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还有报道浙江半数光伏企业开工不足,光伏产业面临挑战,调整,不知不觉间,2009年浙江的光伏又热闹起来了。
8月14日,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立友称,刚刚中标杭州能源与环境产业园2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站,负责提供全套光伏组件、配件产品及安装服务,此项目是国内首个高效薄膜、晶硅复合型光伏屋顶项目。
在传统产业遭遇冬天时,新能源产业成为浙江民营转向重点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底,浙江电力公司已经收到28家浙江光伏发电项目共计3.8万千瓦的并网发电申请。
民资踊跃进场
随着浙江民企排头人物鲁冠球、南存辉、郑永刚纷纷进入光伏新能源布局,跟进民企继续掀起投资潮。
温州开元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正在考察新能源项目,“如果有好项目,毫不犹豫。”目前,浙江已有60多家上规模光伏公司,100多家光热企业,以及一批风机设备企业。
浙江地方已经开始尝到甜头。
浙江嘉兴市,其太阳能光伏产业去年实现产值80多亿元,已成为嘉兴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产业链除硅矿冶炼、系统集成外,已在多晶硅、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生产、光伏电池应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8月,嘉兴市建委和嘉兴科技城两个光伏屋顶发电项目启动,这两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达4650万元。
而在浙江台州,上半年台州检验检疫局检验出口的新能源产品达785万美元。出口新能源产品涉及太阳能电池板、热水器、灯具等。
近期浙江省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式出台,其目标为: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350兆瓦,并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等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浙江物价与电力部门正在推动省内新能源上网电价的核定。
推广的障碍
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指出,除了大型企业的规模化投资之外,浙江太阳能产业中以生产配套零件的小企业居多,拥有全套产业链的企业非常少。
马津龙表示,“而小企业生产的产品90%以上都是出口,这两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订单下降,很多小企业都面临亏损,很难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例如像正泰这样的企业,目前盈利都不好。“
杨立友称,第一代晶体硅成本高,污染严重,目前的薄膜技术已经是第二代,而浙江进入第二代的企业屈指可数。正泰太阳能总裁杨立友表示,近期正泰太阳能20兆瓦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以此同时,发电成本过高一直是国内推广光伏发电的最大障碍,目前光伏发电每度2元左右,和普通火电价格相比高出多倍。此前,国家部委相继宣布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金太阳”工程,决定综合采取财政补助。以财政部及建设部为太阳能装机每瓦补贴20元为例,每瓦20元的补贴相当于成本的50%。
但杨立友表示:“不能把成本降下来,基本无法生存。光伏产业是个规模经济行业、如果规模小竞争力不够,在今后5年到10年,大浪淘沙后,预计全球大概有10家企业会占80%的市场份额。”
江苏是中国光伏产业强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据江苏省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魏启东教授预测,到2010年,江苏的晶硅电池和组件将分别比2008年增长2.01倍和2.46倍,高纯硅材料更是增加9.22倍,薄膜电池的增长速度达到惊人的154.7倍。
据了解, 江苏省光伏企业有5家进入世界前20强,有280多家为光伏上市公司、骨干企业进行配套的特色企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而浙江更像是后起之秀。 浙江省科技厅的统计显示,该省从事光伏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约60家,去年实现产值约120亿元,比上年增加70%以上,今年预计将突破200亿元。
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在无锡尚德、浙江昱辉等海外上市公司的财富效应影响下,浙江民间资本纷涌太阳能光伏产业,一些企业摒弃了浸淫多年的老本行,忙不迭地转投这个“钱景无限”的产业。当时,在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嘉兴市企业界,流传着“织布3年不如做1年太阳能”的说法,许多当地民企将经编、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撇在一边,花巨资投身太阳能。
如今,浙江的光伏产业链基本成型。除硅矿产冶炼、系统集成外,在多晶硅、硅棒生产,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生产、光伏电池应用等方面都有涉及。“进入光伏产业的资金门槛比较高,产能100兆瓦的一般规模企业启动资金约需1亿以上。”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表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资本仍趋之若鹜,因为潜藏的利润实在太诱人,“平均利润率超过20%,有的达到30%以上。”
5月17日至19日,由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世界雷达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诸多雷达....
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