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国内最大硅外延片供应基地在石家庄建成
发布时间:2007-09-07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2433 分享到:

    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开建以来,定位于硅外延片供应基地,截至7月底,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亿元,工业增加值1.3亿元,实现利税5022万元。

  基地建成了国内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硅外延净化厂房,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硅外延片供应基地和射频集成电路企业。基地二期工程总投资3.9亿元的半导体照明产品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LED外延片12万片、6480万只陶瓷外壳、封装2.51亿只、800KW功率LED应用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利税1.6亿元;二代卫星导航项目也已完成工程设计。


附录:石家庄光电子基地介绍

一、石家庄光电子基地

1.发展概况

石家庄市是六大“国家863光电子成果转化产业基地”之一。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3研究所为骨干,发展成果转化的产业企业,先后引资成立了汇能公司和立德公司。汇能公司已经具备了大规模生产高亮度红、黄、橙发光二极管外延材料的能力。立德电子有限公司主要发展超高亮度发光管产业,项目一期总投资7100万,将达到年产高亮度发光管外延材料3万片,芯片3亿芯粒。公司注册资金2900万元人民币。基地建设规划投资1亿元,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其中净化面积1500平方米,引进海外关键设备18台(套),购进国内配套设备仪器72台(套)。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销售收入预计为18225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合计为2344.34万元,年均销售利润6169.09万元。

2.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13所、54所为主体在石家庄市鹿泉开发区建设的,两所民品产业将进入基地,形成产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所区主要用于科研开发、企业孵化和小批量生产,所区与基地互动,最终实现科研开发与规模生产的良性发展,促进高技术成果尽快产业化,形成规模经济。

首期进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并开工建设的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66亿元,其中包括数字集群通信系统、3.5G固定无线接入系统、无线电监测系统、弱场通信系统产业化、CDMA扩频通信系统产业化和硅材料、微波混合集成电路、微波通信模块等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石家庄市将以基地建设为契机,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引导等措施,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及配套环境建设,重点发展数字家电及通信设备、新型显示器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和微电子材料,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延长产业链,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通信、微电子、光电子产业基地。

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首期建设项目共有六个,总投资2.6亿元。其中13所普兴公司、博威公司两个项目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年产硅外延材料240万片,微波集成电路172万块,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将成为全国最大、国际一流的硅外延材料产业基地和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54所首期4个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包括河北远东通讯系统工程公司信息产业项目、哈里斯通讯项目、电力自动化项目、高档晶体谐振器及晶体振荡器项目等。总建筑面积25455平方米,主要产品为通讯设施及通讯材料。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到6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

二、宁晋半导体材料基地

该基地现有两个龙头公司、11个子公司。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级单晶硅、二级管级单晶硅、重掺单晶硅,同时围绕单晶硅开发生产高纯石墨、石英坩埚制品。固定资产已达3.8亿元,目前拥有188台单晶硅炉,占地200多亩、拥有1200名员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和国内目前最大的硅片加工基地。

宁晋县电力局兴办和合资的7家单晶硅生产加工企业,2002年生产太阳能单晶硅年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70%,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21%单晶硅系列产品当年累计实现产值2.2亿元,累计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累计实现利税3000多万人民币。

2004年,该基地产品从一般的半导体材料向高精尖的产品延伸,从初端的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迈进,形成了以太阳能单晶硅为主产品的生产系列和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链。并同夏普、壳牌、三洋等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源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04年生产单晶硅800多吨,占全国产量的70%,世界份额的20%,实现年产值8亿元,出口创汇5000多万美元,已成为邢台市第一创汇大户。

“宁晋单晶硅”不仅初具产品规模,而且更具品牌效应“晶隆”。此间,国际绿色能源工程——硅太阳能电源、硅太阳能电站在国外一些国家已进入实用阶段。

走产学研联合开发之路,创办高新技术产业。1996年3月,晶隆半导体厂诞生。与河北工业大学签订合同,建立产学研基地。目前,晶隆半导体总厂已拥用晶生、切片两个分厂,拥有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线切机设备,年产单晶33吨、硅片236万片,年产值大4000多万元,年利税也超过了400万元。

战略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与国外同行知名企业联合,实施“双赢”战略,由创办高科技企业向创办高科技产业园区拓展。1997年,宁晋县电力局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的单晶硅产品。截止到2002年12月份,双方投资累计到位资本金已达1.104亿元人民币;设备规模发展到拥有单晶炉61台,单晶硅专用生产设备90多台套,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单晶硅600吨。2002年,宁晋松宫公司生产单晶硅268吨,完成产值1.48亿元,出口创汇1720万美元,实现利税1512万人民币,成为邢台市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此间,宁晋县电力局还先后与港商合资成立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公司、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众多的企业群使宁晋县电力局所属的百亩“单晶硅高科技园区”初具规模,不仅形成了太阳能单晶硅产品系列,还拥有了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种功能,投资规模达1亿多元。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产品、产量和效益。

宁晋县电力局在对单晶硅基地加强管理和开拓市场的同时,不断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与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先后制定实施了《科技创新暂行条例》、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并创办了电子材料研究所。电子材料研究所负责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新产品,加强技术储备,不断收集全国乃至世界有关单晶硅深加工的信息,及时消化和吸收应用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使之为企业所用,延伸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02年宁晋县电力局围绕单晶硅这一高科产业不断加大投入,筹资1.2亿元用于超薄硅片加工中心、宁晋松宫公司扩建和石英制品项目建成,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超薄硅片加工中心的“大直径、低氧碳硅单晶及硅单晶片多线切割技术产业化”项目已被河北省计委确立为“河北省高新技术推进项目”,总投资4536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年产6英寸单晶硅片220万片,并将填补我国6~8英寸太阳能硅单晶片切割生产领域的空白。目前,超薄硅片加工中心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投入正常使用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硅片加工基地。三个项目的建成,也将使基地单晶炉总量达到138台,年产单晶硅可达400吨。地方政府已经作出决定,在宁晋县城西部以单晶硅基地为重点,建设1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开发区。

基地下一步发展思路是:抓住重点,从三个方向延伸入手,把园区内各企业联合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和效益的最大化。向前延伸,即依靠科研机构——电子材料研究所,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横向延伸,即不断增加投入,扩大单晶硅生产企业的规模和围绕单晶硅产业建立相关配套服务的企业;向后延伸,即从初端的低附加值产品向终端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从半导体材料向成品延伸,从一般产品向高精尖产品延伸。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登联合发起,旨在挖掘更多具有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优秀初创企业。本次评选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更具颠覆性的“3.0时代”。光经济至此完成了从辅助工具到独立经济形态的蝶变——它不再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是....

03-27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