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2006年中国液晶行业发展状况
发布时间:2007-09-24    来源:液晶分会   阅读次数:1404 分享到:

2006年中国液晶行业发展状况--中国光协液晶分会
    2006年显示器市场显得空前繁荣与活跃。手机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产量为4.8亿部,增速达到58.2%;微型计算机9336万部,其中笔记本电脑5912万部;彩色电视机8375万台,其中平板电视增长迅速,液晶电视产量为945万台,比上年增长了1倍多。数码相机2006年全年销量将大约在6695万台,同比增长21.2 %。目前,我国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中的比重已超过15%,多个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其中手机占47%,计算机占40%,彩色电视机占48%。
在这样巨大的市场需求的背景下,中国LCD产业2006又是一个快速成长年。2005年,上广电、京东方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建成了TFT5代线,在2006年又都分别完成了扩产项目,扩大了产能。江苏昆山龙腾5代线在2006年成功投产,深圳深超光电的5代TFT-LCD生产线、上海天马的4.5代TFT-LCD生产线、汕尾信利的2.5代TFT-LCD生产线也都在2006年开工建设。2006年国内已量产的三条5代TFT-LCD生产线的年产值超过了全国原有LCD的产值,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中国不能大批量生产TFT-LCD,尤其是大型TFT-LCD显示屏的历史宣告结束,对满足今后几年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TFT-LCD产业目前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发展势头不可阻挡。中国成为全球TFT-LCD第四个重点区域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我国TN-LCD、STN-LCD产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基本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与它相关的材料、制造设备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TN-LCD、STN-LCD尽管其总产值已低于TFT-LCD,但在液晶全行业中依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2006年行业总体情况
2006年,中国光协液晶分会会员发展到171家,涵盖液晶显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原材料、装备的生产、开发、研究以及贸易服务学校等单位. 全行业职工人数达到80385人。技术及管理人员超过15000人。
根据我们对行业87家单位进行的2006年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LCD全行业销售总值为269.5亿元(不包括外资企业),比上一年增加50.65亿元,增长23.14%。其中液晶显示器件200.7亿元,占74.47%;相关材料62.6亿元,占23.23%;制造设备5.0亿元,占1.86%;其它(包括配套服务、贸易等)1.2亿元,占0.45%。
二、各主要部分的情况
LCD器件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33家LCD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 83家,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约34家,华北、东北地区约为16家,133家当中,中资LCD企业65家,外商独资或外商控股的企业68家。其中港资24家,台资24家,日资9家,韩资4家,其它国家7家。
我们对业内主要的37家中资企业2006年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这37家中资企业的职工总数为65400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12200人,约占18.6%。2005年销售额为200.7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7.67亿元,增长9.7%。其中液晶屏产量434万平方米,销售额35亿元;模块7160万块,销售额165.7亿元。外商独资或外商控股的企业其产量和产值都比中资企业要大一些。但因为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没有加入协会,所以相关的数据很难取得。因此,上述统计数据只是部分反映了国内目前的状况。

LCD相关材料
这些年来,液晶材料企业个数增加很快,由原先的5、6家,增加到现在的10多家。据10家液晶材料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共销售220.0吨液晶(其中单体180吨和混合液晶40吨),销售额7亿元。产量与销售额都基本上与2005年持平。近年来各液晶材料厂家都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改善产品结构。2006烟台万润液晶单体出口数量依然最多。而石家庄永生华清在9家混合液晶生产厂家当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目前我国液晶材料还只能满足TN、STN器件的需求。
基片玻璃本地化生产取得实质性进展。洛阳浮法玻璃公司在前两年批量生产的基础上,决定投资2.8亿元, 2005年年底建成了超薄ITO玻璃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生产1.1mm、0.7mm、0.55mm等超薄玻璃产品。2006年共销售500万块基片玻璃。销售额为1.1亿元。彩虹集团已经开工建设TFT-LCD玻璃生产线。
ITO导电玻璃生产厂家已超过10家,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是深圳南玻、深圳莱宝和安徽华益。2006年共生产ITO玻璃700万平方米,销售总额10亿元。同比产量增长4.6%,销售总额增长了3.6%。导电玻璃目前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出口比例也达到一定水平。生产导电玻璃的成套设备目前也在逐步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具备实现国产化的能力。
彩色滤色膜生产厂家共有三家:莱宝、南玻和比亚迪,都在深圳。2006年大约生产250万片彩色滤色膜。年销售额约为5亿元。正在建设的有湖南长沙的普照爱伯乐、上海的广电富士。
偏振片目前批量生产的有温州侨业、深纺乐凯、佛山纬达和深圳三利譜4家企业。2006年共销售170万平方米,销售额为1.5亿元。销售量和销售金额都略有增长。
背光灯源的生产厂家国内有两家:南京朗光和湖北劲森。2006年约生产5000万只灯管,产值3亿元以上。背光模块的厂家不下几十家,不过主要是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主要的有深圳帝光、京东方茶谷及世元达光电等4、5家,2006年产值约30亿元。
掩膜版、取向剂、封接胶、光刻胶以及其它相关材料的国内自给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光刻胶产量达90吨,取向剂1吨,掩膜版5310张,端子88亿只。从事这方面生产的企业已达10家以上,实现年产值5.0亿元。
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LCD相关材料还不能完全满足TN、STN-LCD产业的需求,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确有长足进步。首先是涉及的面宽了许多,几乎TN、STN-LCD产业所需的所有材料,国内都可以生产。其次产品质量上这几年也明显有所提高。第三,材料销售额在全行业的比重加大了,2006年全行业销售额的50亿元增加值,主要是材料的贡献。但与TFT器件产业比起来,原材料的发展还跟不上。现在除了背光源在相当程度上可满足TFT模块的要求外,几乎所有TFT器件生产所要的材料都要进口。这就大大增加了成本,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大力发展TFT—LCD相关材料成了当务之急。
此外,我国液晶行业设备制造业虽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然满足不了器件的快速成长,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应当引起高度关注。

各类材料2006年销量与销售额分列在下列两个表中:
表1

类别
单位
2005年销量
2006年销量
同比增长(%)
混合液晶
44.35
40
-9.8
液晶单体
180
180
--
基片玻璃
万M2
 
500
--
ITO玻璃
万M2
669.1
700
4.6
彩色滤色片
万片
100
250
150
偏振片
万M2
161
170
5.59
背光灯管
万只
 
5000
--
掩膜版
4270
5310
24.3
 
 
 
 
 
 
 
 
 
 

 
表2
类别
单位
2005年销售额
2006年销售额
同比增长(%)
液晶
亿元
7.31
7
4.2
基片玻璃
 
 
1.1
--
ITO玻璃
 
9.48
10
5.48
彩色滤色膜
 
 
5
--
偏振片
 
1.49
1.5
0.67
背光灯管
 
 
3
--
背光模块
 
 
30
--
其它
 
 
5
--
总计
 
 
62.6
--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2年中国显示器市场份额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韩国显示器行业亮起了警示灯,曾经是韩国出口的最好产品。2004年....

09-14

2017年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现状

液晶显示器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LCD液晶显示模组必须包含两张偏光....

04-03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