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在印尼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联合国环境署在新闻公报中说,到2005年,中国生产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厂家已超过1000家,雇员超过15万人,总销售额达到25亿美元。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近日撰文赞扬中国在应对环境问题方面所作的努力。他指出,中国今年用于可再生能源研发的投资位居全球前列,在太阳能和风能利用方面居于领先位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研究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将为相关企业带来机遇,并创造数以百万计的“绿色”工作机会。
联合国在关于城市化对城市贫困人口影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全世界现有10亿多人在城郊的棚户区居住生活。
虽然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国内95%以上的光伏电池产品均为多晶硅电池,产品因价格高而无法实现商业化。非晶硅薄膜电池所用沉积原料,只是多晶硅电池的1%;生产1瓦电池所用电量只占晶体硅的7—8%,发电能力却远高于晶体硅电池。
自2000年以来,在国际光伏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450兆瓦(每兆瓦等于1000千瓦),产能达到1600兆瓦,预计2007年产量要增长50%,产能可达到3000兆瓦,我国成为继欧洲、日本之后的第三大太阳能生产大国,是世界光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但目前95%以上的生产厂家和产品均为多晶硅电池,产品也因价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我国太阳能光伏核心技术却因不能商业化而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