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液晶显示上游材料液晶材料的国内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14-09-04    来源:平板显示文摘   阅读次数:3139 分享到:
  随着近几十年来液晶产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十几年TFT液晶显示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市场迅速扩大,可以说由液晶所带来的显示已无处不在。
    液晶材料在整个液晶面板的原材料成本中,约占3%左右,份额虽不大,但却是液晶面板至关重要的核心原材料,是液晶面板的“心脏”。可以说,没有液晶材料,就没有液晶显示。
基于液晶材料重要的产业地位,我国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就开始了相关产业研究及产业化进程,并且在近年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与我国显示终端大国地位不相称的是,国产液晶材料的市场占有率尚不如人意,还需要进一步大幅的提高。

市场现状:寡头垄断 外资为主
    与众多的其他上游原材料一样,国产TFT液晶材料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依然有限,庞大的TFT液晶材料市场还是被国外企业所把持,主要是德国Merck,日本JNC和DIC(表1)。目前国产TFT液晶材料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左右,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1%左右(表2)。

表1 TFT-LCD用化学品的主要供货商



表2 2013年国内TFT液晶材料供应状况

    从市场需求来看,近十几年我国已经建立了规模宏大的TFT-LCD面板产业,液晶材料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目前国内已建成投产和批准建设的4.5代及以上生产线共有20多条,已投产的生产线包括:4条4.5代线、4条5代线、2条5.5代线、2条6代线、4条8.5线。这些已投产产线2013年液晶材料的需求量近百吨(表3)。此外,还有多条生产线在建,据测算,2016年之后国内20多条4.5代以上TFT-LCD生产线全部投产后每年至少需要液晶材料200多吨,将会占到全球液晶材料使用量的25%左右。所以说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国内TFT-LCD产业将继续保持蓬勃的发展势头,而国产液晶材料企业也会有广阔的前景和很大的发展机遇。

表3 2013年中国TFT-LCD行业液晶材料需求统计(仅限ODF)

国内企业:主体分散 实力各异
    在液晶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有三个主要环节:中间体合成、单体合成和提纯混配,产业链自上而下技术壁垒、行业集中度、价格和毛利率逐步提高。在混合液晶环节,目前全世界每年有500吨以上TFT液晶材料的出货量,主要是由Merck、JNC两家提供。
    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液晶材料相关厂商(包括单体厂家和混晶厂家)数量多达十几家以上(见表4),不过多以生产TN/STN液晶材料、单体材料为主,真正可以供货给液晶面板厂的TFT混合液晶厂很少,主要是诚志永华(SLICHEM)和江苏和成(HCCH),这两家企业2013年TFT液晶材料的出货量约有11-12吨左右。具体来看,诚志永华出货量约7-8吨,江苏和成约3-4吨,八亿液晶小于1吨。
    诚志永华是诚志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技术来源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诚志永华前身于1987年在石家庄建厂,最先实现混合液晶材料的国产化,目前公司在北京和石家庄有两个研发中心,在石家庄有液晶单体合成、单体提纯和液晶混配三大生产基地。近年来,诚志永华在新单体设计与合成、专利申请以及新配方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进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单体和混晶配方。今年随着其新建工厂产能的陆续开出,到2015年将会形成年产100吨TFT混合液晶材料的生产能力。可以说诚志永华在液晶材料国产化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时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江苏和成成立于2005年,目前在南京白下、六合、镇江扬中建有三大生产基地。公司拥有年产50吨的液晶材料的生产能力,近年销售额始终保持在一定的年增长率,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江苏和成在单体研究方面也投入了大的力量,取得了大的进展,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JF:Page]
    而另一家八亿时空液晶成立于2004年,从事3D、TN、STN、TFT型液晶显示材料以及PDLC智能薄膜、OLED显示材料以及特殊用途液晶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3年生产TFT液晶材料1吨左右,主要集中在TN型液晶材料,还有少量IPS-TFT液晶材料。

