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星和LG推出的OLED电视凭借曲面设计引起了业界不小的关注,也正是这样的曲面设计,一直以来都是液晶的“软肋”。随着OLED技术的发展,关于OLED替代液晶的话题不绝于耳,为了延长寿命,液晶也展开了绝地反击。近日,在索尼成功量产曲面液晶电视后,长虹也宣称将在第四季度量产国内首款曲面液晶电视,意图在曲面液晶电视领域有所作为。然而,客观来看,曲面设计并非液晶的强项,曲面液晶电视是否能够冲破壁垒肩负起对抗OLED的重任呢?
曲面液晶存在技术壁垒
曲面液晶面板制程存在诸多技术挑战,但是导入超薄玻璃基板,也可以达到曲面的效果。
经过了CRT的球面设计,到了液晶时代,彩电开始流行平面之美。10多年来,液晶电视的外观设计一直以平面为主,而这样的设计在消费者心目中也逐步根深蒂固。2013年,曲面液晶电视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电视的外观设计,弧形液晶屏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事实上,液晶屏幕要实现曲面设计并非易事。TCL集团工业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朱昌昌表示:“生产曲面液晶屏的难点在于,玻璃和背光源不易实现弯曲。因为玻璃比较薄,实现弯曲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液晶屏弯曲程度不大,而且电视机尺寸合适,那么光源弯曲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TCL暂时还没有做曲面液晶屏的计划。”
一直以来,液晶电视屏幕都采用平面设计,主要原因是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除了玻璃和背光源的问题,曲面液晶屏边缘处图像质量会由于TFT和彩色滤光片画素间的不匹配而失真,造成视角的问题。此外,偏光片贴附以及FPCB(软性印刷电路板)等也需要进行新工程技术的开发。虽然存在诸多技术挑战,但是导入超薄玻璃基板,液晶面板也可以达到曲面的效果。
近年来,面板企业在曲面液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其中友达和三星已经生产出曲面液晶面板,并与索尼和长虹展开了密切的合作。记者了解到,索尼已经上市的曲面液晶电视屏主要来自友达,索尼新款65英寸电视也采用友达100%色域的4K曲面液晶面板;而长虹曲面电视屏则由友达和三星提供。除了液晶面板厂商,上游配套企业也不断进行新技术研发。去年6月,康宁已经把可弯曲玻璃的样品提供给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制造商。
友达总经理彭双浪表示,曲面电视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因此友达将乘胜追击,于2014年再推出新一代广色域、大尺寸的4K×2K曲面面板。
液晶应对OLED挑战
彩电厂商之所以积极推出曲面液晶电视,是为了与OLED电视一较高下,以延长液晶的寿命。
相对于液晶而言,OLED在可弯曲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由于OLED是一种自发光的面板,它并不需要额外的背光部件当光源,因此在结构设计上能够更好地形成弯曲的形状。2013年,三星和LG推出的OLED电视都采用了曲面设计。
在朱昌昌看来,彩电厂商之所以积极推出曲面液晶电视,是为了与OLED电视一较高下,向业界证明,OLED能做到的产品液晶同样可以做到,以延长液晶的寿命。
近年来,液晶与OLED的替代问题成为焦点。2013年年初,OLED电视迟迟难以量产,液晶抓住契机,大力发展4K技术,对大尺寸OLED提出了严峻的挑战。9月份,三星和LG推出的OLED电视以曲面设计作为卖点,液晶更是不甘示弱,索尼和长虹纷纷推出曲面液晶电视意图抢占原本属于OLED电视的市场。
长虹多媒体产业公司总经理徐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说:“韩国三星和LG推出的曲面OLED价格太贵了,液晶电视也可以实现弯曲的效果,但是商用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
然而,在TCL半导体光源研究院院长洪震看来,OLED前期成本比较高,良品率太低,量产的OLED面板也比较少,而液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OLED如果以平面推向市场根本无法与液晶电视竞争。因此OLED电视最先以曲面设计推向市场,但是,曲面设计不利于提高电视性价比,当OLED技术成熟后,电视的竞争会回归平面。
市场发展前途未卜
曲面电视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引领消费潮流,业界说法不一。
新技术层出不穷,备受业界期待。面临诸多瓶颈的曲面液晶电视,是否能够真正肩负起挑战OLED的重任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业界对曲面液晶电视看法不一,未来发展前景仍有待市场检验。
清华大学教授高鸿锦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做成曲面,并不是液晶的强项,而且生产效率不高,况且三星、LG的曲面OLED电视也是在试探市场。相较于曲面液晶电视,我更看好4K的发展前景。对于曲面电视能否走红,我还是心存疑问的。”
洪震也明确表示:“经过专家小组的讨论,我们并不建议厂商推广曲面液晶电视。”
然而,对于曲面液晶电视的发展前景,终端厂商似乎显得更加积极。徐明告诉记者,曲面液晶电视将是明年彩电市场的热点,长虹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曲面智能电视,紧跟技术热点。
