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2015中国平板显示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22    来源:群智咨询   阅读次数:3787 分享到:

2015年,全世界平板显示产业投资及关注的焦点无疑依然还是中国。这一年上半年,国内有三条8.5代液晶面板线投入运营,已在建的6代LTPS面板线有5条之多。


康宁、旭硝子、电气硝子、彩虹等企业的基板玻璃项目建设相继展开;LG化学、三星SDI、奇美材料、三利谱等企业的偏光片项目陆续开建;大麦、17TV、微鲸等众多电视品牌涌现;乐视、奇酷、PPTV手机等继续升温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可以说整个平板显示产业链,从上游材料,到中游面板器件,再到终端应用,无不显示出中国显示产业崛起的势头。

一、产业现状

国产材料崛起差距日渐缩小

国产材料技术持续进步,市场份额逐步攀升,与国外巨头差距在缩小。


平板显示产业,前些年我们一直呼吁国内是“缺芯少屏”。近年来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陆续建设了8.5代液晶面板线,使得大尺寸的电视面板供应有了一定的保障。


在面板企业逐步取得成绩的同时,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倡导实施面板相关材料的国产化。尤其是在液晶材料、基板玻璃、偏光片这三方面的主要材料上,也已陆续取得了突破,市场不断开拓,技术持续提升。


液晶材料

据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液晶材料的需求约116吨,2015年上半年需求约为74吨,预计2015年全年的市场规模将达150吨左右,较上年增长26%。以诚志永华、江苏和成、八亿液晶、南京晶美晟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液晶材料企业2015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0吨,预计2015年全年可超过20吨的规模,较2014年的16吨有较大成长。


在项目建设方面,内资和外资企业都十分积极。其中外资巨头默克已在上海、DIC在青岛建设了生产线。新线建设与规划方面,8月底诚志股份公告称:诚志永华拟投资 12365.80 万元进行 TFT-LCD 高世代线用液晶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的建设,项目为年产 50 吨 TFT-LCD 高世代线用液晶材料及一期 50 吨的技术改造;JNC在苏州建设的工厂设计产能50吨/年,预计要在2015年底实现投产;八亿液晶正在北京房山建设的新厂设计产能150吨,预计至2016年中可以投入生产。


国产材料在进步,同时外资企业全部在华设立工厂。可以预见未来液晶材料产业的竞争将会十分严峻,国产材料的成长压力较大。


基板玻璃

在整个面板上游材料方面,基板玻璃的国产化成绩最为突出。据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彩虹和东旭为代表的国产基板玻璃企业已建成投产了1条4.5代、13条5代、8条6代基板玻璃生产线。至2015年上半年,京东方4.5代液晶面板线国产基板玻璃的采购率已达80%,天马4.5代线的国产化采购率为10%,京东方5代、6代生产线国产玻璃采购率已分别达到38%和46%。


而突破了4.5代、5代、6代基板玻璃的国内企业,也开始寻求在8.5代基板玻璃上的突围。彩虹和东旭各自都有8.5代基板玻璃产线的规划,如彩虹正在合肥以后道加工产线的方式先进入8.5代基板玻璃的供应,从市场端培育开始做起,其后道产线计划在2015年内投产,后续会谋求前段窑炉的建设。东旭集团同样也在积极计划进入8.5代玻璃的生产。


群智咨询(Σintell)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产线的基板玻璃需求量为48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将近10000万平方米,其中8.5代线的需求量为7000万平方米。无论是目前市场,还是未来市场,中国大陆地区最大宗的基板玻璃需求主要集中在8.5代线。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中国大陆将会有8.5代面板线11条以上,8.5代基板玻璃年需求量将高达11000万平方米以上。


也正是普遍看好未来中国大陆面板市场,外资玻璃产业巨头也纷纷来华建厂,建设8.5代基板玻璃生产线。国内企业已错过了8.5代基板玻璃供应第一阶段的有利时机,在更大一轮新的8.5代面板线产能开出后能否把握住机会,将会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在8.5代基板玻璃的供应上占据一定市场地位,仅在低世代市场偏安一隅,注定会无缘主流市场,处境也将会十分尴尬与艰难。


2015年上半年宣布在华建设的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项目


偏光片

在偏光片的生产上,目前中国大陆的本土企业主要是盛波光电和三利谱光电,两家各有一条在产的1490mm幅宽的TFT用偏光片生产线,另外两家还有窄幅产线六条。其中盛波光电的偏光片主要出货给华星光电,并占其需求的30%左右;而三利谱在新产线建设上较为激进,其合肥新站的生产基地已在建设中,计划10年内建6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目前此两家产能占国内需求的约10%左右。


