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半导体激光芯片实力企业长光华芯正式登陆科创板
发布时间:2022-04-01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1110 分享到:
4月1日,长光华芯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第一家半导体激光芯片上市公司。近年来长光华芯大动作不断,建成国内首条6吋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晶圆垂直整合生产线;建设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现在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中国芯”梦想成真。
翻看长光华芯的成长历程时,我们发现了一位灵魂人物——闵大勇。他是激光产业届的风云人物,也正是在他的运作之下, 长光华芯完成了华丽蜕变。

1999年,中国的激光产业尚处于薄弱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吸引了大批国外公司在本地投资、建厂,也带来了对加工制造的更高要求——激光加工。“ 
国外公司的进入引发了国内对激光设备市场的高需求,从那时起,国内开始陆续出现了一批激光设备集成公司,但是那时激光器大都进口,而国内公司则以集成为主。

见证了中国激光产业的兴起,感受了本土技术的匮乏与本地公司的无奈,闵大勇深深感受到,中国激光产业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才能摆脱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
而光纤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包括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将是未来激光加工主流技术,也成为闵大勇致力发展的三个重要方向。

他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先后创立锐科激光、华日激光,担任过华工科技、华工激光、锐科激光、华日激光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管职务,参与、扶持本土激光器公司。如今,武汉锐科激光成为国产光纤激光器第一家上市公司,国内市占率几乎与全球光纤激光器领先企业IPG持平;华日激光在成立华锐超快光纤激光技术公司后,成为超快激光器上市公司的热门“种子选手”。
“ 
纵览如今中国激光产业的发展,虽然还有一些被‘卡脖子’的地方,但是国内已经成长起来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品牌,我为此非常骄傲。

只剩半导体激光器了。

2012年,一群海外归国博士团队依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创办了长光华芯,技术底蕴深厚,市场运作欠缺,使得长光华芯一直鲜为人知。

2017年,闵大勇正式加入长光华芯,从战略规划、企业文化、愿景目标、组织架构、产品与市场策略、技术投入、资源整合等方面对整个公司进行了构架。“ 
对我本人而言,一辈子都在从事激光行业,既然有这个机会,就不能留下遗憾,能够跟长光华芯团队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挺好的。如果芯片做好了,对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中国激光产业都是一种支撑,相当于‘定海神针’,中国激光产业链从装备、激光器到芯片真正拉通了,真正自主可控了。为此,我已经做好了十年的准备。这件事如果做成了,对我来说此生无憾,就圆梦了。
众所周知,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周期长,投入大,创业初期的3-5年属于技术沉淀期,需要初创公司心无旁骛地不断进行技术攻关,而此时仅依靠正常经营模式,难以维计。而纯粹的资本化运作,也很难。在近数年“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的状态下,创业者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也会被一点点消耗,直至放弃。所以当初成立的好几家半导体激光器公司,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所剩无几。
无疑,长光华芯是幸运的。闵大勇的加入,更为长光华芯打入了一针强心剂。但是创建公司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像半导体激光这样技术门槛高的高科技公司。从技术角度来说,需要专业的团队从芯片设计、MOCVD、光刻、解理/镀膜、封装测试、光纤耦合等方面综合考虑,而从公司运营角度来说,也需要技术、运营、市场等多方位的人才一同努力。

于是,长光华芯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人才引进,吸引了一批像王俊这样的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VCSEL等半导体激光芯片领域拥有多年丰富经验的高技术人才,成为公司发展的坚实后盾,而闵大勇提出的“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战略规划,则成为公司整体发展思想,指引其前进方向。

现如今,长光华芯建立了一流的研发平台,时刻保持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并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为生存支点和根本,对三大技术领域(腔面解理及钝化处理、芯片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外延结构设计及材料生长)进行了10年的技术攻关和创新,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出国外先进水平。

依靠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技术平台,长光华芯可以快速向与其拥有类同的工艺链条的VCSEL芯片、高速通信芯片、激光显示芯片、激光照明芯片等方向横向扩展,进一步提升长光华芯多产线、多维度发展。据介绍,基于成熟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平台,长光华芯在短短不到6个月的时间里就开发出VCSEL芯片样品,并进入送样和客户验证阶段,就是最好的佐证。

而在纵向延伸方面,基于自主研发的高可靠性激光芯片,进一步实现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模块化及系统化。长光华芯推出的976 nm泵浦模块使光纤激光器光光转换效率可达85%,大幅节省有源光纤,方案经过批量验证,已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并逐渐成为主流。2018年5月,长光华芯专项成立了“激光系统事业部”,用以推进国内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业应用进程。

2022年3月1日,长光华芯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工艺大楼正式投产,这也标志着“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

带着闵大勇这一代中国激光人的梦想和一群致力于发展“中国芯”的执着,长光华芯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方面率先打破长期依赖进口、“有器无芯”的局面,成为全球少数几家、国内唯一一家研发和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的公司。
随着公司上市,长光华芯的新征程已开启。她将以新姿态屹立于激光芯片产业之巅,以更大的决心和野心角逐国际竞争。“心所往,光所至”!恭喜长光华芯!