表4 国内主要液晶材料企业



    与上述国内众多液晶材料企业不同的是,国外巨头只有三家:Merck、JNC、DIC。由于看好中国未来庞大的市场需求,DIC和Merck分别于去年11月、12月在青岛和上海启用了其各自的混配工厂,以就近供应中国液晶面板企业。
    我们所熟知的这些国际巨头,主要是从中国购买单体,然后再做提纯和混配。在这样一个供应链中,国内企业做了技术较低、污染较重的一个环节,而高技术、高利润的环节在国外企业手里。
    在给国外企业供应单体材料的过程中,国内企业也存在竞争关系,一方面不利于本土企业的获利,另一方面使得国外企业可以获得低价单体材料的供应,无形中增强了其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突围之路:合力共赢 专利破局
    国内虽然较早涉足液晶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但在本世纪初之前以TN/STN液晶材料为主的时代,以诚志永华、江苏和成、北京八亿为代表的企业基本占据了全球市场的90%份额。但是国内企业在TFT-LCD用液晶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上国外厂商专利的制约,TFT液晶材料国产化在整个TFT-LCD产业链中的比重仍然较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自身技术稍显落后。由于我们国内的企业起步晚于那些世界巨头,技术上落后是不争的事实。从客观上讲,液晶材料产业是个种类繁多、技术时时需要更新的产业,专利、技术积累和创新要求很高。目前,从显示模式来看,TFT液晶材料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扭曲向列相型(TN TFT-LCD)、共面转换技术型(IPS TFT-LCD)、边缘场开关(FFS TFT-LCD)和垂直排列型(VA TFT-LCD)等。从单体来看,常用的都在数百种以上。如此多样的种类,再加上上述所说的过于分散的主体,我们的企业就很难把如此众多产品的相关技术做到极致,但我们所面对的,恰恰是技术近乎于极致的国际巨头。
    二是专利受制于人。关于专利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液晶材料,这是整个制约我国工业生产的难题。由于国人的专利意识不强、起步晚,无疑这个产业早已被国际上的先行者跑马圈地建立了相当牢固的专利阵营。而对于我们这些后进入者,要么是侵权,时时面临被起诉的风险,要么努力研发,另辟蹊径,绕开专利壁垒。而另辟蹊径往往要付出巨大代价,我们所要走的路会更曲折,技术研发难度会更大,同时也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三是面板厂国产化采购意愿不强。因为液晶材料在整个液晶面板的材料成本中占比不是很大,仅有3%左右,但是其作用却至关重要,稍有质量问题就会影响整个面板的性能参数和生产良率。这些液晶面板厂采用国内液晶材料的话,一是会顾虑液晶材料的产品性能、各批次品质的一致性,二者还会顾虑专利方面的问题,会担心使用这些液晶材料会不会侵犯到国外液晶材料企业的专利?所以种种原因造成液晶面板企业采购国内液晶材料的意愿不够强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液晶材料的市场推广。
    综上,虽然在液晶材料国产化的进程中困难重重,但从前些年我们拿下全世界90%以上的TN/STN液晶材料,到现在发力进军TFT液晶材料并开始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在未来液晶材料市场再次爆发、尤其是国内需求持续放量来临的前夜,我们的国产液晶材料也将会迎来灿烂的黎明。
    在这样一个重大机遇面前,我们是时候需要再努把力,把国产液晶材料做大做强。除了国家层面,包括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外,还应该加强企业间的联合、甚至整并。只有规模足够大,有较雄厚的财力支撑前沿的技术研发,并集合各家的专利、人才等优势,才有可能得以迅速发展。否则单打独斗对抗另外几家国际巨头,会比较辛苦和困难。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2年中国显示器市场份额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韩国显示器行业亮起了警示灯,曾经是韩国出口的最好产品。2004年....

09-14

2017年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现状

液晶显示器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LCD液晶显示模组必须包含两张偏光....

04-03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