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瑞声科技近期对外表示:“我们在大力发展光学等非声学业务,相信未来这方面的收入和占比会不断提高,应该会超过50%。现在公司每月有1000万套的镜头产能,目标是镜头产能可以增倍。”
此外,其还强调:“我们会在必需的时候调整资本开支,第四季会加大资本投资大约增加两亿元。未来也会加大资本开支,主要放在光学和声学两个方面。同时,立体声设计和防水功能推动单机价格提升,大概带来30%至50%单价升幅。”
据了解,在摄像头方面,瑞声科技光学业务可提供镜头和音圈马达两大类产品,相关资料显示,于2009年瑞声科技先后投资了Heptagon、欧洲Kaleido、I.Square 等企业,成为其光学技术的主要来源。其中,公司收购Kaleido 获得了晶圆级玻璃镜头制造能力。此外,其在国内外建设了6 个光学设计中心,专注发展创新光学设计。
目前已具备后置1300 万像素镜头和前置800 万像素镜头的设计和量产能力,其音圈电机为开环式马达,适用于500 万-13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并拥有小米等国内手机客户。此外,还有消息显示,瑞声科技目前在苏州已经建立两家光学镜头工厂,后期位于常州的制造工厂也会落成。
据了解,瑞声科技WLL程序提供的3D镜头解决方案完全由玻璃制成。瑞声科技强调,其他同业的3D传感产品采用聚合物+玻璃解决方案,无法完全避免塑料镜头的缺陷。而玻璃镜头可耐受高温,使得后端生产的某些运行程序更加简便,例如回流焊接。瑞声科技混合镜头已进入客户检验程序,得到的反馈正面。其正将混合镜头将面向中国客户出货。
2017年对于香港上市的手机概念股而言,基本上都是不错的一年,包括比亚迪、丘钛科技、舜宇光学、通达集团以及瑞声科技。在过去的一年中,比亚迪、丘钛科技、舜宇光学和瑞声科技这四者的股价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尽管到了2017年第四季度,受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影响股价有所下降,但是从2月初开始也逐渐提升!
瑞声科技,一家主要以声学器件起家,作为苹果供应商,在搭上苹果这艘巨轮以后,其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这不仅仅体现在瑞声科技,包括大族激光、信维通信等近些年来,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而瑞声科技从2013年开始业务层面开始拓展,包括射频业务等,涉及到手机天线、无线充电、NFC、触控马达等。
3月27日,据瑞声科技发布2017年度财报,其营收与净利润在过去的一年中同比增长均超过了30%,而这是瑞声科技业绩连续第八年增长,且增长幅度一直维持较高,这对于手机供应链企业而言着实不易,从长远角度以及瑞声科技当前的业务布局来看,未来几年中玻璃后盖以及光学镜头将会成为其接下来的主要增长动力,不过,在这两大业务方面,瑞声科技的竞争对手可谓都是“武林高手”!
瑞声科技业绩八连涨:2017年营收与净利增长均超30%
据瑞声科技2017年财报显示,其2017年营收达到了211.19亿元(前五大客户占比83%),与2016年的155.0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6%,其中第四季度营收达到了71.51亿元,与2016年的57.37亿元相比同比增长25%。
此外,净利润方面,2017年的净利润为53.25亿元,与2016年的40.26亿元相比同比增长32%,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则为18.32亿元,与2016年的15.71亿元相比同比增长17%。不过,在毛利率和净利率方面,其2017年的毛利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41.3%,当然,这在手机行业依然处于较高的状态,而净利润则下降了0.8个百分点至25.2%!
从其过去几年来看,从2010年到2017年整整8年时间中,瑞声科技的业绩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中,从声学器件起家,到目前业务涉及到触控马达、射频结构件、光学镜头等多方面业务,并且新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超过了最初的声学器件业务!
从其2017年具体业务来看,触控马达及无线射频结构件销售额如预期般超过声学分部销售额。受客户渗透率提高所推动,触控马达及无线射频结构件业务贡献总收入的50%,按年上升51%。声学分部继续延续声学表现的加速增长趋势,年度收入增长率为20%,占总收入的45%。
光学镜头月产能2000万
2017年,本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智能手机相机塑料镜头并向主要中国客户出货。其表示:“我们对于达到每月生产1000万只(规格不低于5P或13M)的目标深感欣慰,并将每月产能提高至2000万只”。此外,据其强调:“生产产量及利润不断提高,且我们意识到随著产能扩充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2017年其开始推广晶圆级玻璃镜头及玻璃塑料混合镜头。”
瑞声科技认为,基于晶圆级玻璃技术(WLG)的混合镜头(Hybrid Lens)已经应用在3D结构光方向。相信WLG的独特性能在3D感应产品的应用前景广阔,消费者对于摄影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客户对基于晶圆级玻璃技术(WLG)的混合镜头(Hybrid Lens)所带来的大光圈,低杂光,小尺寸等性能高度关注,有助于加快项目的落地。
目前瑞声科技已经规划每月500万只晶圆级玻璃镜片的产能,未来将持续加速产能扩张及项目拓展。以5P为主(少量4P)塑料镜头2017年底月出货量已超过1000万只,已顺利开展主流客户项目,目前产能已达到每月2000万只,未来将持续加速产能扩充。
而微机电系统麦克风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之4%。受出货量增加影响,收入按年增加58%至人民币847.6百万元。由于规模效益,毛利率上升至22.4%。为进一步加强市场地位,2017年初已收购一家行业巨头的设计方案专利组合。
此外,微机电麦克风的年产能已达到8亿只,并将进一步扩张。公司自行研发的数字式ASIC芯片已进入量产阶段。本年度公司收购了一家行业巨头的设计方案和专利组合,藉此将大幅提升公司自有设计MEMS Die的比例,加强公司在微机电业务板块的整体价值,为未来微机电产品线的扩张打下基础。
3D玻璃与光学镜头成增长动力:但强敌林立
通过瑞声科技2017年的营收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其原始业务声学器件营收部分占比只有45%,而触控马达和无线射频结构件业务的营收更是达到了50%,已经超过了声学器件业务!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瑞声科技转型其实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
众所周知,此前瑞声科技的主要业务在于声学器件,而其客户主要是苹果,但是在声学器件方面,台湾美律以及大陆的立讯精密一直想渗透进去,无论是从瑞声科技自身的业务瓶颈还是竞争对手情况来看,对它来说转型势在必行!