附:对话长光华芯闵大勇
技术革命:激光+半导体,1+1>2

21世纪初,激光在材料加工、传感、通讯、生物医学等领域快速掀起产业变革,人们用三句话形象总结激光的应用: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

要让这束激光能进入普及应用,造福大众和人类,就需要不断提升激光器的性能,还要不断降低激光器的成本。科学技术人员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这正是闵大勇的不懈追求与创业初心。

“自1962年第一个半导体激光器发明以来,带来了激光行业的革命。体积小、寿命长、可靠性高、电光转换效率高、波长覆盖范围广、量产成本低,半导体激光芯片这些优异的性能让激光原本很高端很神秘的物质,变成一种先进的工具,渗透到各行各业。”闵大勇告诉记者。

例如,“光制造”——制造业的利器,人们利于它去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比如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打孔、激光清洗等;“光通讯”——海量数据的高速公路,万物互联依靠它去连接与承载;“光传感”——智能时代的慧眼,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激光雷达,机器视觉等等;“光医学”——健康与美的保护神,比如激光近视眼手术,激光美容等;未来还有更多的激光应用,比如激光显示,激光照明等等。

闵大勇相信,半导体加上激光,是1+1>2,这场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是不可估量的。近年来,激光行业发展如此迅速,正是因为半导体促进了产业发展。

决心创业:从刺痛心灵,到甘坐冷板凳

“2000年我进入激光行业,就深深爱上了这一行业,我觉得这可以当一辈子的事业做。”闵大勇说,自己对激光行业可谓是“一见钟情”。

回溯历史,20多年前,中国在激光技术和应用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很多核心部件和器件、设备基本依赖进口,如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就属于出口管制产品。

“那时候中国激光产业发展十分薄弱,激光器、振镜、控制系统等基本都依赖进口,国内只能做集成。”闵大勇说。

但是,闵大勇创业初期即感受到了严重的矛盾心态:“就像当年电脑一样,你只能买器件回来组装,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组装好了去销售,市场也是很好的,销路不用发愁,但每一次组装好设备销售出去,其实每一次都会刺痛自己的心灵。因为你就做了一个组装的活儿,那里头最核心的激光器、运动部件、控制系统和软件、操作系统,都是别人的。”

于是在2007年,闵大勇决心沉下心来,思考如何做技术攻关,提高核心竞争力。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即自主研发光纤激光器、全固态激光器(包括超快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这三者也是后来的主流激光器。

在之后的日子里,闵大勇和团队努力实现着他们的梦想。2007年他引进海外顶尖人才,率先创办了国内光纤激光器公司——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有限公司。2018年锐科激光上市后,便扛起了振兴中国光纤激光器产业发展的大旗。

2009年,他又成立先进固态激光器公司——华日精密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备受关注的固体和超快激光器领域深耕。

尽管如此,在闵大勇心中,始终有一块尚未得偿所愿,即国产半导体激光芯片的自主可控。随后便与苏州的长光华芯结缘。

十年磨剑:突破“卡脖子”技术
“半导体激光芯片研发和制造难度大,是一个高技术门槛、高密集人才、重资产投入、长周期的行业,但如果能够做成功,从激光芯片到激光器,再到激光装备这个产业链就真正全部打通了,真正自主可控了。”带着心中的梦想,闵大勇选择来到了苏州高新区,加入了长光华芯,和更多志同道合的“追光人”,一起突破技术、实现梦想。

当时最吸引闵大勇的,是长光华芯鲜为人知的秘密——公司隐藏了一支半导体激光科研领域的“国家队”。

资料显示,长光华芯自2012年成立以来,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硕博技术骨干等高精尖人才纷至沓来。公司多次牵头和参与国家级、省级重点专项的研发和实施,打造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筑起中国“芯”的基石。

长光华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筑巢引凤”的高端人才汇聚的过程。公司300多人中,核心研发人员占四分之一。其中,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7人,省级双创博士5人,研发技术队伍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50%。

“半导体和激光两大领域,是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发展方向,半导体激光芯片作为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始终是引领产业变革的灵魂。面对芯片短缺的大环境,长光华芯以科技为利刃,为中国激光芯片事业不懈奋斗。”闵大勇深感科技报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全球影响力:一个平台,一个支点
十年如一日,团队接连攻克了激光芯片一系列难题,如一直饱受桎梏的外延生长、晶圆流片、腔面处理、封装、光纤耦合等技术难题,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方面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广泛应用于工业泵浦、智能制造、医学美容、国防军工等领域。

资料显示,目前长光华芯已拥有完整的工艺平台和量产线,并以砷化镓、磷化铟两大材料体系为依托,构建边发射、面发射两大产品结构,布局先进生产线,从而拥有半导体激光芯片、器件、模块、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四大类、多系列产品矩阵。

据闵大勇介绍,未来长光华芯将以“一平台、一支点”为支撑,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即依托苏州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平台,以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核心技术及全流程制造工艺为支点,横向扩展至VCSEL芯片、光通信芯片、激光显示与照明芯片,纵向延伸实现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封装、模块化及系统化,进入消费电子、激光雷达、光通讯和激光显示等领域。

长光华芯上市后,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继续在多产线、多维度发展中创造更大的应用价值;在高功率激光芯片、器件、模块方面扩充产能;在垂直腔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VCSEL)及光通讯激光芯片方面实现产业化,加大投资建设研发中心。

“心所往、光所至。”谈及激光产业前景,闵大勇的眼中迸发出无限荣光。那是一副恢弘壮丽的产业画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家发展大潮中,以“中国激光芯,光耀美好生活”为使命,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激光产业集群,带领团队在激光芯片领域,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