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创微纳近日披露,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像元间距8微米(μm)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面阵规模1920 x 1080),能够满足高端红外热成像仪轻量化、高性能的需求。
睿创微纳研发出像元间距8微米的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晶圆
这是全球首款8微米像元间距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突破了低噪声读出电路、高均匀性氧化钒薄膜、亚波长光学吸收结构、小像元自加热效应补偿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提升运动目标捕捉能力,是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这一技术的突破,将推动全球小像元红外热成像光学和图像算法等技术发展,推动超小像元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在多个新领域的广泛应用。
高端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领域,多年以来一直被欧美几家大公司牢牢占据。一直以来,睿创微纳都在致力于打破这种“垄断”,2015年,睿创微纳发布国内第一款14微米1024 x 768红外探测器芯片;2017年,发布国内第一款12微米1280 x 1024探测器芯片;2019年,发布世界最先进的10微米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成为世界第二家掌握10微米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公司。如今,这项记录被睿创微纳再次刷新,8微米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发布,填补了世界空白。
睿创微纳所在的烟台开发区,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三五”期间,该区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39个,其中,国家奖4个,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未来三年,烟台开发区将致力于打造微纳半导体产业链,依托睿创微纳、明石研究院、一诺电子、台芯电子等企业,加速建设新型半导体研发制造平台、封装材料测试平台和MEMS芯片综合研发实验线,快速集聚半导体材料、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企业,争创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
十年一剑,红外中国芯强势崛起
高端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领域,多年以来一直被欧美几家大公司牢牢占据。长期以来,西方对我国采用技术封锁、产品限制禁令,出口到中国的红外热像仪都被“阉割”锁频。面对西方国家“卡脖子”,中国红外从零起步,奋起直追:
2009年,北方广微第一颗45微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研发成功。
从此之后,我国红外探测器芯片在10年的时间里,从45微米、38微米、35微米、25微米、20微米、17微米,不断迭代升级,红外探测器芯片像元尺寸的技术高地不断被中国突破。
2015年,睿创微纳发布国内第一款14微米1024 x 768红外探测器芯片;2017年,睿创微纳发布国内第一款12微米1280 x 1024探测器芯片;2019年,睿创微纳发布世界最先进的10微米百万像素红外探测器芯片,成为世界第二家掌握10微米非制冷红外技术的公司。如今,这项记录被睿创再次刷新,8微米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发布,填补了世界空白。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是红外热像仪核心元器件,处于产业链最上游,受限于核心技术及芯片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国内红外产业健康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历经10多年,睿创微纳目前已实现了非制冷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国产化并量产,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我国红外产业缺“芯”的困局,成为烟台开发区新光电产业、烟台市光电产业园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伴随着红外“芯”的突破,国内红外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相关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将迎来百亿、千亿市场的大爆发。十四五期间,睿创微纳将断续深耕红外产业,并以此为基础,推进新型半导体平台建设,加速新产品、新技术迭代,由长波红外向激光、太赫兹、微波毫米波等新一代光电器件研发和产业布局,加速烟台市光电产业生态链的集聚发展,带动汽车、安防监控、机器视觉、AI人工智能、消防、森林防火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为烟台打造区域竞争优势、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小型化、智能化、集成化,是红外技术的发展方向
更小的像元尺寸将进一步满足热成像模组设备小型化、集成化的行业需求。同时,相同焦距光学系统下,像元尺寸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辨识距离越远。
睿创微纳8微米1920 x 1080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的研发成功,是世界红外热成像核心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技术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8微米红外探测器芯片的突破,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8微米的突破,意味着中国人已占领全球红外技术制高点,用“硬核”科技引领行业发展,将推动红外热成像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消费电子、智能家电和泛安防等领域获得更广泛应用。
同时,8微米的突破,也将激发市场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宝藏魔盒”的开启,新一代更小像元8微米,将衍生无数多个崭新的应用:
是自动驾驶高清“夜眼”?是手机的第七颗智能摄像头?无限可能,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