而对于未来的业务,从瑞声科技投资的方向来看,主要在于3D玻璃后盖以及光学镜头市场:其一方面在3D玻璃后盖市场加强布局,2017年初投资了128亿元布局该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打入苹果3D摄像头供应链,手机报在线多次报道过其在玻璃镜头市场的布局。
但是就瑞声科技这两大业务来看,3D玻璃后盖市场,国内上市公司一大堆企业正在加强布局,其中包括一些此前做玻璃盖板的厂商,如蓝思科技、星星科技等,也有一部分此前做精密结构件厂商,如比亚迪电子、胜利精密等!而在镜头市场,在苹果供应商中,除了大立光以外,目前传闻瑞声科技正在为苹果做配合,但在该市场,康控同样与瑞声科技展开竞争!
1、3D玻璃后盖:群起而争之
首先来看看3D玻璃后盖市场,在该市场,瑞声科技未来希望推出的是一体化整合方案,即:3D玻璃前后盖+非晶合金中框支架+扬声器BOX+受话器+光学镜头,其中3D玻璃、非晶合金中框支架以及光学镜头为瑞声科技新拓展的业务!
在3D玻璃后盖市场,早在2017年2月12日,瑞声科技智能手机3D玻璃等微型精密元器件项目动工,投资总额达128亿元人民币,是常州市武进区迄今单体规模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项目规划用地460亩,将形成3D玻璃1亿只、金属射频模组等微型精密元器件1200万只的年生产能力。
但在3D玻璃后盖市场,只能感叹瑞声科技的竞争对手实在太多,如近来OPPO与vivo都发布了四曲面的3D玻璃后盖手机,而供应商则主要是蓝思科技!
2、光学镜头:群雄并起
此外,在光学镜头方面,瑞声科技推出了晶圆级玻璃镜头(MLL)。据了解,晶圆级镜头的多重优势与现有解决方案相比,公司玻璃晶圆级镜头(WLL)将成为一项颠覆性的解决方案。其主要优势主要有四大方面:
其一,MLL方案具有更小的尺寸:尺寸更小的 WLL能有助于3D遥感相机模组装入全屏智能 手机的窄边,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智能手机上搭载的镜头模组越来越多。
其二,更优异的光学特性。玻璃镜头的光学特性优于塑料镜头,例如更好的透光性和折射率。此外,玻璃镜头的耐高温性能也好于塑料镜头,因此玻璃镜头可承受的涂层数量要多于塑料镜头,以此来提升光学特性。瑞声科技WLL 属于非球面镜头,比传统球面镜头要薄。因此,由于所用透镜的片数减少,混合镜头可降低镜头群的高度,同时提供更优异的光学性能。
据了解,瑞声科技WLL程序提供的3D镜头解决方案完全由玻璃制成。瑞声科技强调,其他同业的3D传感产品采用聚合物+玻璃解决方案,无法完全避免塑料镜头的缺陷。而玻璃镜头可耐受高温,使得后端生产的某些运行程序更加简便,例如回流焊接。瑞声科技混合镜头已进入客户检验程序,得到的反馈正面。其正将混合镜头将面向中国客户出货。
其三,拥有更低的成本。两英寸的晶片可被切割成 100片以上的镜头,与传统玻璃镜头生产流程相比更助于降低成本。
其四,则是避免潜在的专利纠纷。由于其他镜头供应商不提供混合解决方案,瑞声科技混合镜头解决方案可帮助避免潜在的专利纠纷。塑料镜头的客户基础扩大。目前,瑞声科技有5-6家塑料镜头客户,17年下半年客户基础将进一步扩大。塑料镜头出货的主要类型是5P/13MP。目前其正就6P项目与韩国的一个客户进行合作,该项目利用的是客户的 6P 专利。对于该韩国客户,瑞声科技首先满足客户的设计和需求,之后再逐步证明公司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以获取更大的份额。
不过在光学镜头市场,瑞声科技的竞争对手同样不少,先不说镜头之王大立光、舜宇光学。首先是奇景和高通,其实早在2017年9月30日,高通就和奇景共同宣布,将会结合两者的技术,一起推出Slim(Structured Light Module)3D摄像头整体解决方案,产品预计明年第 1 季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