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环保的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几乎所有的再生厂家和通用耗材的厂家都在标榜自己生产制造的是环保通用型硒鼓,真正标示再生硒鼓的厂家几乎没有。可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原装厂商如HP、Epson等都通过了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但是它们并没有宣扬自己的产品是环保硒鼓,反而是我们很多通用耗材的厂家并没有能够在环保上比原装厂家做得更多更好,却反而宣扬得更厉害。同样,作为再生厂家,已经尽可能地利用了已经存在的硒鼓零件,在环保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做得最多了,但这个再生硒鼓本身并不存在直接的环保意义,只能说再生这个过程是一个保护环境实现环保的一种行为而已。
打印机硒鼓对于环境的最主要污染就是整套的塑料件,同是也是最值得也最可以多次利用的部件。再生行业对于环保的价值应该是体现在这上面的。现在很多通用耗材厂家开发出了全套的硒鼓模具,在环保这个层面来讲和原装厂家生产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因此再制造业本身是一个有助于环保的行业,但是环保这个概念不应该被我们滥用,只有我们自己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消费者,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名声的问题
由于过去各种各样的原因,夸张一点说,我国的激光耗材再制造业的先驱就是那些早期生产假冒产品的部分企业和个人,正因为如此,再制造业的声誉受到了损伤,也造成了社会与媒体的很多误解,这给广大再制造业的同行在市场营销的时候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而最近几年,部分专业素质不高或者根本不了解再制造业的媒体的不负责任的胡乱宣传,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的感觉好象再制造业就是假冒伪劣,这是目前的基本事实。
要改变这种局面,作为再制造业的一员,我们自身一定要加强自律,不去做会影响声誉的事情,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的力量,深入地去宣传再制造业这个行业,逐步改变社会与媒体的错误认识。同时,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生产销售假冒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技术上的进步,部分打印机已经能够通过识别碳粉的方式来识别是否原装硒鼓,这就彻底地断了假冒的路。因此彻底清除假冒产品这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尽快出台激光耗材再制造产品的各项制造标准及行业标准。所有再制造业中的厂家都必须达到并遵守相关标准,这样可以使整个行业步上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这点可以借鉴欧洲墨粉与喷墨再制造协会(ETIRA)的做法,通过我们的耗材专委会,一方面加强整个行业对于公众的宣传,告诉公众再制造是一个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提升整个再制造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将该产业里的企业聚集到工作组里来商定技术及质量标准,协会不强迫所有制造商做同一件事,但可以制定最低的一套标准,并采用一个专门的标识,只要能够符合这套标准,企业就可以使用这个标识作为质量标识。所有费用可以由协会会员根据企业规模而定,但会费上要封顶。
顺便有一点需要注意:再制造这个行业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企业都不能设置准入门槛,只要产品质量能够达到或者符合行业标准就可以,因为再制造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事业,越多的企业或个人参与越有利于环境保护。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应该能够扭转再制造业的不良影响,大幅提升再制造业的产业形象。
三、 产业链及产业政策的问题
再制造业的产业链,重心集中在两头,硒鼓的零配件和旧的硒鼓。零配件方面,通过最近几年零配件厂家的努力,绝大部分型号的硒鼓的零配件已经能够由海峡两岸的配件生产企业得到保障了,但是对于一些打印机厂商推出的新型号硒鼓对应的零配件,还是会滞后比较长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再制造厂家的竞争力。
而另一端就是回收硒鼓的问题。硒鼓的回收是再制造这个行业的源头,目前大家的来源无非两个,一从国外进口,二在国内收购,但是国内收购这一块问题最多,也很乱。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旧硒鼓的回收比例是不高的,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从环境保护及经济利益考虑,作为再制造业的企业应该积极加入到国内回收中去,但是实际上进行得并不好。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针对硒鼓的回收制定专门的法规,给予专门的回收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要不大家都会从国外进口旧硒鼓,这是明显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不利的。
同样,对于整个的再制造行业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我觉得整个再制造业并不需要政策倾斜,但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一个明确的政策限定,只要再制造业的企业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在市场上进行生产销售。不能多头管理,今天工商来说要生产许可证,明天技术监督局来说要3C认证,后天又来说要产品合格证等,让人不知所措!我的执照经营范围既然可以生产销售再生产品,又何来许可证一说?而且据我所知,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范围是在不断缩小,现在留下的只是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产品而已了。这个问题一定要有一个良好解决,这才有利于整个再制造业的发展,否则,会严重打击整个产业的信心。
四、 再制造业的发展之道
作为再制造业的一员,不断研究再制造工艺及流程,提高再制造激光耗材的产品品质,缩小并接近与原装耗材的差距(但同等条件下再制造耗材永远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原装耗材的品质,实事求是的说)这是再制造企业根本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再制造企业还应该不断地研究降低成本的方法,从而实现在保持合理利用利润的前提下不断降低销售价格,以实实在在地经济利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使用再制造产品的行列中来。因为再制造业是一个环保的事业,它天生就注定了不可能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不断地做大整个使用再制造耗材的队伍,才会给自己也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在保持并提高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不断降低价格,这是再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