对于曲面液晶电视的发展前景,张兵也表示,曲面电视具有良好的市场营销点,预计明年会有很多面板厂商跟进。据预计,明年三星曲面电视出货量会达到200万台,索尼也会有几十万台的出货量。2014年CES上会有很多厂商展示曲面电视,引领新的消费潮流。
曲面显示技术的前景与挑战[JF:Page]
2013年显示设备行业有不少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新颖技术,如4K×2K超高清分辨率、OLED显示技术等等。经过10个多月的发展以及市场耕耘,4K超高清分辨率已经开始在市场中普及,不论是国外的三星、LG、索尼、夏普等品牌,还是国内厂商长虹、康佳、海信等都推出了4K分辨率的产品,并且这些产品的价格也越来越亲民。在4K技术普及的情况下,各大厂商开始计划推出更新一代的显示技术,用来与其他品牌产品形成差化,并且借此获得更多的利润,于是曲面显示技术便孕育而生。
在今年年初美国举办的CES 2013展会上,三星与LG就将他们的曲面电视公布于众,给与会者和网友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今年夏天这两款产品已经正式与消费者见面。此外长虹等厂商也拿出了曲面电视产品,只是前者采用的是基于OLED显示技术的曲面电视,而长虹依旧采用的是传统的LCD液晶显示技术。虽然曲面电视产品的价格非常昂贵,两大巨头的曲面电视产品售价均超过了一万美元,并且还没有量产,但是其已经吸引到了足够的眼球和关注度,也被大家认为是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可能未来就不存在“平板”电视一说了。
在技术和使用体验方面,尽管从性能参数等方面来看,曲面电视与普通的平面电视基本没有任何差异,如三星和LG的曲面OLED电视与他们自己出品的普通平面OLED电视相比,在色彩表现、功耗等方面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正是由于屏幕向内弯曲(当然不是早年CRT电视时代那种向外弯曲),其在观看感受上会有一定的差异。
整体而言,曲面电视从边缘到边缘都能提供最佳的观看效果,而传统的平板电视在屏幕边缘方面的呈现能力一直相对不太理想。如上图所示,曲面电视整片屏幕朝用户方向包围的弧形设计,可提供宽阔的全景影像效果,不论是在屏幕中央还是边缘四周,都能够带来同样的视觉享受,并且在近距离观看时还减少了离轴观看的失真度,这些都是在性能参数上无法体现的,只有实际感受才能体会。
制造曲面液晶电视的难点
首先,不论液晶面板采用何种先进的材料与制造工艺,其都是由上下两片玻璃基板加上背光模组这种结构,如果要实现弯曲的效果,很难在曲面造型的背光板上达到亮度的均一性以及维持较高的发光效率;其次液晶面板在边缘处的图像质量会由于TFT薄膜结构以及彩色滤光片像素之间的不匹配而导致失真,这样会影响到用户的视觉观看效果。
此外,OLED之所以能做成曲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还具备不错的“柔韧性”可以抗击一定的外力冲击,因此曲面OLED显示屏受到一定的外力冲击时不至于过于脆弱,但LCD液晶技术就不同了不论是玻璃基板还是背光组件也可能无法很好抵御撞击,如何进行加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最后针对弯曲的液晶面板和背光组件,如偏光片、彩色滤光片贴附以及FPCB(软性印刷电路板)打件等都需要进行新技术的开发,让其能够更好的兼容曲面的液晶面板,这些无疑也会增加不少成本。
制造曲面OLED电视同样不易
OLED是一种自发光的面板,它并不需要额外的背光部件当光源,OLED也可以使用带有金属层封装技术的单一玻璃基板,因此这些设计和结构上的优点能让OLED面板更好地形成弯曲的形状。不过,尽管如此,生产制造曲面OLED面板同样依旧有诸多难点。
据NPD DisplaySearch AMOLED Process Roadmap Report《AMOLED技术演进路线图报告》显示,制造曲面OLED电视面板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在OLED封装过程中就形成曲面;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完成OLED面板制造过程后再形成曲面,三星和LG虽然都推出了OLED曲面电视,但两者根据自身使用技术的不同,采用的制造方法也不一样。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三星采用的是RGB OLED技术,而LG则采用白光OLED加上彩色滤光片的方式,两家厂商根据自己实际技术掌握成熟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制造方式。
由于制造大尺寸的OLED面板在工艺上已经比较复杂,若让其曲面化,虽然其不存在像LCD那样的诸多问题,但在制造工艺上依旧难度很大,这样无疑会降低良品率并且大幅度增加成本,这也是其一直无法大量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OLED材料遇到加热蒸发后的热气,一定程度将降低光效率和使用寿命;此外在让OLED面板弯曲过程中需要高温和高压,而此时OLED偏光片等附件模块可能会无法承受这样的条件,降低良品率。
另外尽管我们之前介绍过OLED具有“一定”的抗冲击力,但是如果外力过大,其还是无法承受的。在OLED面板超薄的结构下,制造商也需要考虑将其边框进一步加固(通常只能加厚边框),但同时也要体现出其超薄的特点,这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处理起来对于制造商而言也是比较棘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