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北大学的高级材料研究小组宣布研发出了一种DVD光盘,可以存储42GB的数据,将近现有标准DVD容量的9倍.
他们创造出了一种V型的坑状记录表面,让光盘存储更多的数据,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普通的光盘,相比之下,单层的蓝光光盘仅可容纳25GB数据,但研究人员称这一光盘不能被蓝色激光读取,同时目前的所有DVD设备也都不兼容这种读取方法.
凭借这种技术能够让光盘拥有更高的数据存储密度,这样一来,DVD光盘的容量将达到42GB,相当于目前9张普通光盘的容量。
如此大容量的DVD光盘的面市必然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惊喜,不过现在这种高密度DVD光盘存储仍然只是实验室产物,并不能兼容目前的各种DVD光驱和DVD播放器,需要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才能读取,也就是说这种光盘必须搭配专用的DVD播放器才能正常使用。
光盘存储原理
光盘存储技术是利用激光在介质上写入并读出信息。这种存储介质最早是非磁性的,以后发展为磁性介质。在光盘上写入的信息不能抹掉,是不可逆的存储介质。用磁性介质进行光存储记录时,可以抹去原来写入的信息,并能够写入新的信息,可擦可写反复使用。
1.非磁性介质存储原理
有一类非磁性记录介质,经激光照射后可形成小凹坑,每一凹坑为一位信息。这种介质的吸光能力强、熔点较低,在激光束的照射下,其照射区域由于温度升高而被熔化,在介质膜张力的作用下熔化部分被拉成一个凹坑,此凹坑可用来表示一位信息。因此,可根据凹坑和未烧蚀区对光反射能力的差异,利用激光读出信息。
工作时,将主机送来的数据经编码后送入光调制器,调制激光源输出光束的强弱,用以表示数据1和0;再将调制后的激光束通过光路写入系统到物镜聚焦,使光束成为1大小的光点射到记录介质上,用凹坑代表1,无坑代表0。读取信息时,激光束的功率为写入时功率的1/10即可。读光束为未调制的连续波,经光路系统后,也在记录介质上聚焦成小光点。无凹处,入射光大部分返回;在凹处,由于坑深使得反射光与入射光抵消而不返回。这样,根据光束反射能力的差异将记录在介质上的“1”和“0”信息读出。
记录信息的抹除可采用低功率的激光长时间照射记录信息的部位来进行。由于激光介质的光照明“热处理”使晶粒长大,使其恢复到未记录信息时的初始晶相状态,故对激光的发射率也提高到记录信息前的状态。
2. 磁性介质存储原理
磁光盘是在光盘的基片上镀上一层矫顽力很大的,具有垂直磁化特性的磁性材料薄膜制成。当在磁记录介质表面上施加强度小于其室温矫顽力Hi 的磁物时,不发生磁通翻转,故不能记录信息。若用激光照射此介质后,则在被照射处温度上升,矫顽力下降为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