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物院银河596基地、北方激光研究院、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电子科大科技园、成信大成都研究院等科研资源优势,构建“一园多点”激光产业示范园区。该产业园区将重点打造“激光云创小镇”和“激光智造小镇”,到2022年,激光产业整体规模突破50亿元。
除此之外,成都还将发挥成都高新西区、郫都区电子信息产业聚集优势,培育打造以激光显示和精密制造为特色的“激光显示小镇”,同时推动中国兵器激光科创基地、成都先进光电产业研究院、北方激光产业研究院天府基地等研究机构加快建设,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布局打造“激光创新小镇”,到2022年,激光产业应用规模突破10亿元。
最新的光电产业政策,3月3日发布的《成都市促进激光产业加快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及《政策措施》,《方案》是为成都上述目标进行的相关支持。比如,成都对在市域范围内围绕光电产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分别给予800万元、900万元、1000万元的奖励。从而发挥产业功能区的载体作用加速项目落地。
同时,形成核心技术引领、龙头企业带动、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领域突出、协作配套紧密、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凸显的激光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的激光产业发展先导区、先进激光产品创新示范区和国内外知名的“中国镭(Laser)谷”。
对属于“强链、补链、延链”投资建设的玻璃基板、超高清设备等材料及组件生产项目,以及曝光、检测、封装等设备及其零部件制造(含材料)项目,且固定资产投入在1亿元(含)以上、10亿元以下的,按不超过3.5%的比例给予最高800万元的奖励。《方案》提出,凡为光电企业生产首次提供自主研发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产品,形成有效供应链的,按照供需方第一年销售合同总额的5%(双方各2.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对首次采购成都市光电产品的终端应用生产企业,按采购合同额的5%给予最高300万元的奖励。
“能获得补贴的,不仅要有研发,还要有销售、有内容。”在针对研发项目的补贴,《方案》特别设置了销售收入的规定。同时,对获得国家级重大专项的,成都也将按照国家支持额的50%,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配套奖励。
打造“中国镭谷”城市新名片
成都还将通过一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推进激光产业发展。比如,在推进重点企业梯度培育方面,成都将符合条件的激光领军企业和激光瞪羚企业优先纳入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和“双百工程”重点企业培育,同等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扶持。
实施激光企业领军培育计划,鼓励领军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技术并购和市场拓展,并按照“一企一策”予以支持。实施激光企业瞪羚培育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增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激光企业,在政府采购、企业融资、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深入实施激光领域“产业引才、产业育才”行动。加强与深圳、武汉、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在激光产业方面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与绵阳、德阳等周边市州的激光产业联动与协同发展。
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程上,成都也重点围绕激光材料、激光器件、应用产品等领域,引导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消化吸收能力。
宋劲松表示,成都组织实施一批应用研发重大专项,重点推进核心技术的后续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军工和民用技术双向转移,推进科技成果共享和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基于中物院大科学装置平台开展技术攻关。
同时,成都还将促进激光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技术入股、资本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增强产业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推进应用试点示范,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
尤其是,大力提升现有激光成熟产品的市场份额,在激光加工与光刻、激光通信与存储、激光探测与测量、激光照明与显示等传统应用领域积极推进激光行业应用。大力拓展激光应用新兴领域,鼓励并支持激光技术在精密加工、3D打印、成像雷达、自动驾驶、医疗美容、激光军工等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