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中国团队采用新方法使超透镜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
发布时间:2023-08-21    来源: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阅读次数:719 分享到:

利用极化激元材料和超构材料构筑的超透镜能够超越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的极限,实现亚波长级别的微观结构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观测,对物理芯片、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产生广泛而革命性的影响。2000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John Pendry爵士首次提出了超透镜的概念,并预测其具有突破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极限的能力。随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张翔团队率先提出了新型银-聚合物超透镜的实验方案,极大推动了超透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此以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加大对超透镜的研究投入,成为光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纤通信、光学成像等场景。然而,超透镜的光学损耗一直是该领域长期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限制了成像分辨率的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香港大学教授张霜-张翔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戴庆团队以及John Pendry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借助多频率组合的复频波方法激发来获得虚拟增益,进而抵消光学体系的本征损耗,获得更高质量的超透镜成像分辨率。为了验证此理论的有效性,合作团队分别从微波频段和光频段进行实验设计合成复频波的超透镜。

戴庆课题组近年来长期研究提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能力,探索原子制造技术下高压缩的极化激元材料和器件设计,在近场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为光频段极化激元超透镜的设计奠定了强有力的实验基础。

戴庆课题组与合作者深入研讨后,创制了基于合成复频波的碳化硅声子极化激元超透镜,实现了超透镜成像的分辨率约一个量级的提升,有望对光学成像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合成复频波方法是一种克服光子学系统本征损耗的实用技术,不仅在超透镜成像领域有卓越表现,还可以扩展到光学其他领域,例如极化激元分子传感和波导器件等。该方法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系统和几何形状进行定制化应用,为提高多频段光学性能、设计高密度集成光子芯片等方向提供了一条潜在途径。

818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述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前沿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合成复频波方法提升超透镜成像质量的原理示意图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