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正式启动建设,该基地规划约3600亩,是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空间规划“一核引领、多点协同、辐射带动”的核心,包括创新平台区、企业集聚区和配套服务区三部分,未来将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激光产业创新高地,为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力产业支撑。
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一核多点”示意图。
截至目前,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已聚集锐科激光、帝尔激光和华工科技三大上市公司,以及逸飞激光、睿芯光纤等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及省市创新平台。
东湖高新区“因光而兴、聚光成谷”,是中国激光产业的发源地,已形成完整的激光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的华中地区覆盖高、中、低功率各类气态、固态和光纤激光企业,在激光器、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医疗激光设备等领域,形成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东湖高新区激光企业已达200多家,激光企业密度全国领先。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激光产业创新高地,为湖北东湖科学城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力产业支撑,东湖高新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规划约3600亩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是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空间规划“一核引领、多点协同、辐射带动”的核心,包括创新平台区、企业集聚区和配套服务区三部分。
活动现场,激光产业基金、帝尔激光光伏激光设备研发生产基地、华工科技信息激光产业园、新创元先进IC载板研发生产基地、华日激光千瓦飞秒光纤激光器产业化基地等一批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约200亿元。
他们中的不少企业创始人,正是国内最早一批激光加工专业人才,他们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突破了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等一批核心技术。
半个世纪过去,武汉激光企业总数和激光产品年产值约占全国50%以上,成为中国激光产业中心,激光产业作为“光芯屏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构筑武汉“965”产业集群中支柱产业之一。但相较发达区域,光谷“发家”的激光产业仍规模不够大。
仍是这一批开创者,挺身而出二次创业。活动现场,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了《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激光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激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成为东湖高新区万亿级“光芯屏端网”产业的有力支撑。
“面对激光产业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锐科激光作为激光产业链的‘链主’,会持续联合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单位,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攻坚,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整个激光产业可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活动现场锐科激光总经理陈星星说。
作为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的第一批入驻者,锐科激光在该基地建设了激光技术与产业创新研究基地,建成后将实现大功率光纤激光器产业链自主可控,力争光纤激光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湖北东湖科学城·光谷国际绿色激光产业基地的启动,让我们看到,产业成链后,创新链非但没有退场,仍在不断补强,铸造自主可控产业链的刚性与韧性,且依托东湖科学城这一重要战略平台,大力吸纳很多技术、资本和人才要素。
活动现场,武汉东湖高新区还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湖北东湖科学城激光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做大做强、瞄准新兴应用、完善产业生态三大方面,推出十条扶持政策,对从事激光产业,尤其是原材料、核心器件、控制系统、激光器、激光成套设备领域进行研发生产的工业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产业招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组建1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主要通过联合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支持他们增资扩股,投资并购,同时支持他们做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其次,对激光领域的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的补贴支持,主要支持他们吸引人才,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产业研发等。”
“这10条政策中,设立100亿元激光产业发展基金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条,基金规模在全国都首屈一指。”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委员、武汉激光之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吉山表示,该产业基地和基金将为湖北留住激光产业人才。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