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生产和出口大量数码相机,但平均单价不足500元,利润更是微薄。很多人知道数码相机的知名品牌几乎都在日本,殊不知我国已经是数码相机“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只不过生产和出口的大多是利润微薄的低端产品或代工产品。
据海关最新统计,2007年3月份我国数码相机出口804.6万台,出口额为5.6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0.4%和下跌3.2%。其中,普通数码相机出口801.46万台,金额为5.57亿美元;非特种用途的单镜头反光型数码相机出口2.89万台,金额为762.82万美元。
第一季度我国数码相机累计出口1734万台,价值11.4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5%和下降9.65%,其中普通数码相机出口1726.11万台,价值11.23亿美元;非特种用途的单镜头反光型数码相机出口7.59万台,金额为1874.12万美元。
由于数码相机产品日渐成熟,出口平均价格一直维持下滑趋势。2007年第一季度出口平均价格为65.9美元,较06年第一季度的76.84美元下降14.2%。其中出口最多的还是广东省。
由于配额的取消,国外的相机尤其是高端数码疯狂地涌入国内。失去配额限制保护后,国内相机行业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如今的国内厂商只能将产品集中在低端市场。
从表面数据看,出口相机的数量仍旧远远超过进口相机,然而增长幅度却远不及进口相机势头凶猛。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相机进出口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首先,在进出口方式上。据悉,目前我国已成为照相机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在出口的增长中,加工贸易起了绝对重要的作用:在上海口岸照相机出口总量中,加工贸易占九成以上,已成为出口主力。据统计,03年1-5月份上海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照相机达355万余架,货值1.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30.4%,一般贸易出口照相机仅为29万余架。而进口相机则不存在所谓“加工贸易”的进口,因为国外厂商手中掌握着相机生产尤其是数码相机的先进技术。
其次,在市场层次上。03年1-5月份,上海口岸出口数码相机112.9万余架,以300万像素以下产品居多。而国外进入中国的数码相机像数则达到了500万、600万,甚至1000多万像素,基本占据了中高端市场。
最后,传统相机上。传统相机似乎成了国产相机的“小天堂”。国外厂商似乎不大热衷于这块市场。而即便是传统相机也竟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为主。
无核心技术国产品牌堪忧
暂时抛弃进口数码相机已经呈现兵临城下之势,近年刚刚起步的国产相机面临短兵相接的局面,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争夺在今年肯定是一场恶战。而专家的预言则更加另人担忧。据中关村在线最新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的内容来看,2003年一季度,消费者最喜爱的数码相机品牌排名前15名的,90%以上为国外品牌。联想和方正有幸上榜,但是比例仅仅各占了2%。因此有专家认为,在价位趋同的情况下,消费者在心理上对国外知名品牌有很强的信赖性,因此他们仍然会选择国外品牌。正如国内某主流数码生产厂商负责人所说,如果不能占有核心技术,这场仗不可能打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