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面板厂的偏光片需求约6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所有面板产线(含LCD、AMOLED产线)的年需求量将高达14000万-18000万平方米,年均增速接近30%。


外资偏光片供应商也是积极布局在国内的产线建设。昆山奇美材料偏光片项目于2014年3月签约,一期项目计划建设2条生产线,年产偏光片1200万平方米。项目已于2015年7月份正式启动建设。


LG化学南京偏光片工厂也开始了产能扩建,计划2016年上半年完工。新的产线将生产2300mm的宽幅偏光片,将可应用于8.5代液晶面板。此次扩建将使LG化学南京工厂从目前4000万平方米的年产能增加至6400万平方米。


9月7日,三星SDI在无锡新区投资3.4亿美元的偏光片生产线正式开建,预计2016年9月量产,产能可达3000万-4000万平方米。


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偏光片的年产能(含外资设厂)约有4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8年,年产能将超过14000万平方米,可满足大部分本地化需求。


面板产能上量技术提升明显

中国面板产能持续上量,技术实力明显提升。

中国面板行业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面板产能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与国际先进差距逐渐缩小。2015年中国面板行业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峰,面板产能持续上量,技术实力明显提升。


从产能方面来看,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4.5代以上面板(含TFT-LCD和AMOLED)产能面积达到6867万平方米,占全球产能面积的25%,仅次于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居全球第三。考虑产能爬坡的实际产能面积达到5380万平方米,相较2014年的实际产能增长36%,面板产能增长明显。2015年面板产能增长主要受益于8.5代线的产能扩充及5.5代的产能爬坡贡献。首先受到液晶电视面板需求增长及大尺寸化需求带动,2015年中国大陆实现量产的8.5代生产线达到8条,比2014年产能面积增加55%,特别是以京东方、华星光电和中电熊猫为首的三条新的8.5代线产能陆续开出,带动面板产能特别是高世代线的产能明显增长。京东方重庆8.5代线在二季度率先实现量产,规划产能每月投片可达12万片大板玻璃,有望在2015年底实现满产稼动;华星光电新的8.5代线在二季度也实现量产,2015年底有望实现月投入量6万片大板,实现初期满产稼动;另外中电熊猫的8.5代线预计2015年三季度量产,随着3条新的8.5代线陆续实现量产,大幅提高了中国大陆高世代线面板的产能,8.5代线的实际产能(含产能爬坡)同比大幅增长了48%。8.5代面板生产线的陆续量产,产能不断上量,在大尺寸面板供应方面提供了产能保障。


受到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的影响,以手机为代表的5.5代线产能增长也非常明显。智能手机对面板高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5.5代线的产能增长主要以生产高端智能手机用显示屏为主的LTPS和AMOLED技术生产线为主。首先天马率先在厦门布局了中国大陆首条5.5代LTPS生产线,并在2013年实现量产,2015年基本实现了满产稼动。随后京东方在鄂尔多斯投资了LTPS和AMOLED的混合产线,并在2014年三季度实现量产;昆山国显的5.5代AMOLED项目2015年三季度也开始进入量产。随着智能手机对屏幕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以LTPS和AMOLED为技术代表的新产线在中国大陆将会持续增加并将形成一个投资热潮。2015年已经宣布要建或者在建的产线有6条,其中含3条AMOLED产线,3条TFT LTPS 产线,到2016年中国大陆LTPS和AMOLED产能将会出现非常大的增长,同比增长达到210%。其中京东方成都和天马武汉的AMOLED项目将布局先进的柔性显示技术产品。

2015年在建及宣布建设的LTPS产线汇总


数据来源:群智咨询(Σintell)


从技术层面来讲,中国大陆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技术基础。一方面在面板生产技术上不断提升和改善,提升自身的生产良率和效益。目前已经量产的传统技术生产线基本上良率都在90%以上,保持较高的良率和稼动率。另外一方面,不断加大前沿技术的投入。近年来,为刺激需求和扩大市场,各个面板企业不断推出高附加值产品,且消费者对视觉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新的显示技术也层出不穷,新产品更新速度加快,对面板厂的技术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国内企业在认知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积极布局和研发新技术。


