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与平谷区政府举行合作共建北京绿能产业基地签约仪式,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落户平谷。这也是北京市首个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绿能基地位于平谷马坊工业园区,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环保产业,是平谷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推进项目。钧石能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灯具生产厂商,也是目前世界上太阳能生产设备应用业绩最多的公司。通过自主创新,该公司建立了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相对传统的晶体硅、多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成本低、耗能低、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同样规格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价格只相当于晶体硅电池的一半。
建设以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符合平谷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也为首都生态环保产业填补了空白。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资额为9.5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00亩,建设6条生产线,年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150MW,相当于一座30万人口城市的一年用电量。该项目预计2010年底达产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合作备忘录和投资协议,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与北京市平谷区政府将在北京马坊工业园区建设以薄膜太阳电池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制造为核心的新型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北京马坊工业园区与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将在绿色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年产1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及其组件,项目总投资9.5亿元,规划占地200亩,计划2010年6月前全部建成投产,最终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税收25亿元的生产经营规模。
根据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和投资协议,在平谷马坊工业园区建设以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装备研发和制造为核心的新型绿色能源基地。钧石能源自1999年成立初始即涉足太阳能应用产品领域,是全球最大太阳能灯具生产厂商,也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设备应用业绩最多,设备运行最稳定,真正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并通过自主创新,建立了国产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该项目将落户马坊工业园区,投资为95000万元人民币,规划占地200亩,年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150MW,拟投资建设6条生产线,项目达到规划产能并完成销售后,2010年底即可产生人民币12亿元的销售收入,贡献超过2亿元利税。项目最终将形成约150亿的产值,约25亿元的税收。
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与当前市场常用的晶体硅、多晶硅电池不同,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有着应用面积大、耗能低、成本低、无污染等优势,年产15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为30万人口以上城市提供一年用电量。
区委书记秦刚介绍了平谷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并表示区委、区政府将营造良好的环境,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千方百计解决一切困难,为项目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希望钧石能源公司充分发挥领先优势,按照共同商定的目标、计划和进度,快速实施和完成项目建设,快速实施和完成产业基地的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早日竣工投产、早日见到效益,实现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努力将平谷建成北京市绿能产业示范基地,成为首都经济发展新空间。
副市长苟仲文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在推动北京太阳能光伏产业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希望通过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制造平台,使北京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具有环境友好型特色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链基础,为促进首都高端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中国和世界洁净能源的应用,为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北京新能源产业新利润增长点的形成,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市工促局局长李平、区长邱水平与福建钧石能源公司总裁林朝晖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福建钧石能源公司总裁林朝晖与平谷马坊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武光签署了投资协议。
北京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和市环保局等部门也参加了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