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12月宣布,将与重庆市政府合作兴建8.5代新型面板生产线,总投资金额是令人咋舌的328亿元(人民币,下同)。由于京东方过去投资LCD亏损连连,且今年8月才计划投入285亿元在合肥兴建8.5代厂,5个月内豪掷超过600亿元的手笔虽大,却也被指为「烧钱无底限」。
公司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了《重庆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具体内容包括:(1)9万片/月玻璃基板投片量基于氧化物技术(IGZO)的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2)玻璃基板投片量的触摸屏生产线(投片量3万片/月);(3)建设液晶电视机生产线(额定产能200万台/年);(4)设立重庆研发中心。
建设高世代、IGZO产能具备前瞻性
京东方公司认为国际大尺寸面板的供求正在改善,国内电视面板供应正在逐步实现本土配套。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32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市场的供求关系有显著的改善。原因包括:(1)液晶电视换机潮;(2)需求大尺寸化,这与国内“节能电视补贴政策“有关。进一步的,“国内需求巨大”与“电视面板高进口率”存在矛盾,中国本土的家电厂商存在摆脱电视面板进口的内在动力。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高世代线达产以后,本土电视面板的份额显著上升,我们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公司相应布局具备前瞻性。
重庆8.5代线采用的是IGZO(氧化铟镓锌)技术,来源于Sharp。根据外部的技术资料,该技术响应时间短、迁移率高、功耗低,更易于实现高速驱动、高分辨率、低功耗、3D等功能。是目前业内公认的,可以与OLED进行竞争的主要技术之一。我们预计2013年将是LTPS、OLED、IGZO技术竞争白热化的一年,我们会对一线厂商的技术选择保持密切观察。公司在IGZO技术的布局,具有前瞻性。
大尺寸面板需求增长,补贴推动需求上行
京东方公司认为前期抑制需求的因素正在弱化,大尺寸需求增长快于小尺寸。过去两年,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出现局部过剩的倾向,资本开支积极增加的同时,需求的成长没有按照面板厂商预期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种种迹象表明,国外的耐用品消费的回升和国内补贴政策的延续,正在带面板需求重新上行。
国内“电视节能补贴”政策,实质推动需求的大尺寸化。今年5月,国内家电节能补贴政策首度实施。以往的补贴计划侧重于价格低于3500元(往往尺寸小于32寸)的小尺寸电视,而新的节能补贴则是“32寸和42寸”并重。根据我们的观察,上述政策正在推高大尺寸面板的出货。40英寸和42英寸的出货份额正在快速上升,已经接近30%(32英寸出货份额为32%)。
与重庆市政府合资
上周五晚间,京东方公告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合作投资协定,双方确定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园区,兴建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厂,并于重庆设立研发中心,根据协定内容,这项投资最迟于明年9月30日开工,最快2015年第2季度投产。
双方将由重庆市政府与京东方,合资成立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投资、建设、研发、生产与销售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整机及相关产品;最初登记资本额为2600万元,重庆市政府或与其指定的投资平台出资2100万元,占股81%;京东方出资500万元,占股19%。
报导指出,这项总投资金额高达328亿元,由合资公司筹资197亿元,剩下131亿元由双方共同负责向银行团贷款。此外,重庆市政府还承诺在两江新区内,以最优惠价格提供给公司约1200亩土地,另就近规画约900亩土地供上下游配套企业使用。
然而,如此巨大的投资案,却让投资者感到忧心忡忡,因为就在4个多月前的8月14日,京东方曾抛出拟在合肥合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8.5代线的计画,投资金额285亿元,此次还要再花328亿盖8.5代氧化物(Oxide)TFT-LCD生产线,5个月内狂砸超过600亿元的投资手笔虽大,却让人不得不为此捏把冷汗。
抢占显示技术制高点
报导指出,除了资金压力外,毕竟京东方在LCD上「烧钱」的纪录太过辉煌;2003年以3.8亿美元收购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幕业务,并砸12亿美元打造北京5代厂,2007年投资的成都京东方4.5代生产线也花了34亿元,2009年再募资120亿元建6代线,但这些投资并未让公司获得相当报酬,而根据京东方今年财报,前9月仍亏损6.35亿元。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京东方,今年依然选择不断大手笔扩张,但能否打破在LCD上「投愈多亏愈多」的魔咒,仍让投资者心中充满问号。
京东方指出,将8.5代氧化物(Oxide)TFT-LCD生产线布局重庆,有助于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抢占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制高点,并进一步增强公司盈利能力、降低运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