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11月正式批复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武汉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产业、光电子器件及激光产业和宜昌非金属功能材料产业区域集聚发展入选国家试点,中央财政将于2013年至2015年对试点给予支持。
湖北省发改委介绍,湖北将通过区域集聚试点,探索有利于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的担保和补偿机制,形成若干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产品和企业,形成明显的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机构的聚集效应,促进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跨上新台阶。
试点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诊疗制剂及服务、光电子器件及激光、非金属功能材料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体系,培育1家产值超过100亿元生物诊疗制剂领军企业、2家到3家产值超50亿元光电子器件及激光龙头企业、2个产值超50亿元新材料龙头企业,在3个领域基本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创新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目前,省发改委正会同省财政厅及试点市,开展3个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
武汉光电子产业现状及前景
25年的发展历程中,光谷始终坚持创新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131”产业格局。2012年,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增长30%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达1002亿元,成为高新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光谷生物城跻身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近日日,东湖高新区正式发布《2012东湖高新区创新发展报告》。报告从创新成果产出、创新平台搭建、企业创业成长、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充分展示了东湖高新区2012年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2年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第三年,也是示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武汉市出台《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若干意见》(外界称“黄金十条”),示范区经济规模继续保持30%的快速增长,企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在光通信、激光、数控机床等领域诞生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成果,移动互联网、3D打印、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孵化器和加速器、天使投资等蓬勃发展,人才特区、资本特区建设不断深入,企业“创业-成长-壮大”的内生机制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经济产出能力、示范带动能力大幅提升,铸就了示范区创新发展不竭动力。
光电子信息产业
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产业竞争的主力军。诞生了中国第一根光纤,中国第一个光传输系统;已建成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其中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年产光纤7000万公里;激光企业200多家,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拥有我国光电子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在光通信、激光、集成电路、光显示、半导体照明、地球空间信息等领域,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代表性企业:
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科院是中国光通信的发源地,其下属公司烽火科技是目前全球唯一集光电器件、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和网络于一体的通信高技术企业,主导制定了4项国际通信标准。2012年完成销售额168亿元;
长飞:光纤拉丝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光纤销售规模全球第一,2012年年产值70亿元;
光迅科技:光电器件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七名;
华工科技: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汽车顶盖激光焊接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锐科:自主研发和生产的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打破了国外少数公司的产品价格垄断和技术封锁。
重点发展光电子产业[JF:Page]
1、光通信
(1)光纤光缆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形成了从制棒、拉丝到成缆的完整产业链。光纤光缆销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6%,国际市场占有率达25%.长飞光纤、烽火通信入选“2010-2011年度全球光纤光缆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
发展思路:以长飞光纤、武汉邮科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联合攻关,加强新型光纤光缆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扩大光纤预制棒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面向海洋、电力、石油、钢铁、化工和医疗等领域的特种光纤,努力赶超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国际水平,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我国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品种最丰富的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突破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技术、制棒或拉丝设备技术、高速和旋转拉丝技术等核心技术,加强新型光纤套管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扩大光纤预制棒生产规模。大力推进掺稀土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纳米光纤等传感(传能)光纤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发展医疗用传能光纤、高功率光纤器件、先进光纤传感系统用光纤、光纤陀螺仪用光纤、光纤水听器用光纤、工业光纤激光器用光纤、海底通信和传感光纤等特种光纤光缆。加快发展适合超高速率、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的新型光纤光缆,以及接入网和数据中心用新型光纤光缆技术及综合布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2)光器件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其中EDFA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0%,OLP国内运营商份额超过70%.有光迅科技、武汉电信器件、华工正源等一批行业骨干企业。
发展思路:发挥区域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以建立国际领先水平的工艺平台为抓手,以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双高”为导向,突破先进光子器件和光子集成的核心技术,实现关键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大力发展创新性强、量大面广的光器件产品,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端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面向高速光传输、三网融合、物联网发展需求,发展高端光电子器件、光子集成器件和光无源器件等。发展用于通信骨干网络、各类光纤接入、传感网络的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远距离、高速率的各种新型光器件和光模块,包括100Gb/s及以上速率相干光通信系统干线传输的高速LiNbO3和InP基调制器、相干光接收机、窄线宽可调谐激光器、低成本可调谐激光器、低噪声EDFA和拉曼光放大器、100GE CFP模块、10GE PON OLT/ONU关键芯片及模块等。突破先进半导体光子器件和光子集成的核心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重点发展DFB、VCSEL和量子点激光器芯片等产品。发展用于AON和DWDM系统中的ROADM、集成光开关矩阵、可调滤波器、OXC、激光器阵列等器件、模块及子系统产品。
