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及其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2012-12-14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4278 分享到: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引发了世人对3D打印的强烈关注。

  事实上,3D打印起源于美国,作为快速成型中一类技术的统称,其打印的流程被称为是“添加式制造”。

  3D打印是指可打印出三维效果的打印技术,它突破了平面打印的二维结构,可以打印出塑料制成的固体制品。3D打印是添加剂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在添加剂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它的优点是速度快、价格便宜、高易用性。

  据介绍,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加工方式不同,通过分层制造、逐渐叠加的方式生产最终产品。该技术的特点是不需要模具,可以一次加工完成。快速成型技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加工结构非常复杂的产品。目前3D打印技术在美国已经产业化,2011年3D打印市场规模17.1亿美元。

  3D 打印是添加剂制造技术的一种形式,在添加剂制造技术中三维对象是通过连续的物理层创建出来的。3D打印机相对于其他的添加剂制造技术而言,具有速度快,价格便宜,高易用性等优点。3D打印机就是可以"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一种设备,功能上与激光成型技术一样,采用分层加工、迭加成形,即通过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3D实体,与传统的去除材料加工技术完全不同。称之为"打印机"是参照了其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

  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作为3D打印技术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引起各国重视。

  1 SLS简介

  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和全球化,产品制造商们越来越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制造出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新产品来抢占市场。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简称RP)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并逐步得以发展的。RP技术是一种逐层零件制造上艺,它突破传统的材料变形成型和去除材料成型的工艺方法,使用近乎全自动化的工艺从CAD文件直接生产所需要的模型或模具,可以显著减少产品原型的开发时间和成本,极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RP制造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工装夹具、刀具或模具即可制造出任何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因此。RP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有望成为21世纪的的主流制造技术。

  目前典型的快速成型的方法有:光固化立体造型SLA(StereoLithography Apparatus)、分层物件制作LOM(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选择性激光烧结SLS(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和熔融沉积造型FDM(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等。各种RP方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由于SLS工艺具有粉末选材广泛、适用性广、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成形精度高、无需支撑结构、可直接烧结零件等诸多优点,成为当前发展最快、最为成功的且已经商业化的RP方法之一,在现代制造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主要综述SLS技术的工艺原理、实际应用、发展历程和现状。

2 SLS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2.1 SLS技术原理

  选择性激光加工(SLS)又称选区激光烧结是以C02激光器为能源,利用计算机控制红外激光束对非金属粉末、金属粉末或复合物的粉末薄层,以一定的速度和能龟密度按分层面的二维数据进行扣描烧结,层层堆积,最后形成成形件。SLS技术集CAD技术、数控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于一体,其工艺原理框图,如图l所示。

  整个工艺装置由粉末缸(PowderCylinder)、成型缸(Model Cylinder)、激光器、计算机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工作时,粉末缸活寒(送粉活塞)上升,先在基体上用滚筒均匀铺上一薄层金属粉末,并将其加热至略低于材料熔点,以减少热变形,并利于与前一层面的结合。然后,激光束在计算机控制光路系统的精确引导下,按照零件的分层轮廓有选择地进行烧结,使材料粉末烧结或熔化后凝固形成零件的一个层面,没有烧过的地方仍保持粉末状态,并可作为有悬臂的微结构下一层烧结的支撑。烧结完一层后,基体下移一个截面层厚,铺粉系统铺设新粉,计算机控制激光束再次扫描进行下一层的烧结。如此循环,层层叠加,就得到三维零件。最后,将未烧结的粉末同收剑粉未缸中,取出成型件,再进行打磨、烘干等后处理工艺,最终形成满足要求的原形或制件。

  2.2 SLS技术的特点

  与其它RP方法相比,SLS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1)可采用多种材料。从理论上说,任何受热后能够形成原子间粘结的粉未材料都可以作为SIS的成型材料。材料无浪费,未烧结粉末可重复使用。

        (2)制造工艺比较简单。无需支撑,未烧结的松散粉末作了自然支架。

        (3)成形过程与零件的复杂程度无关。对零件的复杂性几乎没有任何限制,特别适合于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零件。

        (4)可直接按照设计图纸制备产品,而不需设计和制造模具,还能在无任何机械加工的情况下制造零件。

  (5)产品的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放市场试用后及时征求用户意见,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6)产品的单价几乎与批量无关,特别适合于新产品的开发或单件、小批最零件的生产。

        (7)应用面广。由于成型材料的多样化,使得SLS适合于多种应用领域,如原型设计验证、模具母模、精铸熔模、铸造型壳和型芯等。

  3 SLS技术实际应用[JF:Page]

  SLS工艺已经成功应用于汽车、造船、航天、航空、通汛、微机电系统、建筑、医疗、考古等诸多行业,为许多传统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创造力,也带来了信息化的气息。概括来说,SLS工艺可以应用于一下场合:

  (1)快速原型制造。SLS工艺可快速制造所没计零件的原形,并对产品及时进行评价、修正以提高设计质量;可使客户获得直观的零件模型;能制造教学、试验用复杂模型。

  (2)新型材料的制备及研发。利用SLS工艺可以开发一些新型的颗粒以增强复合材料和硬质合金。

  (3)小批量、特殊零件的制造加工。在制造业领域,经常遇到小批最及特殊零件的生产。这类零件加工周期长,成本高,对于某些形状复杂零件,甚至无法制造。采用SLS技术可经济地实现小批量和形状复杂零件的制造。

  (4)快速模具和工具制造。SLS制造的零件可直接作为模具使用,如熔模铸造、砂型铸造、注甥模型、高精度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型等;也町以将成形件经后处理后作为功能零件使用。

