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电子科大制出新一代微纳光纤珐珀传感器
发布时间:2008-03-18    来源:统计整理   阅读次数:577 分享到: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光纤技术研究中心饶云江教授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应用157nm和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出新一代微纳光纤珐珀传感器。该项工作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一代微纳光纤传感器基础研究”的一部分,在今年的中期评估中获得了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技术有助于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光学性能最好、工作温度最高(800℃)的微光纤在线珐珀应变传感器,可望在航空航天、能源工业等环境十分恶劣的极端条件下使用,从而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温下应变精确测量的世界性难题。
 
   与传统手工制作方法相比,利用激光微加工技术制作光纤珐珀腔具有方法简单、一次成型、能够实现光纤珐珀腔的高质量批量制造等突出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相关文章已分别发表在国际光学领域顶级刊物《光学通讯》(Optics Letters)和《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上。国际光电子界著名杂志Photonics Spectra以“To Boldly Go Where No Sensor Has Gone Before - Fiber optic sensor functions at temperatures that would destroy others”(Photonics Spectra, 2007.12)为题进行了专门报道,美国物理学会杂志Nanoscale Science & Technology也对该工作进行了转载。该工作同时得到了国际光纤技术领域著名学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员、英国Kent大学D. A. Jackson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C. L. Lin教授的好评。
 
   据悉,饶云江教授将于今年四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光纤传感年会上作口头报告,并应邀在今年九月召开的第五届国际仪器科学和技术大会上作特邀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院长、宽带光纤传输和通信网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饶云江教授近日被国际光纤传感器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Fiber Sensors)技术程序委员会(TPC)聘为委员,参与明年四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九届年会(OFS-19)的组稿、审稿和组织工作,这是中国大陆专家第一次进入该年会的技术程序委员会。

      国际光纤传感器大会创立于1983年,至今已举办了十八届,为国际光纤传感领域的顶级会议,由美洲、欧洲和亚洲三大洲轮流主办,参会者近千人,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目前通信学院和光纤重点实验室正积极筹备明年八月召开的第一届亚太光纤传感器国际会议。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厦门成立高校光电显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高校与产

光电显示转移转化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两个融合”:一是以产业需求为牵引,通过一体化推进、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支撑,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瓶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07-18

清华大学黄翊东团队在微纳光电子领域实现全链条突破

黄翊东带领的微纳光电子芯片科研团队始终锚定原始创新,聚焦“产学研用”堵点,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在光电子芯片领域蹚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突围之路。....

07-15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