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7年确定40项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重大工业项目之后,天津市又确定了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此举对提升天津市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率先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结构,在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上实现新突破将发挥重要作用。这20个项目具有明显科技优势和国际前沿水平,代表了国家层面自主创新的新突破,其中16项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项目完成后,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近1000亿元,获专利587件,技术水平全部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突出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项目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8项,新能源项目3项,生物医药和现代中药项目3项,电子信息项目2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项,科技服务业项目2项;突出了节能减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8项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后,将有力推进天津市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与此同时,项目充分体现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体现了滨海新区在自主创新中的龙头带动作用。20个重大项目中太阳能方面的项目为:
新一代太阳电池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内容是开发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突破高倍率聚光砷化镓电池级联技术、量子阱结构、散热技术,形成年产18兆瓦聚光太阳电池生产能力;开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新技术,突破磁控溅射选择性吸收涂层膜系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形成年产50万平方米建材型太阳能板生产能力。
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8研究所获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聚光太阳能研究项目在天津市进入中试技术验证,产业化基地建设即将展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聚光太阳电池产业化基地。
聚光太阳电池产业化基地以现有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为技术基础,开发高效聚光砷化镓太阳电池。据了解,聚光太阳电池将使聚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聚光条件下超过3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另外,聚光太阳电池将比目前太阳能电池体积减小一倍以上,且发电效果提高一倍以上。
据天津市科委主任李家俊介绍,这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共计总投资158亿元,其中研发总经费达39亿元。经过3年实施,到2010年底,20个重大项目完成各项研发任务并实现产业化。
这批项目的80%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和科技支撑重大项目。20个重大项目完成后,将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先进装备等40个重大技术方向取得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生物药创制、超导应用等4个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功率LED汽车灯具、高效聚光太阳电池等5个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为了促进创新要素向滨海新区聚集,这批项目的65%将在滨海新区实施,加快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力推进滨海新区形成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
李家俊表示,20个重大项目预计能够实现产值360亿元,直接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有望培育一批下一代产业的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