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简称锐科激光)上市敲钟仪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隆重举行,标志着锐科激光开启了资本之路,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锐科激光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成和销售。主营业务包括为激光制造装备集成商提供各类光纤激光器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定制化产品。锐科激光已经连续两年出货量超过1万台,与深圳市创鑫激光、深圳市杰普特光电等厂商一起,是中国国产光纤激光器的三大核心供应商。
募资超11亿 国产光纤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成功上市
锐科激光的产品主要是激光加工和增材制造装备核心部件的工业激光器,为国内光纤激光器的领头企业,用了11年的时间,逐步实现对国产光纤激光器领域各项空白的填补。锐科激光拥有国内一流的光纤激光器研发团队,核心管理层中三人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在触摸与显示行业里,激光蚀刻机、激光切割机重要供应商华工激光、海目星激光,就是锐科激光的前五大重要客户之一。
募资超11亿 国产光纤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成功上市
实际上,锐科激光最早由海外从事过光纤激光器技术的相关工作的创始人、现任副董事长闫大鹏与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工激光")分别出资3000万元,合作创立,当时名字为"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原器件及激光器在中国的国产化和产业化研究。闫大鹏当时作为中组部的"千人计划"专家,回到国内进行创业。
2010年,锐科激光几款型号的光纤激光器研制成功、技术取得较大突破之时,航天三江看中公司的技术和发展前景,在锐科核心团队的支持下,从锐科激光原有的股东手中收购股份并对其进行增资,华工激光持股比例也由最初的50%下降至3.22%,为锐科激光开拓其它激光设备厂商客户扫除了障碍,锐科激光也开始走向实现光纤激光器的规模化生产的发展道路。11年来,锐科激光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25W脉冲光纤激光器产品,第一台100W、1000W、4000W、6000W和10000W连续光纤激光器产品并形成批量化生产,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从事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研发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募资超11亿 国产光纤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成功上市
锐科激光本次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3,2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总投资金额为111,915.43万元。
募资超11亿 国产光纤激光器龙头锐科激光成功上市
锐科激光表示,目前我国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中高功率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主要是由于国内缺乏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中高功率直接半导体激光器必需的关键元器件生产技术。目前全球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市场仍以欧美IPG公司、Coherent公司、Trumpf公司和nLight公司等知名光纤激光器企业为主导,产品价格和附加值相对较高,其中IPG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我国在半导体激光的输出光束整型、光纤耦合和封装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能够为中小功率光纤激光器提供泵浦源,但所用的半导体激光芯片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同时,光纤激光器使用的特种光纤(如增益光纤以及相匹配的被动光纤)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开发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元器件生产技术、完善国内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链、实现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关键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尤为必要。
锐科激光认为,随着功率的提升,光纤激光器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与中小功率光纤激光器相比呈几何级增加,公司现有的研发和试验条件、检测手段等已无法满足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产品试验、验证、测试的需要。锐科激光作为我国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的先行者,实施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是公司自身发展具有战略性的需要。
锐科激光的本次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及研发与应用工程中心项目,将促进我国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泵浦源、大功率光纤无源器件、半导体激光芯片及特种光纤的国产化,提升公司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和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所需的泵浦源、大功率光纤无源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并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制造成本,增强公司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中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国际竞争力。
光纤激光器具有转换效率高、光束质量好、体积小巧等优势。近年来,随着光纤激光技术的发展和下游行业需求的增加,光纤激光器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传统制造、汽车生产、重工制造等行业正越来越多的使用光纤激光器;同时,医疗美容、通信和航空航天领域也开始使用光纤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是焊接、切割、3D打印、深雕刻、表面清洗、精细微加工等激光加工工艺的核心部件,在激光焊接、熔覆和增材制造等领域作为新一代激光光源有逐步取代传统的固体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激光器的趋势。近年来,激光加工工艺在智能手机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激光器也开始在智能手机各个加工环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智能手机的触摸与显示器件为例,自从苹果把电容式触摸屏技术应用在手机上之后,电容触摸屏的高灵敏与高透过率两大优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物理键盘和电阻式触摸屏两大产品,从手机行业应用上拉下马来。电容触摸屏产品从苹果大规模采用到完全普及到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
但由于受专利以及设备的限制,中国的电容触摸屏市场和生产厂商,在经过了多轮的技术与市场试错后,最后还是选择了专利期满的原始电容式触摸屏结构模式--GFF双层独立传感器电容触摸屏。
在促使中国GFF电容触摸屏行业快速发展,并形成全球最大规模产能的背后,激光加工工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中激光切割下料、激光线路蚀刻两个工艺,为解决行业加工产能提升、产品性能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激光加工工艺在触摸屏行业的应用经验积累,也促进了国产激光器与激光设备的快速发展。
实际上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中,随着国产激光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不断升级,除了触摸屏加工外,越来越多的零组件生产都开始采用激光加工方式,如常见的元器件激光打标、结构件的激光切割/雕刻/焊接、软硬线路板的激光切割/蚀刻/焊锡、显示器件的异形激光切割/辅材剥离/线路激光蚀刻与修复、半导体芯片的激光蚀刻加工/晶圆激光切割等等,激光加工工艺可以说已经深入到了智能手机制造的各个核心工序环节。
