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中科院化学所制备多色发光和掺杂白色发光的新型纳米材料
发布时间:2007-12-25    来源:网络   阅读次数:515 分享到:

      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学所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姚建年院士课题组用改进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多色发光性质的有机小分子纳米带及其组装体。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2007, 19, 3554-3558)。研究中发现,在溶液以及非晶薄膜中发蓝光的有机小分子五苯基环戊二烯(PPCP)被制成结晶的一维纳米带组装体之后,出现了多重发光性。在用紫外、蓝光、绿光激发PPCP纳米带时,可以分别得到蓝光、绿光以及红光的发射。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纳米材料中低能级的发光来自于晶体中的缺陷发光中心,同时材料的发光在一维结构的长度方向有自汇聚作用,从而使多色发光性质增强。

    PPCP纳米带组装体的明场像以及不同激发波长下得到的荧光显微像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吸附剂改进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应用于掺杂的二元有机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通过引入吸附剂以及将沉积源放置于适当的温度区域,将三苯基吡唑啉(TPP)以及红荧烯(Rubrene)制成均匀掺杂的一维结晶纳米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中两种分子间存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通过改变纳米材料中两种组分的比例,得到了发光颜色从蓝光到橙光连续可调的纳米线,并且在一定的比例下得到了白光发射的纳米线。相关结果已被接收,将发表在近期的《先进材料》上(DOI: 10.1002/adma.200700542)。

    据悉,该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采用一种吸附剂改进的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尺寸均匀的有机小分子单晶纳米线 (Chem. Mater. 2005, 17, 6430-6435;Adv. Funct. Mater. 2006, 16, 1985-1991)。在研究中他们首次将吸附剂引入气相沉积体系,显著改善了有机纳米材料的尺寸均匀性。同时发现将两种具有能量给受体关系的有机发光分子制成掺杂的纳米结构之后,可以连续地调节纳米材料的发光颜色(Adv. Mater. 2005, 17, 2070)。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