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驻滇单位昆明物理研究所获悉,其上级主管部门正以昆明物理所为核心,整合内部资源,最终形成红外科技集团公司。并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发与产业一体化基地放在昆明,目标是建成国内最重要的红外热成像科研和生产基地。
就此,一个以昆明物理研究所为依托、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是云南省政府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合作的重点项目,一期建设项目有红外热像仪整机生产线、红外焦平面控制器组建生产线、材料加工以及6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等,将发展成为我国红外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规划区内,和业已建设成熟的起步区紧密相连,开发区主干道、昆玉高速、昆石高速、昆洛公路,以及航空、铁路枢纽等和基地内通外连,交通十分便利,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基地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主要建设OLED显示器、红外光学器件产业化、碲锌铬新材料及碲锌铬射线探测器产业化等项目。
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4亿元,一期工程2005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10多亿元,现已全面建成投产,预计年生产能力为3500台热像仪整机,年产值将达到20多亿元。到2010年,该基地将建成年销售收入达300多亿元的现代化光电子工业园区。
市场潜力巨大
昆明物理研究所工程师赵鲁生告诉记者,红外热成像技术是通过一系列光电转换的复杂技术,让物体热辐射变成肉眼可以观察到的图像。其应用领域很广,如红外通讯、医疗诊断等。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红外产品甚至会成为普通汽车的选装部件、居民小区安全保卫的利器。而在公共场所大显身手的红外人体测温仪,仅仅是红外技术最简单的基础应用。
红外产品的市场需求,昆明物理研究所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唐毅松告诉记者,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市场有上百亿美元的产值。他举例,以消防用红外热成像仪为例,全国2000多个县市,每个县市的消防队配备一台,就会产生几个亿的产值。
发展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昆明物理研究所办公室一负责人说,红外产业在云南的发展现在是天时、地利、人才都具备了。
红外产品广泛的运用、巨大的市场;昆明物理研究所46年的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研发基础;红外产业基地锁定在昆明,与云南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不谋而合,这是天时。云南拥有丰富的红外产品制造所需的矿产资源,占亚洲储量70%的锗是优异的红外光学材料;昆明大气能见度高,适宜发展红外产品制造。并具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潜力,此为地利。
作为红外产业的龙头,昆明物理研究所900余名职工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30人,高级工程师200多人,工程师300余人;加之人力成本较沿海地区具有竞争优势,作为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已经基本具备。
红外产品将亮相昆交会
记者从昆明市政府了解到,在昆明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中,就拟在昆明建设一个光电子工业园,一旦“昆明光电子高新技术工业园”项目启动,红外产业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围绕以昆明物理研究所为核心的红外产业链,已开始实际运作的公司有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英富莱红外技术股份公司,已模拟公司运行的实体有红外探测器公司、低温制冷技术公司、特种光学工艺公司;再加上3家正在洽谈之中的公司,以及相关配套产业,这些公司将涵盖红外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相关服务等方面。
在今年昆交会首次设立的光电馆中,昆明物理研究所及下属实体将携红外热像仪、多个配套核心器件参展,其产品种类将覆盖工业测温、消防、公共安全、车辆驾驶等领域。相信当这些长期应用于高精尖领域的高科技产品首次亮相大型综合性展会时,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