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光学镜头新锐中山联合光电披露IPO招股书
发布时间:2017-05-22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1163 分享到:

    公开资料显示,联合光电前身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18日。2015年2月13日,公司名称由“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6415万元,注册地址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

    联合光电经营范围包括生产经营各类光电镜头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图形图像识别和处理系统制造、模具制造及上述产品的售后服务;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上述涉及许可经营的凭许可证经营)。2014-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是4.37亿元、6.22亿元、7.56亿元。2014-201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达0.35亿元、0.44亿元、0.75亿元,三年合计盈利1.54亿元。

联合光电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对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3.55%、80.26%和75.92%,其中对海康威视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1.5%、67.5%和60.16%。

    联合光电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龚俊强、邱盛平和肖明志。龚俊强、邱盛平和肖明志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公司41.30%股权。龚俊强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邱盛平担任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肖明志担任公司消费镜头事业部总监。

    联合光电拟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2140万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为8555万股。保荐人(主承办商)为安信证券,发行人其他中介机构包括:国浩律师(深圳)事务所,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

关于联合光电

  每年研发投入超过年销售总额的8%,科研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30%以上。经过10年来不断自主创新,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光电”)从火炬开发区孵化器里的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超4亿元的大企业,其高端光学产品更可以跟国际一流品牌竞争,监控一体机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一。

  自2005年成立以来,联合光电一直专注于光学镜头及光电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和精密制造。公司的5位创始合伙人都是工程师出身,有2位是光学设计出身,另外3位分别是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出身,在各自的领域具有权威性。以研发型人才为核心的企业,其成长轨迹注定与创新驱动发展相吻合。

  “我们做研发出身,都非常了解研发的必要性,以及研发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联合光电总经理龚俊强说。创业之初,联合光电一度因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导致资金链濒临断裂。但龚俊强却没有放弃自主研发,而是利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实现盈利,从而获取更多研发资金,公司的产品线也从定焦镜头到变焦镜头,发展到目前高端的4K高清光学镜头。而在2014年,联合光电研发支出更是达到了4000多万元,占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

   二三十年前,国内光学行业里最知名的是海鸥相机和凤凰光学。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这两家都慢慢没落下去。到了2005年,日本厂商开始淘汰镜片冷加工行业,往亚洲其它国家转移。在这一段时间里,镜片冷加工行业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凤凰光学的主要业务就变成了研磨镜片,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研磨工厂。

  虽然研磨镜片也有不错的利润率,但它毕竟是低附加值行业,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而镜头的光学设计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光学设计、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相配合。所以在当时,定焦镜头在国内就少有人做,技术难度更大的变焦镜头更是一片空白。

  龚俊强盯住了这个空白。联合光电的五位创始合伙人中,有两位是光学设计出身,另外三位分别是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出身,在能力上非常互补。这样的搭配也避免了一些矛盾产生的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权威性。

  让手机拥有照相功能,最早是由诺基亚、爱立信等一批老厂商实验性加入的,那时候一颗30万像素的摄像头被认为是鸡肋,因为拍得很不清晰。但是手机厂商需要有一些新卖点,也必须得加入这个元素。联合光电很快做出了当时市场上最高的130万像素定焦摄像头,并迅速占领市场。

