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球电信设备业继续稳步发展,这种发展的大背景是: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不断变化。这些变化给全球电信设备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全球电信设备制造商们纷纷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推陈出新,顺应电信业结构调整和业务创新,使自己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以下我们将回顾2006年全球电信设备发展的诸多特点:
(一)全球电信设备业稳步增长
全球电信业自2004年复苏后继续稳步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装备投资的增长、移动装置需求和无线服务需求的拉动,2005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规模达2339.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8.1%,预计2009年将达2543.2亿美元,年增长达8.7%。这种增长趋势在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的营收上也有所反映,据2006年第二季度公布的各公司的年报表明:各大通信设备厂商的业务都有不同程度增长,连北电
网络也扭转了去年同期的亏损局面。其中移动通信领域设备厂商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主要集中在固网市场的设备厂商,尤其是手机领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设备商,其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加快。这是由于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整个通信产业的投资也日益集中在移动领域,而且强劲的移动用户增长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手机需求的增长。
通信领域是另一个亮点,主要推动力是2005年以来移动运营商的投资力度加大。由于移动用户的增长和基站数量的增多,移动运营商增加了在回程网和骨干网上的投资,而且有不少移动运营商不愿意再租用别人的骨干网而产生的新投资。这也完全符合目前整个通信产业移动领域增势超过固网的现状。
(二)全球电信设备企业并购频繁
2005~2006年,全球电信设备业巨头经历了多次大型并购活动,分别是思科与科学亚特兰大,爱立信与马可尼,阿尔卡特与朗讯;最近的是诺基亚与西门子。这些并购并不是发生在电信设备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其主要动因是: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替代技术的发展,电信运营商的融合策略对电信设备制造业的新要求,电信设备制造业本身的激烈竞争引发的优势互补,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电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等诸多方面。它的直接影响是改变现有的全球电信设备业的格局,从长远看,整个通信设备业越来越掌控在少数通信设备巨头手中,而且他们正积极向综合信息设备供应商转变(见下表)。
2005年主要电信设备分类排名
排名
|
移动基础设备
|
DSL接入
|
IP电信级路由设备
|
光传输设备
|
1
|
爱立信
|
阿尔卡特/朗讯
|
思科
|
阿尔卡特/朗讯
|
2
|
阿尔卡特/朗讯
|
华为
|
Juniper
|
北电
|
3
|
诺基亚
|
西门子
|
阿尔卡特/朗讯
|
华为
|
在并购其它厂商或者资产的同时,大型设备商也在将一些认为已经不能为公司创造太大价值或前景不是很好的部门或者相关资产出售。如西门子于2005年6月将手机部门出售;爱立信将其下属的爱立信微波系统公司中的安防业务,以及爱立信在萨博-爱立信空间技术公司中40%的股份出售给萨博公司,诺基亚宣布不再继续与三洋合作组建CDMA公司等。无论是并购还是瘦身,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
(三) 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电信设备商追求目标
由于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战愈演愈烈,导致了传统的基站或者
网络设备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此设备商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专业服务成为设备商新商机的亮点。这在各大通信设备商2006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都得到了体现。如爱立信将2006年第二季度的强劲增长归功于其在各个领域的良好表现,尤其是电信专业服务。而且据相关数据表明:在2005年电信专业服务所需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到2009年将增长到105亿美元,其17%的年平均增长率大大超过电信设备整体市场8.7%的增长速度。
此外,对于传统电信设备厂商而言,数据通信市场是他们积极拓展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如阿尔卡特在IP路由器及汇聚市场的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对传统的路由器巨头造成冲击。
(四)以无线技术、IP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在“无线+宽带”的
网络发展趋势下,WLAN、WiMax、UMB、RFID、Zigbee、Bluetooth等各种无线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具体的应用场合展开激烈的竞争。其相互间的竞争,一方面促进了各种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驱使各种技术去寻找最佳的市场定位,并且开始通过技术融合、
网络融合的方式,满足市场对于无缝通信、融合通信的需求。从多元竞争走向多元融合,成为无线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IP技术日益成为电信的主流技术。以VOIP和IPTV为例,2004年全球VOIP设备市场已经达到5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而2004年全球IPTV用户数为210万,到2006年为1800万,是2004年的8.6倍,到2008年全球IPTV用户数将达到4400万。
(五)中国电信制造业在崛起
目前中国通信设备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经进入规模化阶段,无论是技术含量、市场范围,还是订单的数额,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球电信市场越来越认可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尤其是华为和中兴两家企业,已经在NGN、3G等通信最尖端的市场取得了突破。在传统通信设备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的基础上,华为和中兴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和根据运营商需求灵活反应的优势逐渐凸现出来,形成了包括成本、技术、服务在内的全面优势。因此在很多领域,华为和中兴已经具备了不亚于其他国际电信设备制造业巨头的实力。前几年中国通信设备在海外的拓展主要优势是价格,但是现在已经提升为整体优势。
(六)全球FTTH设备销售成长
导语:根据 Dittberner Associates的资料显示,FTTH设备在2006年度的销售成长了58%,共销售了460万套相关设备。受惠于日本光纤市场的蓬勃发展,2006年全球前五大光纤设备供货商的销售量,就占了全球市场的91.9%。
根据 Dittberner Associates的资料显示,FTTH(Fiber To The Home)的设备销售季成长(QoQ)为41%,且在2006年度的销售成长了58%,共销售了460万套ONT与OLT设备(注)。成长最大的是2006年第四季,因为日本的FTTH市场兴盛,让设备业者也都丰收过年。
日本的FTTH光纤到府宽频连网,大多采用GE-PON(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来建置,因此日本当地厂商在FTTH的获利也最为直接(如下图)。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光纤
网络用户国家,已经有480万户,用户数比第二
名的美国高出四倍。因此美商Tellabs即便是全美最大的光纤设备供货商,2006年销售成长27%,但在全球的市场中,销售量仍比许多日商逊色。总体来看,前五大光纤设备供货商就占了全球市场的91.9%。
预计在2007年,韩国的光纤市场也会有不少成长,而Siemens与Alcatel-Lucent这两家供货商也会在韩国与法国的电信市场有良好的表现。美国的Verizon已经突破百万光纤宽频用户,他们采用的GPON技术,也会直接让Tellabs公司受惠。
Dittberner预计2007年的FTTH设备销售量将会继续成长50%,而日本的FTTH用户可望成长到680万户。欧洲与北美的FTTH市场将会采用较多的GPON(Gigabit-capable PON)技术,受惠的厂商则为Siemens、Alcatel-Lucent与Ericcson,日本供货商在全球FTTH设备的市占率可能会从2006年的82%下滑到2007年的55%。
注:OLT(Optical Line Terminal )位是于局端的一个光线路终端设备,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或称ONU)是位于客户端的关联光纤网络终端。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