  (5)在逆向工程上的应用。SLS工艺可以在没有设计图纸或者图纸不完全以及没有CAD模型的情况下,按照现有的零件原型,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和CAD技术重新构造出原型CAD模犁。

  (6)在医学上的应用。SLS工艺烧结的零件由于具有很高的孔隙率,可用于人工骨的制造。根据国外对于用SLS技术制备的人工骨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4 SLS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4.1 SLS技术的国外发展概况

  SLS技术起源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澳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86年,该校学者Carl Deckard在其硕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SLS工艺原理,于1988年研制成功了第一台SLS成形机。随后,由美国的DTM公司将其商业化,于1992年推出了该工艺的商业化生产设备SinterStation 2000成形机。在过去的20多年里,SLS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国研究人员对SLS技术从基本形成原理、加工工艺、新材料、精度控制、数值仿真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SLS工艺的发展。

 由于SLS工艺可以直接制造金属零件,近年来受到各国高校以及R&D机构的普遍最视。

  近年来,美国的Texas大学Austin学院自由成形实验室对SLS技术和后处理工艺长期进行研究,其钢铁及合金粉末材料的烧结件的致密度达到80%以上,并进一步研究了SLS金属热渗透、热等静压等后处理工艺。Michigan大学的学者们主要从事用SLS技术制作医用人工骨骼材料研究。

  比利时的J.P.Kruth教授等学者对SIS的烧结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SLS工艺进行了分类,对认识烧结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的学者对单一和二元金属粉末(Ni—cu、Fe—cu等合金)的SLS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烧结过程中的“球化效应”(Bailing)是影响烧结质量和精度的最关键问题,并对球化效应的产生原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

  英国Liverpool大学快速原型中心的学者K.K.B.Hon对SiC和聚合物混合粉末进行了SLS试验,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间距、层厚等)对烧结件机械性能的影响。Louthborough大学的学者使用脉冲Nd:YAG激光器烧结工具钢粉末,主要研究了扫描方式和烧结线问距对烧结性能的影响。

  日本Osaka大学的学者主要从事金属SLS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工作,从而推断出烧结试样成形时最可能发生断裂的地方,该校的学者们还对烧结过程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办法进行了研究。

  此外,除了上述国家外,瑞士、俄罗斯、德国、韩国、南非、意大利、伊朗等国也相继展开了对SLS工艺的温度场的演化规律及其建模与仿真、“球化效应”、粉末材料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4.2 SLS技术的国内发展概况

  在我国,RP研究工作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跟踪研究为主,技术和设备以引进为主。引进RP设备,虽然加快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取得了巨大经济效益,但其设备、配套设备及成形材料均需引进且价格昂贵,使生产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担。为了解决矛盾,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家和企业的大力资助下,国内各高校及科研院所逐步展开了RP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目前,我国从事SLS/SLM/DMLS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有: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北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黄树槐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长期对SLS设备、材料、工艺以及烧结理论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RPS—IIIA选择性激光成形机。该课题组的蔡道生对SLS自适应分层算法、路径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扫描路径优化策略,提高了烧结成形速度。该校机械学院宾鸿赞教授及其课题组对SLS过程中的扫描路径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分形扫描路径,自主研制了钢丝绳驱动的2DSLS实验原形机,试验表明采用分形扫描的
  SLS件的抗压强度提高20%左右,SLS功率降低20%左右,并进行了基于物理过程的SLS加工工艺仿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保军对SLS过程致密度、聚苯乙烯粉末烧结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汪苏教授研究了SLS工艺参数对制件性能的影响。

  南京航宅航天大学沈以赴教授对多组分铜基金属粉末的SLS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激光功率、光斑直径、扫描速度、扫描问距和铺粉厚度对烧结致密度的影响,发现当烧结能量密度大于某一临界值(O.15kJ/m3)时烧结致密度明显提高,但是能量密度大于0.3kJ/m3,致密度反而呈所降低。

  华北工学院主要从事SLS激光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变长线激光扫描方式突破了目前SLS点扫描的传统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烧结质量和烧结成形效率。

  此外,还有很多高校及研究所也参与了SLS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国内已于RP成形系统、SLS成形机、金属粉末研究以及烧结理论、扫描路径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5 结论与展望

  尽管SLS工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以下这些问题仍限制了其普及和推广:(1)SLS系统的速度、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不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2)激光工艺参数(如激光类型和扫描方式)对零件质量影响敏感,需要较长的时间摸索;(3)SLS设备成本较高。针对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专家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材料的研究。材料是SLS技术发展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烧结试样的成形速度、精度和物理、化学性能。目前SLS制造的零件普遍存在强度不高、精度低、需要后处理等诸多缺点,这就需要研制出各种激光烧结快速成形的专用材料;

  (2)SLS连接机理研究。不同的粉末材料其烧结成形机理是截然不同的,金属粉末的烧结过程主要由瞬时液相烧结控制,但是目前对其烧结机理的研究仪停留在显微组织理论层次,需要从SLS动力学理论进行研究来定量的分析烧结过程;

 (3)SLS工艺参数优化研究。SLS的工艺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方式、粉末颗粒大小等等对SLS烧结件的质量都有影响。目前,工艺参数与成形质量之间的关系是SLS技术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4)SLS建模与仿真研究。由于烧结过程的复杂性,进行实时观察比较困难,为了更好的了解烧结过程,对工艺参数的选取进行指导,有必要对烧结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

  随着SIS技术的发展,将对设备研发与应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制造业向环保、节能、高效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顾武汉三十年筚路蓝缕走出追光路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是老一辈拓荒者在光谷留下的创新创业史。....

07-31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陈云天教授深耕复杂介质光传输

陈云天带领计算物理光学团队围绕复杂介质光传输的光学基础理论和....

04-0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