锐科激光表示,下一步目标是实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前三,全力推进"一二三"建设工程,即:建设一个国际一流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技术和应用研发中心;建设两个国际先进的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和高亮度半导体激光器工艺与测试实验平台;建设三条光纤激光器相关现代化柔性生产线,最终实现核心技术和产品完全自主可控。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从2015年开始取代欧洲,首次成为全球激光器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规模增长至28亿美元左右,约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9%。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实施,我国正逐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以高速列车、大飞机、海洋装备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在改变世界产业格局,给国内大功率激光加工设备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和光谷众多老牌激光企业相比,刚满11岁的锐科很年轻。然而,它的表现却令人瞩目——成功研发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重构全球激光产业版图;牵手航天科工集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2017年营业收入9.52亿元,成为光纤激光器行业国内龙头。
武汉锐科,这匹激光“黑马”如何实现“三级跳”?上市前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采访,试图探寻其成功密码。
从3亿到9亿,核心技术支撑营收倍增——
密码之一:高擎科技创新大旗
上市前,锐科公开了近3年的财务报表——
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13亿元、5.23亿元、9.52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0.28亿元、1.03亿元和3.26亿元。
这是一份优秀的成绩单,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增长之快堪称奇迹。“快”从何来?就连证监会也不禁发问。“我们的产品有技术门槛,竞争伙伴少,产品附加值高,毛利率近50%。”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三江”)副总经理、锐科激光董事长伍晓峰表示,在激光器领域,低功率光纤激光器竞争激烈,而万瓦以上光纤激光器全球仅有锐科和行业巨头美国IPG公司拥有生产研发能力,2017年锐科1万瓦和1.2万瓦光纤激光器推向市场,其高性价比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
如果把激光切割机、焊接机比作人,激光器就是心脏。光纤激光器是继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半导体固体激光器之后的第三代激光器,它由细如发丝的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可以焊接飞机、轮船。
过去,我国生产的光纤激光切割机、焊接机,是典型的“中国脸、外国心”。2007年,海归专家闫大鹏创立锐科公司,喻意“锐意进取,科技创新”,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2013年,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在锐科问世。这标志着,中国继美国后,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由于国外对技术、原材料的严密封锁,国内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锐科的核心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并非易事。“国产光纤激光器要站稳脚跟,一定要创造一条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产业链。”闫大鹏带领团队潜心研发,四处奔波传授技术,手把手教一个个企业制作元器件,一条百分之百国产光纤激光器产业链终于诞生了,一举实现了激光器核心材料和器件的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伍晓峰表示,核心材料和器件实现自给,产品成本大幅下降,这也是利润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锐科打破了国外垄断,使进口产品的价格降幅超过60%。如今,锐科已抢占国内中高功率光纤激光器30%以上的市场,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光纤激光器供应商。
加入航天家族,在更高平台实现产业报国——
密码之二: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锐科最大的股东是一家央企——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
一家成长中的民企,一家老牌军工企业,它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把中国的激光产业做大做强。”伍晓峰表示,激光产业是军民融合度较高的产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医疗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航天三江收购锐科正是为了提升航天装备的制造能力。
在锐科看来,牵手航天三江,意味着站上更高的平台,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此外,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出来形成产品,要经过工程化应用,而这正是航天三江的强项。值得一提的是,锐科激光创始人闫大鹏还有一份特殊的军工情结,他曾就读的南京理工大学,为我国军工系统输送了大批人才。
2011年,航天三江控股锐科激光,锐科成为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体制不同、文化相异,它们能兼容么?“双方取长补短,将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伍晓峰表示,在融合过程中,航天三江为锐科激光提出任务,牵引其技术创新迈向更高层次;在锐科设立创新特区,在人才引进、薪酬体系等方面都给予特殊政策;简化办事流程,最大程度激发团队创新活力。
在研发生产上,锐科引入航天工艺管控、检测体系,借鉴航天质量管控体系,让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融入企业血脉,产品的可靠性和质量大幅提升;在市场经营上,航天三江充分尊重锐科对市场的判断,出台政策激励营销团队。
锐科走军民融合之路,技术创新跑出加速度。2017年,锐科成功研发中国首台2万瓦光纤激光器,有望在今年推向市场,新产品将再次打破西方垄断。
2017年5月,参观锐科激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民企灵活的管理体制和军工严格的质量管理,在这里实现了完美融合,锐科激光和航天三江的牵手堪称军民融合的典范。
壮大产业链,打造中国激光“光谷极”
密码之三:乘上市东风再攀高峰
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锐科上演了科技创富的神话。
然而,锐科上市的意义远大于此。伍晓峰表示,激光产业科技含量高,前期投入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上市将为技术研发提供低成本的融资平台,让产业发展更快;从上市准备到正式上市,锐科实现了从“老板型”公司到现代管理体系公司的蝶变,未来发展将更加规范和可持续。
据预测,全球光纤激光器的销售额将由2018年的19.81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28.8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3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激光器消费市场。
锐科激光招股说明书称,公司已成长为全球光纤激光器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并与全球最大的光纤激光制造商IPG等国外知名企业直接竞争。对此,锐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新晋竞争者,锐科将采用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客户认可度。
业内人士表示,锐科上市对湖北乃至中国激光产业意义重大,武汉尤其是光谷应抓住机遇,壮大产业链,巩固光谷在国内激光产业的引领地位。
2016年,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开工,该项目将形成集研制、生产、市场于一体的激光技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今年,激光科技园一期园区将投入使用。二期、三期计划于2019年、2020年建成,届时中国激光产业的“光谷极”将粗具规模,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