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加州大学开发出一种可隐形的新型纳米材料
发布时间:2008-08-12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785 分享到:
       根据BBC报道,科学家宣布他们距离制成可使人类隐身的材料仅有一步之遥。据称,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可使3D物体周围的光线折射后绕过物体,从而达到隐形的效果,研究团队表示今后将有足够大的这种材料出现,可使人类隐身。

    该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了《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研究团队的领导者为Xiang Zhang,原理主要基于负折射现象,负折射现象是俄国科学家Veselago在1968年提出的:当光波从具有正折射率的材料入射到具有负折射率材料的界面时,光波的折射与常规折射相反,入射波和折射波处在于界面法线方向同一侧。负折射率材料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发出来的,此前负折射现象只能在人不可见的微波波段实现,而新材料则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实现负折射。 

    新材料使用纳米级网眼结构的银和镁氟化物,研究人员表示光线在这种材料中传播就像水流绕过石头一样,结果是从物体正面仅可以看到背面传来的光线。

    另一方面,这种材料可以迅速应用于通信和其他领域,例如使用这种负折射率材料制造“超级透镜”,能够突破光波衍射极极限,观察到更微小的物体。

常常在小说等虚幻世界里出现的隐身衣,将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据英国媒体8月1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个研究小组分别发明了两种可改变光的方向的材料,向人类隐身衣的研制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这是两种纳米材料,其中一种用纳米金属网状结构来逆转光的方向,另一种采用的是纤细的纳米银线。科学家们称其为“超材料”,因为它们的人工合成结构具有自然存在物不具备的特性,比如说可以产生负折射率。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纳米科学技术中心华裔教授张翔的领导下,两个研究小组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发表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

据研究人员詹森·瓦伦丁介绍,目前研制出的两种纳米材料都是在有限波长范围内改变光的方向,因此想用这种材料罩住楼宇不被卫星发现还是不太可能的。瓦伦丁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遮盖任何物体,我觉得现在还不用担心身边会不时有‘隐形人’走过。坦白说,我们才刚刚起步。”

瓦伦丁所在的研究小组在纤维光学领域取得进展,他们发明的材料可以改变接近可见光谱频率的光线传播方向。他说:“光在天然介质的折射率是正的。当你看到水中的鱼时,肉眼所见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近。或者你在水中放一只筷子,肉眼见到的筷子是弯曲的。”这是光线在水和空气中移动时发生弯曲造成的假象。

瓦伦丁说:“水中鱼在视觉上只是离肉眼更近,而这种材料却能让鱼看起来浮出水面,的确很神奇。”

据了解,可以产生负折射率的“超材料”的阵列结构必须小于电磁射线的波长,早在2006年,美国杜克大学的戴维·史密斯教授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约翰?潘德瑞就利用微波攻克了这一难题。

而令可见光产生负折射率则十分困难。有些研究小组利用只有一个原子厚的极薄材料进行实验,但这些材料不太实用,而且会吸收大量的光线。瓦伦丁说:“我们的做法就是将这种材料加厚。”他们将银和金属绝缘层相互叠加,然后在上面打满孔,并戏称其为‘鱼网’。

瓦伦丁表示,目前这种反光纳米材料最可能直接应用于超级光学仪器上,也许可以制造出看见活病毒的显微镜。他说:“制造隐身衣还是未来的事情,你可以将其覆盖在任何你想隐藏的物品上,这种隐形材料就可以将光线‘蒸发’,人们就看不见它了。”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