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6日是我国光学界泰斗、中国光学学会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王大珩先生95周岁华诞,为表达对这位新中国光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的诚挚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中科院光电研究院联合长春光机械所等单位,在北京翠宫饭店主办了王大珩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研讨会,以回顾他从事科学事业73年来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取得的卓越成就。王大珩先生夫人顾又芬女士和女儿王森研究员出席会议;原国防科工委主任、工程院院士丁衡高将军,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邬贺铨院士等有关单位领导,三十余位两院院士以及有关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界的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周炳琨院士,秘书长倪国强、副秘书长丁伯瑜,北京光学学会名誉理事长金国藩院士、学会理事长周立伟院士,学会副理事长梁志远、邓树森、顾瑛,秘书长刘宝胜应邀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相里斌研究员主持。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先后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
李静海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数十年来,王大珩见证了中国的科学事业从探索、起步到蓬勃发展的艰难历程。自1948年回国后,他为我国光学研究、光学仪器研制、计量科学事业、国防光学工程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国家科技战略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学术思想是我国科技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国家、人民所作的贡献和他对科学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更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曹健林副部长表示,王大珩一直从事光学与工程研究和科研领导工作,在应用光学、仪器仪表、计量科学、激光技术、空间科学和遥感技术方面都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他还是我国“863”计划的创导者之一,提出了建立中国工程院和研制大飞机等重大建议。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顾逸东院士还分别做了题为“‘863高技术’的创始人——大珩先生”、“大珩先生为仪器仪表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王大珩先生与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为,王大珩先生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领域很广,方式多样,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基于大珩先生所处的时代和经历,他既能密切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进行科学研究,又能以远瞻的目光向国家提出重大的科学发展建议。大珩先生作为科学家、科学组织者和战略科学家,在振兴祖国科学技术的宏伟事业中走过了数十年奋进的道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国家光学等科技事业的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和对科技英才培养的成就,他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重大建议等,都将载入史册。
在研讨会上,还举行了“王大珩星”命名仪式。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7年2月15日发现的小行星1997CP28(永久编号第17693号)正式命名为王大珩星。李静海副院长向顾又芬女士颁发了证书和运行轨道图。
研讨会最后播放了王大珩先生从事科学事业73年纪录短片,片中收录了光电研究院、长春光机所等主办单位领导、专家对王大珩先生的深深敬意和诚挚祝福。据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题写书名的王大珩先生学术论文集——《光耀人生——王大珩学术思想与创新贡献》,也将于今年7月正式出版。
附:研讨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