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6日,“2010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永达大厦二楼会议中心举行。2010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的相关领导和特邀嘉宾以及平板显示相关政府机构、专家、企业和整机厂商代表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本次高峰论坛由上海第一财经主持人崔燕主持,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彭双浪先生、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原瀚宇彩晶副总经理)杨界雄会议以及上海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林先生作为嘉宾参与讨论。此次高峰以“面板制造的中国本土化”为主题,就目前平板显示产业格局出现的新变化、面板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此次会议得到了国内外平板显示界的积极响应,清华大学、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香港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着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将介绍目前行业前沿的研究方向、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AUO、康宁、天马等知名企业也将带来面板、手机、电视等领域的精彩演讲。
友达光电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罗方祯博士在主题演讲首先将主动矩阵平面显示器的技术开发的历程做一个回顾,分享了其关于主动矩阵平面显示器成功的关键因素的认识和思考。罗博士认为,优异的画像品质、高分辨率及尺寸大小的多样性、轻薄短小、与IC制程类似、广泛应用以及快速降价成为TFT-LCD技术成功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而台湾TFT-LCD产业快速成功主要因素则包括台湾IC制造业的经验和人才、PC制造的经验和人才、97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以及大环境的优势(涵盖资金、政府政策、人才训练、组件供应链等)。罗博士关于TFT-LCD技术产业化成功的因素和台湾TFT-LCD产业快速成功的因素,给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国大陆TFT-LCD产业发展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借鉴经验。对于未来TFT-LCD新技术开发趋势,罗博士指出,目前的主动矩阵平面显示器在功能表现上已达到甚至超越显像管电视的水平,在过去几年,各大厂商都在尺寸、亮度、广视角、色彩饱和度及反应速度的改善方面努力,未来对于薄型化及低消耗低功率会更加重视。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万博泉博士的“以创新推动中国OLED产业的发展”演讲,首先介绍了OLED技术特点和技术原理,阐述了国内外OLED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趋势。万博士强调,目前OLED市场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其中AMOLED技术将是未来OLED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PMOLED技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中国发展OLED技术必须正确区分AMOLED和PMOLED技术,确立不同的策略。
万博士认为,照明应用将成为未来OLED技术发展的重要应用方向,维信诺公司于全球第三家推出OLED照明产品。最后,在中国OLED产业创新发展方面,万博泉博士畅谈了维信诺公司发展OLED产业的体会,他认为中国创新发展OLED产业必须从三方面着手,其一是建设产学研结合的OLED技术创新体系,由国家主导、企业参与,建立OLED国家工程实验室或OLED国家工程中心,并将其建设面向全行业开放的共性技术研发、转化的平台;支持人才培养;支持企业横向和纵向的整合与合作。其二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出台鼓励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产业布局、投融资、财政、税收、专项资金、人才等特殊配套政策;集中资源支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其三做好装备研究和原材料开发等产业链配套工作,我国大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链发展不完善,需要政府制定引导性关键技术计划,加快产业配套的建设速度。
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李放先生发表了“聚焦中国:透视2010 TFT-LCD市场”的报告。李总在报告中指出,由于LCD电视销售不断增长,供应链有所反弹,康宁在2009年表现强劲,并且预计玻璃市场将在28亿至30亿平方英尺之间。展望2010年终端市场,康宁预计全球LCD电视数量将增长到1.71亿,增幅达21%,而中国LCD电视数量将增长900万台,增幅达32%。最后,李总强调,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LCD电视市场,康宁将加大为中国本土产业链的供应,康宁将持续对市场的投入,与客户共同成长,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同时,康宁已经宣布在中国设置熔炉设备的意向。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领导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嘉宾还包括相关业内专家、相关科研机构和协会组织代表以及业内知名厂商代表共500多人。此次“2010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将持续两天,17日分别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通茂大酒店举行四场技术专题研讨会和一场主题研讨会,四场技术专题研讨会分别是“LCD专题研讨会(1)”、“LCD专题研讨会(2)”、“OLED及E-page专题研讨会”、“PDP、FPD和其他显示技术专题研讨会”,主题研讨会则为“本土设备材料之路――海峡两岸本土设备材料供应商交流会”。
本次高峰论坛也以牌局的形式展开讨论,嘉宾通过手中的问题牌互相发问,通过互动发问,与大家共同讨论“面板制造的中国本土化”的主题,面板产业的新变化、企业运营、技术研发等核心问题一一呈现,让现场观众更深刻了解到平板显示产业未来的发展和中国本土面板产业发展的希望。
面对资金紧缩、投资低迷,企业如何应对?
刘瑞林认为,企业可以选择两条路,其一是随大流缩减企业投资,但会失去随之而来的机遇,其二就是说服投资者,扩大投资,通过产业低迷期的扩大投资来占据未来产业荣景期的有利竞争位置,而天马在08、09年投资两条面板生产线,就是如此选择。不过,这种反向操作虽然更有机会,但却更需要企业的耐受力和魄力。
彭双浪认为,任何投资者都有自己考量,一个企业的经营是长期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营运中去积累实力,建立口碑。以去年金融风暴为例,企业到底选择顺势缩减还是逆市投资,最终要考量的是自己的能力,危机入市虽然好,但很多同业耐受不住危机而放弃也很多。
失去核心技术团队,你该怎么办?
