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11-09    来源:COEMA   阅读次数:801 分享到:

为促进我国激光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北京光学学会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协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北京华港展览服务公司六单位合作,于2016年10月17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
激光前沿论坛共主席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许祖彦院士、副理事长顾瑛院士、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又良研究员,原科技部高新司孙中发处长、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协会副理事长厉宝华高工、湖北省暨武汉激光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晓教授、上海激光学会副秘书长张伟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秘书长陈超、河北省光学学会秘书长王盛教授、天津光学学会秘书长桑梅教授、山西省光学学会秘书长陈刚高工、江西省光学学会秘书长刘国栋教授,知名激光专家大族激光公司钣金部总经理陈燚教授、武汉锐科激光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大鹏博士、美国玻色光子公司总裁顾波博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王茂才研究员、原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工程院副院长刘善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辉教授,以及北京光学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永桢、学会秘书长刘宝胜、副秘书长延凤平等,与来自全国从事激光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激光产品生产、使用单位的专家或企业负责人,以及首都激光界、制造业人士400余人出席了本届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
在激光前沿论坛简短的开幕式上,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又良研究员在致词中首先代表主办单位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王又良主任说:“激光一直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之一,作为一项关键支撑技术,激光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解激光领域研究发展前沿和热点、共享研究成果,把握当今世界激光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最新发展,自2004年起,北京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协会以及北京华港展览有限公司六单位联合主办“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至今已成功办了12届,受到各届同仁的一致认可,成为北京国际激光展的一个固定交流平台,对我国激光界开展高端技术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又良主任说:“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这些都将給激光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据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统计,2015年中国激光加工产业总收入约285亿人民币,其中激光光源及激光加工设备销售额达到了近220亿,激光加工收入约65亿,较2014年260亿,增长了10%左右;行业企业平均利润率达到8%以上。
我们深信,在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激光技术与产业一定会有更好、更快、更高的发展!”
在上午进行激光论坛院士大讲堂交流中,中科院理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许祖彦院士和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光学学会副理事长顾瑛院士作特邀报告。
许祖彦院士在题为“钠导引星——天文光学观察的前沿技术”特邀报告中,展示了我国运用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技术在天文光学观察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光学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大气湍流扰动使星光波前畸变,将导致其成像质量大幅下降。从地面发射激光激发海拨约90km大气中的钠原子发出高亮度的荧光,称为钠导引星,以之为信标探测与校正大气导致的畸变,可使望远镜实现近理论极限分辨率,国际各大望远镜均在加紧研制。许祖彦院士带领中科院理化所的科研人员,基于对大气钠层特性的深入理解,研制出国际首台双峰谱型的微秒脉冲激光钠导引星系统,应用于丽江1.8米口径望远镜上,产生了国际最高亮度的微秒脉冲钠导引星,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对恒星的自适应光学闭环校正,获得了高分辨率成像,为我国发展大口径高分辨望远镜奠定了关键基础,还可推广到国外大望远镜上,抢占天文光学观察的科技制高点,为国家赢得荣誉。
顾瑛院士在题为“激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特邀报告中介绍了我国近年在激光医学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激光医学起步于70年代,与国外差距不是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六五”“七五”攻关计划的支持为激光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顾瑛院士带领解放军总医院的激光医学工作者在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理论和机理、药物和设备、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创新性工作,突破了光动力疗法仅能用于肿瘤治疗的界限,开创了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新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历经20余年的不懈努力,顾瑛院士与业内同仁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分子结构全新的血管靶向光动力治疗药物,获国家化学1.1类新药证书,使我国光敏新药在国际上独具特色,为我国激光医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下午的专家报告会交流中,有五位知名激光专家相继向大会作报告:美国玻色光子公司创始人/总裁顾波博士作“超快激光器技术发展综述和工业应用”报告;英国Covesion公司总经理克里斯蒂安·拉赫夫 博士作“关于高效激光波长转换材料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的报告”;大族激光公司钣金事业部总经理陈燚教授作“大族激光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与发展”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辉教授作 “高功率工业激光器的应用”报告;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卢华成副教授作“高功率低噪声全固态连续单频双波长激光器”报告。
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受到与会者的极大关注,使大家对目前国际激光技术与应用最新发展有了更深了解。例如,从激光于1960年诞生之日起, 人们就一直追求将激光脉压缩的技术。自从锁模技术将激光器带入皮秒时代, 超快激光技术打开了崭新的激光应用领域。 由于其超短的脉冲和极高的峰值强度,超快激光器在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目前的超快激光技术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更广更深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随着超快激光技术不断发展和改进而即将到来。顾波博士在报告中全面综述了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而了解到此技术发展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使大家较深入地了解了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它的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工业上的应用及其未来发展。
著名激光专家陈燚、唐霞辉等在报告中也充分展示了我国激光科技工作者近年在瞄准国际激光技术前沿发展、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激光器、激光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引起与会者极大兴趣。
我国激光产业的龙头企业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近年研制出高效率、高精度、高柔性、节能环保的激光切割机、焊接机等激光加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在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电子电气、工业机械等行业。陈燚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大族激光公司在当前智能制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激光加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显著提高,并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走向深度融合。作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单位,大族激光公司正朝着“激光+”发展方向,强化自主创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领跑激光智能制造。
又如:华中科技大学是我国激光界知名的研究院校,该校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激光加工技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果,研发水平一直保持在国内外同行的最前沿。他们研制的“多功能激光加工设备”、“多功能激光焊接设备” 、“紫外激光微加工设备”、“激光微熔覆设备”、“轧辊激光毛化设备”、“ITO薄膜激光刻蚀设备”、“塑料基板表面金属化设备”等,代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在机械、电子、冶金、能源、石化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口碑。唐霞辉教授在报告中向大家深入介绍了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表面改性、激光精密微细加工技术发展动态及其在汽车、钢铁、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电子工业的应用,使大家对目前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了更详熟的了解。
“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是我国激光界的一次盛会,许祖彦院士、顾瑛院士与激光界众多知名专家莅临大会;院士大讲堂和专家报告会的精彩报告,吸引众多全国各地的各界同仁前来聆听,会场座无虚席。由于论坛时逢北京科技学术交流月,得到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和中国光学学会及周边兄弟省市光学、激光学会的大力协助,被列为“光学学会会员活动日”,也吸引了京津冀等地众多光学学会、激光学会会员踊跃参会。与会者对本届激光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很高评价,一致认为“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大家对国内外激光技术与应用前沿的了解,对于今后进一步提升我国激光技术的水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推动意义。

