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丹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制造光子晶体管新理论
发布时间:2007-09-10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947 分享到:

   丹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制造光子晶体管(Photon-transistors)的新理论,这表明科学家向制造量子计算机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相关论文8月2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上。
 
  量子计算机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一旦制造成功,必将带来一场计算机的革命。但是要制造量子计算机,存在相当多的困难,其中之一便是处理信息的晶体管的制造。目前计算机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但在量子计算机里,信号将可能是光信号,它将使用光子进行工作。此次研究的领导者、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尔研究所的量子物理学家Anders Søndberg Sørensen表示,量子计算机要正常工作,光子之间需要碰撞并相互影响。这在实际操作上相当困难。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Sørensen和合作者发展了一种新的理论。他们使用原子作为媒介物,根据以前的发现??借助于超导纳米线,微波可以聚焦于原子,他们认为使用可视光线应该同样能够做到。
 
  在新的理论中,将原子靠近纳米线,两个光子对准原子发射,当它们击中原子时,两个光子间就发生了相互影响,一方将所带信息传给了另一方。光子获取信息后,信号就会继续向前传输。这些信息以比特的形式传输,在量子光学里,一比特仅仅只是一个光子,而不像使用光缆时每一比特都是由数百万的光子构成。
 
  量子计算机一直是科学家的梦想,此次的研究为制造量子计算机所需的光子晶体管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图片说明:两个光子在一个原子上发生碰撞,一方将所带信息传给了另一方。
(图片来源:Anders Søndberg Sørensen, associate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厦门成立高校光电显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高校与产

光电显示转移转化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两个融合”:一是以产业需求为牵引,通过一体化推进、全链条服务、全要素支撑,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瓶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07-18

清华大学黄翊东团队在微纳光电子领域实现全链条突破

黄翊东带领的微纳光电子芯片科研团队始终锚定原始创新,聚焦“产学研用”堵点,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在光电子芯片领域蹚出了一条自主可控的突围之路。....

07-15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