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AGFA-Gevaert NV、IMEC与荷兰的Holst Centre、Philips Research、TNO 共同宣布研发出外表尺寸12×12cm的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照明面板原型,此原型产品采用高导电性透明树脂电极取代传统的氧化铟锡(ITO)。
到目前为止在低温制程要确保ITO有足够导电性仍有相当程度的困难,此新透明树脂具有高导电性,且适合涂覆方法(coating method)。因此,在印刷制程(printing process)中使用树脂也是相对容易。
为了发展此一技术,这5家公司接受“Fast2Light”计划的支持,此计划是欧盟针对采用印刷制程制造软性OLED照明为发展目的。
此透明树脂名为“Orgacon”,由AGFA为照相胶卷的静态保护材料所开发出来的。Orgacon以PEDOT/PSS为基础,PEDOT/PSS之前被使用在OLED组件的导电树脂。三洋电机(Sanyo Electric Co Ltd)与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也正发展类似的材料。

12×12cm的软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照明面板原型 采用金属箔作为基板
OLED照明面板通常采用堆栈ITO与PEDOT/PSS薄膜作为透明电极。根据AGFA表示,这次5家厂商使用Orgacon取代ITO,将透明电极导电性提升约六倍,不过他们并没有透露更多细节,如导电性的明确数值等。
此次OLED照明面板原型较以往使用更多的印刷制程。例如,透明电极上的配线图用喷墨技术印刷(inkjet technology)。此外,面板可以用手弯曲,因为面板采用金属箔作为基板,而面板亮度与发光寿命目前尚未被公开。
OLED面板
与时下液晶电视都采用的LCD面板相比,OLED因为是自发光器件,使得它们在黑暗环境下有相当不错的视角和显示特性。由于每个像素自己都会发光,OLED面板做成的显示器,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亮度不均匀、漏光等现象,显示的色彩也不受背光等干扰,更加鲜艳。
因为是自发光,所以也就无须背光灯,相应的背光部件也就不需要了,这也使得OLED面板做成的液晶电视,厚度要比采用LCD面板的轻薄很多。
在其它特性方面,OLED的对比度、可视角度等都要好于TFT。OLED的典型的对比度大于1000:1,TFT LCD的典型对比度大约是500:1。LCD液晶电视在广视角下观看,多少会出现一些偏色情况出色,但对于采用OLED面板的电视机而言,则基本不存在偏色等情况发生。
OLED有如此多的优点,各大液晶面板及液晶电视厂商,自然是趋之若鹜。东芝、松下、索尼、三星等排的上号的液晶厂商们,均是在开发OLED面板上投入巨资。
日前,索尼就宣布将投资220亿日元(约2.1亿美元)建新的OLED面板产线。在中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索尼一直出于较为领先的地位,索尼的这一笔投资,无疑有助于这一地位的巩固。预计于2009年会计年度(2009年4月~2010年3月)内,索尼将会开始产出更大尺寸的OLED面板(目前OLED面板尺寸一般都在30英寸以下)。
东芝、松下则合资成立了TMD(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专注于OLED面板的量产计划,并预计于2009年秋在石川县厂房完成生产线设置。另外,东芝公司也表示将会在2009年推出30英寸的FullHD OLED面板。
除了这些厂商,三星、LG、住友化学等之前有涉足于LCD产业的厂商,均是对OLED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制约OLED液晶电视大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就是:大尺寸OLED面板的量产。其中端倪,从各大厂商的相关新闻就可以看出。
本住友化学宣布将于2009年量产20英寸OLED面板;韩国三星也计划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量产32英寸级别的OLED面板;三星SDI将会从2009年开始推出14英寸、15英寸、21英寸三种不同规格的OLED面板,而到2010年,三星SDI将有信心拿出最大42英寸的FullHD OLED面板;东芝宣布将于2009年推出30英寸FullHD OLED面板。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