以电视面板为例,目前电视面板的主要趋势有超轻薄、超高分辨率、高色饱和度、曲面和OLED等。高分辨率显示屏方面,4K电视面板已经开始普及,8K面板也即将开始量产;高色饱显示屏(HCG)和高赫兹显示屏(120Hz&240Hz)积极推进,大大提升了显示效果;曲面显示以及OLED显示等,成为这两年兴起的一股潮流。


一直以来这些前沿技术产品大多是由韩国、日本或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主导发展,为应对新技术的不断加速发展,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在新技术开发及量产进程方面也在明显加速, 以京东方、华星光电为代表的生产液晶电视面板的企业在提升面板技术上不断加大投入,紧紧跟随世界前沿的高新显示技术,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京东方在2015年加快布局4K显示面板,55英寸4K面板的渗透率达到100%;量产WRGB技术,重庆8.5代线将以WRGB技术为主,且有规划Oxide制程;同时积极布局8K产品,京东方自主研发推出的98英寸8K超高清超大尺寸显示屏已经可以量产,同时在积极研发其他尺寸的8K产品并有望在2016年实现量产。8K技术,又称QUHD技术,分辨率高达7680×4320,在显示效果上是4K(UHD)显示屏的4倍,更是目前主流的高清(FHD)电视分辨率的16倍。8K显示屏画质极为细腻,能最大程度还原真实色彩,而且可以覆盖人眼的整个视域,使观看者产生无与伦比的临场感,为观看者捕捉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华星光电则重点发展铜制程和COA技术,实现大尺寸的4K显示,并为后续曲面面板生产做好铺垫。


智能手机对面板的需求则以超轻薄、高分辨率、低功耗等为趋势,小尺寸韩系三星(SDC)主要发展柔性AMOLED,日系厂商日本显示(JDI)主要发展LTPS技术,夏普则主推IGZO技术,以满足现在消费者对超轻薄及高分辨率的追求。中国大陆面板企业紧跟世界手机发展趋势,在AMOLED,LTPS及IGZO等世界前沿技术均有布局。和辉光电的AMOLED项目已经实现量产,且后续有继续增加产线的计划,京东方及天马也有跟进AMOLED计划,且产品定义为柔性AMOLED,这将会对中国大陆显示技术带来极大的提升。LTPS方面,2015年已经有2条LTPS产线量产,到2016年将会扩大到5条,天马,华星光电均会加大LTPS的投入,产能持续扩充;IGZO方面,中电熊猫8.5代线采用的技术即为IGZO,将以生产小尺寸产品为主。以生产手机面板为主的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在中国将会全面开花。

终端应用趋稳 产品结构调整

面板产能不断开出,面板产能过剩危机显现,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从终端应用来看,7英寸以上大尺寸面板的几大应用含液晶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目前增长速度已放缓,其中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需求均出现了持续衰退现象。一方面需求无明显增长,另一方面面板产能不断开出,面板产能过剩危机显现,产品结构亟待调整。

电脑

随着前几年电脑市场的高速增长,2012年以来国内电脑的产量已趋于平稳,并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2年国内电脑产量一度高达3.54亿台的规模,2013年和2014年则分别为3.52亿台和3.51亿台。预计2015年产量为2.9亿台,同比下降17.4%。


手机

2015年的中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从360与酷派的联姻,再到乐视成为酷派第二大股东;这一年大量新品牌加入到手机市场的厮杀,年初的乐视手机发布,后有格力手机、三一重工手机、葫芦手机、奇酷手机、PPTV手机等频频出现,手机市场已是血雨腥风。


从手机产量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14年中国手机产量大约17.6亿部,而增速为15.2%,较之上年29.6%的增速已明显放缓。预计2015年手机产量为16.3亿部,同比下降7.6%。


同样,全球手机出货增速持续走低。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供需模型预计,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机的需求规模约24.3亿部水平,2014-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9%,其中更新需求规模占主导。



在终端需求无明显增长,面板产能面临过剩的环境下,面板厂应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首先,IT和平板电脑的需求在持续衰退,面板价格在需求疲软的影响下一路下跌并已接近成本线,中国面板厂应该调整产品的结构,调整IT及Tablet产能投入比重,将部分产能转向对应生产液晶电视面板或者工控、车载等其他商业用途的显示器产品。另外,针对液晶电视面板,因需求同样疲弱,群智咨询(Σintell)预计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全年出货同比会出现下滑,降幅为3.5%。中国大陆市场在一季度的强劲出货带动下及互联网品牌等新品牌新渠道的带动下,预计2015年整年的出货同比会出现3%的正增长,增速放缓。那么面板厂应该在液晶电视面板中寻求盈利性相对较高的高附加值产品。目前4K液晶屏已经大量量产,且以非常强劲的势头提升渗透率,中国大陆面板厂应该抓住4K液晶电视面板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大4K的液晶屏的生产比重。



