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激光产业重组昨生变数,光谷三大激光企业之一的华工科技宣布,将暂时中止先前董事会通过的定向增发与激光重组方案。这意味着,华工科技已中止重组楚天激光的工作。
华工科技方面称,以上决定是接受股票发行保荐机构---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建议而作出的。联合证券认为,此次拟收购的部分主体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经营成果低于预期,继续完成本次发行及重组收购将不利于增强华工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华工科技宣布,拟利用自有资金实现与团结激光 重组。公司董事会认为,与团结激光实现产业重组,是激光产业的强强联合,是激光产业实现做大做强战略、提升公司业绩的需要。在前次发行申请与激光产业重组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公司可以利用自有资金,完成与团结激光的产业重组。同时,在重组完成后的半年内,公司将继续以激光项目为题材,重新启动再融资工作。本次收购完成后,华工科技将成为处于中国领导地位的大功率激光切割设备制造商。
华工科技打造激光航母的进程未能如期进行下去。公司日前决定终止定向增发,收购奇致激光的工作也随之止步。公司在年初向投资者描绘的激光航母的蓝图成为泡影。
定向增发止步
今年2月,华工科技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决议,拟定向增发募资约3.4亿用于重组武汉的激光产业,其投向主要包括三大块,一是向旗下的华工激光增资;二是收购楚天激光旗下奇致激光,并同时向其增资;三是同团结激光组建合资公司,控股原团结激光旗下的激光产业。
在其间一出盛大 的签约仪式上,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曾公开描绘了公司通过重组打造激光航母,追赶深圳大族激光的蓝图。公司重组的动作也一度受市场人士看好。
孰料蓝图很快成泡影。公司昨日突然公告,因本次募集资金拟收购的部分主体财务状况出现不利变化、经营成果低于预期,继续完成本次发行及重组收购将不利于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故决定撤回申请材料。
奇致激光成焦点
虽然公告未明确指出哪一块拟购资产的财务状况出现变化,但华工科技董秘杨兴国昨日告诉记者,“就是奇致激光。”至于其财务状况具体出现何种变故,以致公司“瞧不上”乃至终止增发,杨兴国未作说明。
公开资料显示,楚天激光旗下的奇致激光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以生产和经营激光和强光类医疗、美容设备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医疗激光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事实上,华工科技在此前的增发公告中也承认了奇致激光的这一地位,称其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湖北众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亦载明,2000年至2006 年连续三年公司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达到37.04%、21.42%和38.28%。
如此好的状况真的会在半年内发生突变?记者就此采访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孙文在电话中先是向记者详细询问了华工科技公告的表述方式,随后淡淡地表示:“他们说他们的,我们暂不作任何表态。”对奇致激光的实际经营状况,孙文未做说明。
不过昨晚奇致激光一人士明确告诉记者,公司经营正常,没有任何不利变化。如此看来,华工科技与楚天激光分手的背后另有原因。
楚天激光或单干
一直关注武汉激光产业的一投行人士昨晚告诉记者,双方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应是重组的价格问题。
根据这次公告,与楚天激光分手后,华工科技将以自有资金重组团结激光,不过相比先前方案,在维持双方持股比例和团结激光出资不变的情况下,华工科技这次少出资约2500万元。这表明半年来,三方就重组价格仍进行了讨价还价,只不过最终仅团结激光做出了让步,而华工科技则未“吃定”其实力并不逊色于自己的楚天激光。
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实楚天激光一直就有上市的打算,只是去年以来,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楚天激光才同华工激光和团结激光走到了一起,并考虑通过产业重组的方式,进入华工科技这一上市平台。
该人士表示,以目前的条件,楚天激光直接上市无障碍。武汉现在还有10余家大大小小的激光企业,楚天激光上市之后也可实施购并扩张计划,并非只有向华工科技“俯首称臣”这一条路。
相关背景
今年1月13日,光谷三大激光企业---华工科技、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正式签订重组并购协议。三家激光企业的重组框架为:华工激光的母公司---华工科技---定向增发扩股,楚天激光和团结激光以资产注入方式认购股份,进而成为华工科技的股东,最终实现合三为一。
华工激光是华工科技的核心子公司,系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办企业,其激光业务包括激光工程和激光图像两大块。华工激光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器及器件、大型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我国综合防伪中心和激光全息产业的主要基地。
民企楚天激光是中国最大的电池激光焊接机生产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医疗激光产品制造商。截至目前,其已向市场推出近百种激光美容和激光医疗产品。[JF:Page]
同属民企的光谷激光,则以高功率CO2激光器、激光加工成套设备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主,其生产的高功率CO2激光成套设备占国内市场55%以上。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和光谷激光三家企业销售收入分别为2亿多元、3亿多元和2亿多元,合计约8亿元。
大族激光启示
整合三家激光企业,武汉可谓用心良苦。
据东湖开发区有关人士介绍,武汉的“中国光谷”是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集群,分布着大大小小50多家激光企业,年产值17亿元,占领了国内55%的市场份额,并称雄东南亚。而在这50多家企业中,以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和光谷激光最大。
除了产业优势,武汉发展激光业还在技术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世纪90年代又建立第一个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可以说,激光业已经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
不过,武汉激光学会副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许德胜对记者直言,“武汉激光企业大而不强。”
数字显示,2005年,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和光谷激光三家公司的销售收入总和为8亿元,而同期深圳大族激光(17.66,0.02,0.11%)(002008.SZ)一家的销售额就达到5亿多元。
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坦承,武汉激光企业之所以做不大,主要就是三家企业同城竞争,造成“利润下降,企业成长遭遇瓶颈”。
武汉激光学会的一位人士分析,上述三家激光企业尽管本身各有专注领域,但为了做大市场份额,几家企业事实上均做激光的全套产品,从而形成正面竞争,“价格大战也就不可避免”。
许德胜称,武汉的激光产业不如大族激光专注,对方仅把激光雕刻这一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产品,做成国内老大,其经验确实值得武汉激光企业借鉴。
据孙文透露,基于上述原因,几年前,湖北省、市政府及东湖开发区就有意让三家企业重组,实现整体上市,“但那些年,企业不太愿意,政府强行‘拉郎配’也不行,整合随即搁浅”。
2006年5月,看完深圳大族激光迅速崛起的材料,湖北省有关方面提出,“做大做强武汉的激光企业”。一个月后,武汉市发改委、东湖开发区和武汉激光学会的调研活动随即展开,整合由此再度加速。
而意识到“内讧之害”的上述激光企业,逐渐意识到通过整合来共同擦亮武汉的这张名片。整合时机由此成熟起来。
武汉激光业界人士表示,重组后的新公司在资本运作和技术研发的优势日益放大。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