能量利用率高,使得发射机及其供电系统的重量减轻;由于激光的波长短,在同样的发散角和接收视场角要求下,发射和接收望远镜的口径都可以减小。摆脱了微波系统巨大的碟形天线,重量减轻,体积减小。
4、高度的保密性?激光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发射波束纤细,激光的发散角通常在毫弧度,这使激光通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可有效地提高抗干扰、防窃听的能力。
5、激光空间通信具有较低的建造经费和维护经费。
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诸多雷达....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