附: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照片选。

 
图1、第十三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会场。

 
图2、北京光学学会秘书长刘宝胜主持论坛开幕式。
          
 
图3、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又良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
 

图4、北京光学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永帧教授主持院士大讲堂交流。

 
图5、论坛主席、北京光学学会理事长许祖彦院士向大会作“钠导引星——天文光学观察的前沿技术”特邀报告。

 
图6、顾瑛院士向大会做“激光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特邀报告。

 
图7、与会专家认真聆听大会报告。

 
图8、会议执行主席、天津光学学会秘书长桑梅教授主持专家报告会。
 

图9、会议执行主席、北京光学学会副秘书长延凤平教授主持专家报告会。

 
图10、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玻色光子公司总裁顾波博士向大会作报告。
 

图11、英国Covesion公司总经理克里斯蒂安·拉赫夫博士向大会作报告。

 
图12、大族激光公司钣金事业部总经理陈燚教授向大会作报告。

 
图13、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加工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唐霞辉教授向大会作报告。

 
图14、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卢华成副教授向大会作报告。[JF:Page]
 

图15、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又良(右)和湖北省暨武汉激光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晓教授(左)在会议上。

 
图16、原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孙忠发处长出席会议。
 

图17、北京光机电一体化副理事长厉宝华高工出席会议。
 

图18、上海激光学会副秘书长张伟研究员出席会议。
 

图19、武汉锐科激光科技公司总经理闫大鹏博士(左)和大族激光公司钣金部总经理陈燚教授(右)出席会议。
 

图20、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茂才(左)和华中科技大学唐霞辉教授(右)在报告会上。
 

图21、天津光学学会秘书长桑梅教授(左)和河北省光学学会秘书长王盛教授(右)在报告会上。


图22、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会场。前排左起:顾瑛院士、孙忠发处长、厉宝华副理事长。

                                                     (北京光学学会 供稿)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第十届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ISLE 2025)活动回

2025年3月7日,第十届国际智慧显示及系统集成展(ISLE 2025)在深....

04-03

关于发布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光热透镜法弱吸收

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中国光学光....

03-21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