(3)光通信系统设备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在大容量传输设备、接入网设备、移动通信基站等通信系统设备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初步具备了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集聚了烽火通信、烽火网络、长江通信、武汉日电、凡谷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华为公司、中兴通讯、中国移动、德国电信、法国电信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发展思路:抓住宽带中国工程实施的机遇,依托武汉邮科院、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机构,开发新一代光通信系统、光纤接入系统以及LTE、4G、NGB、IPv6等新型通信网络系统设备,形成基于自有核心技术和设备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光通信系统设备创新与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基于相干技术的100Gb/s骨干网光通信系统、基于GPON和WDM-PON的FTTx设备、PTN、OTN、IP RAN、AON、IMS、大容量高性能路由交换设备、下一代基于同轴电缆的NG-EoC接入系统、IPv6、业务安全系统、融合型终端设备、大容量长跨距海底通信工程系统设备等相关通信系统设备,配套发展终端与网络检测设备、无线协议和软件产品。大力发展移动通信高端元器件和芯片、信号与信息处理软硬件产品、专用和通用检测设备、网优设备、信息安全产品,发展3G、LTE、4G通信设备和核心网、接入网、室内覆盖系统等设备。加快发展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家庭、移动安防、智能交通等应用的新兴无线技术产品。
2、激光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1年超过50%.大功率激光器、大型激光切割设备、大型激光焊接设备、激光精密微细加工设备、激光医疗设备、激光图像防伪产品等国内领先,激光连锁加工、激光加工工艺、激光医疗等应用服务发展迅速。有华工激光、楚天激光、团结激光、梅曼激光、锐科激光等企业。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协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深化与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以激光产业园为载体,以激光材料、关键器件和激光器的研发生产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激光设备及系统,加快发展激光应用服务,形成完整的激光产业链,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激光产品(服务)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发展重点:突破发展激光增益光纤、激光薄片晶体、激光非线性频率转换晶体、激光用石英玻璃等激光材料,以及高功率镜片、传输光纤、切割头、焊接头、半导体激光泵浦源等激光器件。重点发展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光纤激光器、碟片激光器、光纤耦合输出半导体激光器、射频激励CO2激光器、绿光激光器、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推动大型成套激光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基于高功率激光器的激光切割、焊接、毛化、热处理、再制造等激光加工成套设备,发展基于中小功率激光器的精细激光加工设备和基于短波长、窄脉宽激光器的微纳激光加工设备,促进激光设备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应用。发展激光诊断、激光治疗、激光美容等健康用激光设备。加快发展激光连锁加工服务、激光加工工艺开发、激光医疗美容、激光表演、激光装饰等新业态。
3、光电显示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光电显示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LCOS显示、TFT-LCD、互动显示等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光电显示产业链。有武汉天马、武汉东旭、全真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依托区域光电子创新资源优势,大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突破性发展光电显示上游关键材料与核心器件,大力培育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推动光电显示与消费电子产业的协同发展,努力壮大光电显示产业规模,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显示产业基地。[JF:Page]
发展重点:着力引进高世代TFT-LCD生产线,配套发展大尺寸TFT-LCD玻璃基板,完善TFT-LCD关键元器件的本地配套。规模发展移动终端屏幕、数字相机屏幕、汽车用平面显示器、数字相框和中尺寸显示器等技术和产品。培育TFT-LCD生产线设备。加快推进LCOS激光电视及投影显示产品产业化,重点发展激光光源、LED光源、便携式和微型投影机模组等关键技术和产品。推进OLED材料和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中小尺寸显示产品。加快发展互动显示、柔性显示、3D全息显示等技术和产品。
4、半导体照明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是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功率LED、高压LED蓝光芯片、蓝宝石衬底材料等领域国内一流,已形成从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到封装、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有迪源光电、华灿光电、元茂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紧抓半导体照明市场大规模扩张的机遇,突破发展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和关键设备,强化外延芯片优势,规模发展下游应用产品,进一步完善从外延制作、芯片制造到封装应用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拥有核心芯片技术、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规模发展超高亮度大功率LED芯片、高效绿光芯片,重点发展高显色指数白光LED用高效红光与黄光LED芯片等产品。加快推进蓝宝石衬底材料、碳化硅和硅衬底材料等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发展有机硅、环氧树脂、固晶胶、固晶共晶焊料等高端封装材料以及陶瓷、高分子、石墨等封装散热材料。大力发展激光划片机、测试机和分选机等LED生产设备。积极发展室内外照明灯、汽车照明灯、背光源、LED显示屏等应用产品。支持半导体照明企业基于自有核心技术和产品发展投资运营、整体解决方案等节能服务。
5、光伏太阳能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在BIPV、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全永磁悬浮风光互补系统等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区内企业参与了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标准的编制,完成了多项国家与地方的应用示范工程。有日新科技、中科凌云等重点企业。
发展思路:以BIPV服务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下游系统集成与运维服务,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和配套设备,积极培育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风光储互补系统、太阳能热发电等,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光伏太阳能创新和应用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加快推进BIPV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BIPV系统集成、工程设计与咨询、投融资、电站运营管理和基于BIPV技术的节能管理服务,配套发展BIPV组件、构件以及逆变器、控制器、储能电池等产品。加快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测试仪、电池片缺陷检测仪、电池片分选机、电池激光消融设备、薄膜电池划线激光设备等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积极发展聚光太阳能电池、柔性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协同发展风光储互补技术、产品和系统。推进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培育太阳能热发电产业。
6、光电仪器
发展基础:东湖高新区光电仪器产业具有较好发展基础,激光探测与测距设备、红外探测设备、医学诊断与康复治疗设备、环境监测及分析仪器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有高德红外、华之洋、四方光电、天虹仪表、安翰光电等企业。
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东湖高新区光电子技术优势,积极推动产品集成创新,重点推进光电子技术与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之间的交叉创新和应用集成,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突破CCD、CMOS、FPA等关键材料和器件,大力发展激光测距、激光制导、激光雷达、激光精密测量、红外热成像等光电仪器和设备。突破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芯片等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旋磁光子热疗设备、微创介入治疗设备、磁场治疗设备等康复治疗设备,以及胶囊内窥镜机器人系统、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诊断系统、彩屏心电图机、光学相干断层影像仪等诊断设备。加快非分光红外气体传感器、CO2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突破,提升发展气体分析仪器和成套系统、烟气与工业污水排放在线连续监测设备、便携(车载)式环境监测与能效检测设备、大气污染物采样器等智能化节能环保监测检测仪器。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在线监测设备与系统、高压测试仪器与设备、智能电网计量检定设备、大地电磁探测仪器等技术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