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高清晰度眼底成像液晶像差补偿仪,通过吉林省科技厅主持的专家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具有原创性,分辨率为3微米,达到同类研制仪器的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该补偿仪的补偿深度达到10微米,使用范围包括800度以上近视和200度散光的高难测试者的检测,是完全无伤害成像检查。随着该项目的成果转化,有望使这种高清晰度人眼眼底成像仪成为诊断人体疾病以及健康检查的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可以直接看到的小血管,最细为5微米,任何病理性的破坏和血管梗阻等引起的组织缺氧,均能导致其组织坏死,丧失其感受和传导光刺激的功能。因此临床可根据眼底的变化来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但目前高级眼底相机得到的视网膜图像分辨率仅为20微米,还不能满足精确检测需要。同时,荧光造影眼底镜、扫描激光检眼镜等高级眼底成像设备遇到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将失去检查功能,使适用人群受限,延误病情的早期诊断。
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发挥该所在光学系统设计及液晶自适应校正领域的独特技术优势,在该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宣丽研究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 “高清晰度眼底成像液晶像差补偿仪”研究。采用不同于国际上惯用的变形镜校正成像技术——液晶波前校正技术,实现了深度自适应补偿的高分辨率眼底成像;综合考虑人眼眼底、眼内介质等的光学特性、激光光源的特点,研制了一套简单、方便、安全、均匀的眼底照明光学系统。该项目在完成过程中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4的7篇,被SCI或EI检索的刊源论文15篇。
长春市在光电信息领域积极谋划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承载空间,加速建设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突破一批....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