  “定焦摄像头的技术相对简单,所以很快有模仿者进入。”邱盛平说,随着山寨手机大潮汹涌来袭,价格战硝烟四起,上游零部件厂商也纷纷跟着杀低价格。

  “我们当时研发规模很大,又比较追求品质,成本比山寨厂商高了很多,继续做手机定焦镜头肯定不行。”龚俊强说,此时有一些安防厂商找到联合光电,龚俊强发现安防领域利润率不错,也没有那么多山寨厂商涉足。但是主流安防摄像头无法继续用定焦镜头,于是联合光电只有走向更高端的技术方向—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当时在国内没有人做,主要竞争对手都在欧美和日本。  不过,定焦镜头往往只有几片镜片,而变焦镜头往往都是几十片。一百多个零件在狭小的空间里,要实现非常高的清晰度、非常小的噪音、非常平稳的配合,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并且,要想做变焦就必须解决防抖问题,因为长焦距时候镜头对抖动很敏感。  光学防抖的应用范围当然不仅仅是安防,当时销售极好的卡片机都可以应用。龚俊强也看到了光学防抖的市场潜力,2008年时的照相机正从传统的三倍、五倍变焦,往二十倍、三十倍发展,而倍率越高,抖动问题越发明显。如果能把这项被日美企业垄断的技术攻克,市场潜力势必很大。

  “手的抖动,其实是一种频率很高的振动,你要想把它完全平衡下来,就得在手往下抖动的时候,有一个装置把镜片往上抖以校正过来。”龚俊强说,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要实现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里面涉及到机械、软件和控制,机械需要侦查到抖动信号和方向,再由软件反馈它,这需要超高速反应的一套精密机械,随着手的抖动随时都需要向相反的方向高速运动,要及时刹住车再回来。并且还要成本低,还要小型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测试和实验,往往一次实验的费用都高达几十万人民币。

  “我们团队很幸运,大家都是工程师出身,都很容易理解做这些技术研发是需要不断投入的,我们研发变焦镜头,几乎花掉了之前做手机定焦镜头时积累的全部利润。” 

  终于在2008年,一颗22倍安防高清一体机变焦镜头试产完成,第二年投入量产。这一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其销售量便占了三成,盈利占了五成。

  从这一款产品开始,联合光电填补了国内变焦镜头的空白,并逐步取代了进口产品,成为全球安防高清一体机变焦镜头的第一名。如今,佳能、尼康开始利用日元贬值的机会,大幅减价,以此与联合光电展开竞争。

  为了纪念这次质的飞跃,龚俊强特别买了尾号是581的汽车牌照,而581正是此款产品的内部研发编号。

 监控一体机领域做到全球第一

  受益于持续的自主创新,联合光电2014年销售收入超过4亿元,比2013年增长120%,2015年预计将再翻一番,达到10亿元—12亿元。

  “今年1月—5月我们已经做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预计全年能完成倍增计划。”而让龚俊强感到欣喜的是,在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公司的产品也从以往以价格优势取胜,发展到现在以性能作为竞争优势。很多产品价格比国外知名竞争对手高,但依然受市场追捧。

  据介绍,联合光电目前具备完整的光学镜头产品产业链及配套精密光学组件研制能力,在高端光学变焦镜头、单反相机镜头、手机摄像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在光学防抖、超高倍率变焦镜头、4K高清开发领域,联合光电是国内唯一独立开发并规模量产的企业,能够快速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光学产品综合解决方案(ODM)。

  “在监控一体机方面,我们已经做到全球第一的地位。特别是在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高清、4K光学技术上,国外公司反映比较慢,我们走在了世界前端。”据龚俊强介绍,不同于以往SD卡为主的光学存储介质,在互联网时代的光学储存可以借助通讯网络实现后端存储、云存储,而与之匹配的高端光学产品也是新兴的技术和市场,联合光电在这方面反映较早,技术比较领先。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光学变焦、防抖、机械快门等设计制造能力的光学镜头供应商,联合光电于2014年3月完成了1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君联资本和开物投资共同参与,并计划近期于创业板上市。

  目前联合光电的主要盈利点还是在安防领域,但预计以后在手机领域会有很大进步。一些原本在数码相机上的技术,现在都在往手机上转移,比如大光圈、机械快门、光学防抖等,这是一个大趋势,而这些技术联合光电都具备。并且从芯片和零部件的产业转移来说,规律就是从欧美到日本到台湾再到中国,手机镜头虽然是较高端的技术,但是这个大趋势应该还在。

  发展至今,联合光电已成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目前拥有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同时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立以项目研发为载体、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