彭双浪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的问题。从公司经营来说,核心团队是灵魂,厂商、设备、技术都可以购买,但人才却是不能买来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仅涉及到企业薪酬制度设置,更在于企业为人才提供机会和未来发展。如果一个企业把人才当成最重要的财富,就不会出现核心技术团队流失的问题。
在谈到人才培养,彭双浪还说,液晶产业和其他产业有很大的区别,这个产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需要懂材料,还需要懂物理、电子、电机、设计等等,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也是长期的,同行业的恶性人才竞争最终只会带来互相伤害。
杨界雄教授认为,任何一家公司,都会有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机制,特别是大公司,都不会出现类似于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这种情况。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刚入业的新企业、新公司,这种公司需要人才,需要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来获得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杨界雄教授强调,企业留住人才靠的不应该是薪酬,引领人才获得进步更重要,公司的定位、目标、文化、理念才能留住人才。任何一个人,在一家公司从事工作的时候,如果能获得自豪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才会一直留在这个公司。
核心技术,你需要哪种?
杨界雄教授认为,我们所谓的核心技术,应该是前瞻性强、社会价值高的技术,以面板本地化为例,事实上,面板产业一直在亏钱,但不能说面板不是核心技术,因为面板技术能带来产业利益,面板技术带来的周边产业链可以产生利润,这就是价值。
如果到大陆兴建面板生产线,你希望上几代线?
彭双浪介绍,友达希望在大陆兴建7.5代,目前已经在向政府申报,友达希望投建7.5代线,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方面,根据台湾政府规定,友达目前能投建的最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是7.5代线。客观方面,六代以上面板生产线都有自己的经济切割尺寸,不可能一条生产线涵盖所有面板尺寸的经济切割,友达建设7.5代线而不建8.5代线也主要是考虑到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7.5代线能更好的丰富友达的面板产线布局。
杨界雄教授也非常赞同,认为彭双浪的分析合情合理。杨界雄教授认为,7.5代线经济切割在40/42英寸、46/47英寸,目前大陆市场上两种尺寸的面板占据了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竞争对手发动价格战,你怎么办?
刘瑞林认为,竞争对手发动价格战是市场中常见的情况,特别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很多企业为争夺客户都会发动价格战。对于天马来说,应对的策略就是绕开价格战雷区,开拓其他细分市场,以游击战应对阵地战。
彭双浪认为,价格战往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任何企业来说,价格战打到最后,不仅伤害了对手,也伤害了自己。从企业本身来讲,对于竞争对手价格战的发起,更多要考量其发动的原因,是生产良率提高带来的成本降低还是市场的恶性竞争,要区别对待。 [JF:Page]
假设能向政府申请一项优惠政策,您会选择哪一项?
彭双浪认为,如果能获得政府的优惠政策,就需要从长远去考虑,如何给企业带来长期、最大的利益,一般都会选择长期对企业有利的政策,例如税收、补贴等等。
杨界雄教授则认为,对于在研发技术方面有所着墨的自己,更希望获得政府短期的研发资金补贴。
刘瑞林则赞同友达彭双浪的意见,认为一项长期的税收补贴政策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
面板供过于求,企业严重亏损,怎么办?
刘瑞林认为,这种情况在液晶面板产业是有代表性的,特别是此前金融风暴期间,体会颇为深刻。他觉得,看一个企业、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眼前,要看到长远的经济发展宏观趋势。他认为,对于前景的认识一定要乐观,毕竟市场需求还在持续,冬天总是会过去的。不过从企业经营层面上来说,如果企业无法耐受就需要缩减支出,降低成本,不过越是困难的时刻,越要对自己的团队有信心。
关键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却不断下降,你该怎么办?
彭双浪认为,液晶面板的关键材料从来价格都很高,因为自己总希望价格能再降低一些。但是必须客观地看到,配套面板厂商的材料厂商也需要维持经营下去,因此,面板厂商自己需要在材料研究和开发方面下更大的功夫。与其不断地要求材料供应商降低成本不如自己去开发新的更低成本的替代材料。我们观察液晶电视价格,就会发现,液晶电视降价如此之快,材料成本的下降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部分,更多地在于企业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带来的成本下降,所以,产品成本的降低需要从根本上去解决。
境外技术人员和境内技术人员磨合不好,如何解决?
刘瑞林认为,境内外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问题,是所有国际化企业都面临解决的实际管理问题,是一个常态问题。事实上,每个公司都存在着境内外、省内外等不同人员的区分。在管理中,这就需要企业能把大家的认识统一,需要大家共识在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愿景上,需要大家互相尊重,甚至更需要耐心,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了解来融洽。
如果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你愿意花在哪?
彭双浪高兴,将盖更高世代面板生产线。
如果局势所迫,你必须选择另外两位嘉宾所在的公司合并,您会选择谁?
刘瑞林认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公司发展形势很乐观,我将选择合并杨教授所领导的技术研发公司,如果公司遭遇很大困难,我将选择合并彭双浪先生所在的友达光电公司,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庞大,如果要做下游终端产品,您会选择什么产品?
彭双浪很为难,这又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的金融风暴之后,韩国三星、LG表现得比台湾业者要更好,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三星、LG都有自己的终端品牌,为自己的面板提供了出海口。对于友达来说,通过和国内的终端厂商进行合作,加大国内厂商的支持力度,做好下游的出海口,布局好客户分布,对于未来友达的发展将非常重要。
彭双浪说,如果一定要做这样的假设,那就会选择做液晶电视,但仅仅是假设。
一句话总结
高峰论坛最后,现场嘉宾用一句话总结,赠送给中国大陆的平板显示业者。
“核心技术并不只是单纯的工艺技术、产品,在这个产业里面,核心技术还涵盖了企业人才、管理以及智慧财产等各个方面,核心技术是整体性的!”
——友达光电全球业务执行副总 彭双浪先生
“核心技术的难度很大,但核心技术可以一直延伸到品牌,特色的创新应用品牌也是一种核心技术,技术创新更希望从技术一直走到品牌!”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 杨界雄先生
“感谢同行,在交流中获益良多,希望中国面板产业一路前行!”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瑞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