二、趋势分析

产业链渐完整核心技术提升

从目前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链配套现状来看,未来将会朝着布局日趋完善、核心技术逐步提升的趋势发展。

从液晶材料方面来看,以诚志永华、江苏和成、八亿液晶、南京晶美晟等为代表的本土材料企业,近年来在产能规划、产品突破、专利申请、市场占领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未来需要更稳定的控制产品品质、掌握更多的有效专利,整合国内的相关资源,在高端液晶材料上发力,才会在未来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


基板玻璃领域,国内的彩虹与东旭两家的4.5代、5代和6代产品已逐步获得市场的认可,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2015年在超薄玻璃方面也取得了历史性进步,0.3mm的4.5代玻璃和0.38mm的6代玻璃已获突破。未来在LTPS用玻璃、8.5代玻璃等方面也将会取得成绩,未来市场可期。


偏光片产业方面,国内的盛波光电、三利谱光电的工艺技术在不断提高,后续的产线建设一直在进行。未来两三年内,产量会有较大的提升。但是在偏光片用基膜方面,仍然依靠进口,国内差距明显。在这一领域,仍需要更上游的企业有所作为。


在靶材、IC、化学品、光刻胶、特种气体、相关设备等方面,近几年已有成绩显现。


比如在ITO靶材方面,北京冶科纳米年产60吨的高密度ITO靶材在2015年上半年通过了专家验收,且已通过了京东方等用户的应用测试。

[JF:Page]

在设备上,之前国内主要提供搬运设备、清洗、裁切、摩擦等方面的设备,2015年由上海微电子生产的4.5代高分辨率光刻机进入上海天马的生产线,这是国内光刻机设备领域的一大历史突破。


在光刻胶领域,北京科华微电子、苏州瑞红等企业的产品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近期科华微电子又在筹备建设新产线,将会新增年产量 1720 吨的光刻胶及配套试剂。


未来增速放缓产能谋求去化

未来终端需求增长速度放缓,市场端会新增不同的需求,车载、智能家居、物联网、可穿戴等方面的应用都将为去化面板产能贡献力量。

全球经济波动性增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未来各大应用显示产品的需求增速会明显放缓。群智咨询(Σintell)预计2015年全球大尺寸面板出货数量达到7.82亿片,同比下降8.5%。从各个应用来看,受大尺寸智能手机需求增长的影响,Tablet面板出货同比下降12.2%;笔记本面板出货同比下降14%;显示器面板出货同比下降12.3%;仅液晶电视面板出货同比小幅增加1.8%。2015年大尺寸面板的供需比来到13.6%,呈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全球大尺寸各个应用终端需求不佳增速放缓,而面板产能不断增加,面板厂产能如何去化成为业界面临的严峻问题。


以液晶电视为例,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终端市场因受到全球经济因素及汇率波动的影响,出货增速放缓。群智咨询(Σintell)预计2015年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达2.52亿片,供需比为8%,呈现明显供过于求。而到2016年,需求面无明显增长,而面板的产能供应在持续增加,预计2016年的供需比会持续扩大到11%,供过于求的压力更加明显。在面板产能已经呈现供过于求的现状下,中国面板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尽量保证企业利润的前提下,日益增长的产能如何去化?


首先在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加快推动面板大尺寸化进程,调整产品结构。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应用中,以液晶电视面板的大尺寸化趋势更加明显,对面板产能去化拉动力度最大。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研究认为,液晶电视面板的年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可去化90K面板产能,相当于1条8.5代线的产能。同时增加4K面板的生产比重,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小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价格已经接近面板厂的成本价格,增加大尺寸尤其是4K面板的生产比例,既可以提升面板的平均尺寸去化过剩产能,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面板厂出现大幅度的亏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2015年中国大陆的液晶电视品牌百花齐放,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互联网电视品牌,中国面板厂应该积极争取加入互联网电视的供应链。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新进入品牌电视(含传统品牌设立的子品牌)销量达到398万台,占国内电视市场的比重增加到15%。但是这些新品牌的面板供应链,基本上以韩系和台系为主,中国大陆面板厂参与度非常小,中国大陆面板厂应该抓住机会,参与互联网品牌的液晶电视面板供应,拓宽供应渠道。


另外,面板厂应该在传统应用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应用,以刺激市场需求。物联网时代,面板厂应该抓住机遇,以互联网+为契机,大力开发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应用,拓宽应用渠道,增加市场需求。京东方已经开始布局,将显示技术、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结合,提供智慧健康服务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健康医疗、健康云、健康园区方案三个方面。

产品区分定位LCD OLED并存

目前多家企业的OLED面板产线建设不断,但是未来五年内仍不足以撼动LCD的领导者地位,未来近十年内,LCD与OLED将共存、共发展。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全球TFT-LCD产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十年前逐步替代了CRT产业之后,已成为当前显示市场上的领导者。目前从小至1英寸,大至110英寸的显示产品,无处不见TFT-LCD的身影。


根据群智咨询(Σintell)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AMOLED产能面积约990万平方米,TFT-LCD的产能面积约26000万平方米;到2018年,预计AMOLED产能面积将增至1860万平方米,TFT-LCD为32000万平方米。可见从产能面积来看,TFT-LCD依然会占据更大的比例。


无疑, AMOLED在柔性显示、透明显示等领域拥有更多优势,从长远来看,将成为未来显示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从近几年的实际进程来看,由于建线速度的限制、技术的进步、良率的爬升、原材料的供给能力、生产设备的供给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五年内AMOLED的产线不可能达到目前TFT-LCD的产能规模。


此外,近年来TFT-LCD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原材料方面不断突破,更快响应速度的液晶材料、更薄化和更高透光率的背光材料等不断涌现,使得TFT-LCD的综合显示效果一直在进步。如超薄器件的实现上,友达已展出4.7mm的液晶电视屏。在色域方面,通过采用量子点膜等技术,液晶电视的色域表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目前OLED电视与之相比并无绝对的优势。


所以,基于目前TFT-LCD工业的庞大以及技术在不断更新与完善,AMOLED生产工艺上的技术难题尚未完全攻克、良率尚不太高、产线较少的现状之下,在近十年内,TFT-LCD将与AMOLED共存、共发展。AMOLED首先会在手机、可穿戴等领域取得更大市场突破,并逐步提升市场份额,而近年内在电视领域的增长将较为缓慢。

终端采用国产高端品牌树立

国产高端品牌逐步树立,高端产品国产化采购比例持续升高。

近年来,随着华为、小米、联想、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三星等外资品牌手机在华销量严重下滑;同时,华为等国产手机在国际市场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华为Mate7等产品赢得了高端手机的形象。未来中国手机将会在国际市场占据更加重要的市场地位,同时树立起更多高端品牌形象。


在国产手机崛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产品也会采用国产化面板。未来随着国内华星光电、南京中电熊猫、信利光电、和辉光电等显示厂商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势必会将国内的显示产业推向另外一个高点,更多的国产化替代效应将会进一步呈现。从技术路线看,不论是在传统的a-si技术,还是在正在高速增长的LTPS技术、以及未来实现柔性显示的AMOLED技术,在经历过去十年的学习曲线后,国产厂家已经逐步掌握显示面板的核心技术,也逐渐从追随阶段进入赶超阶段。如:京东方、天马的LTPS面板也开始大量出货,In-Cell面板也在积极的导入品牌客户中。尤其是在2015年6月份美国SID展会上,京东方发布了4.7英寸的4K产品,分辨率达到了941ppi。天马也在积极投入创新,发力裸眼3D技术。和辉光电也在8月份发布了6英寸的4K产品。龙腾光电也在积极布局Super In-Cell技术。


总之,在产业界各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内整个显示产业链已取得了诸多成就,尤其是面板产业已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其他产业相比,无疑中国显示产业在国际上占据更高的地位。


后续随着国内更多面板产线的建设、相关配套的完善,中国显示产业会占据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会越来越多的呈现在世界显示产业舞台。在规模求“大”之后,我们更应该图“强”,要在技术领先、获利能力提升等方面有更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2年中国显示器市场份额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韩国显示器行业亮起了警示灯,曾经是韩国出口的最好产品。2004年....

09-14

2017年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现状

液晶显示器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LCD液晶显示模组必须包含两张偏光....

04-03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4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