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产业
拜經濟成長之賜,近年來印度電信通訊產業持續成長,無論是在個人或企業用戶數量,或在有線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用戶及網際網路用戶數量上都迭創新高。迄2006年9月,電話用戶數達1億7,026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億2,951萬戶、有線電話用戶475萬戶,網際網路寬頻用戶數182萬戶。
業界預估至2007年底,電話用戶數將超過2億5,000萬戶,其中8成將為行動電話用戶。自2004年10月印度行動電話用戶超過有線電話用戶起,印度行動電話用戶數即持續成長。此外,網際網路用戶數則超過6,000萬,惟多數係企業用戶。
促使印度行動電話用戶快速增加原因有四:一、系統業者不斷大幅擴充設備,提供更多服務方案;
行動電話產品關稅持續降低,系統業者不斷推出費率優惠方案;三、在許多鄉村偏遠地區,由於基礎建設不佳,使得申請行動電話比有線電話來得容易方便;四、行動電話已成日常溝通必備。
印度行動電話業年營業額現約3,130億盧比(約71億美元),從業人員360萬人。行動電話密度9.9%,遠低於中國之32.5%,顯示印度行動電話市場還可有2億5,000萬隻手機的需求。
行動電話業者目前主要採取GSM及CDMA系統,迄2006年10月,GSM系統中, Bharti Airtel 市占率為29.88%,用戶數達2,860萬;BSNL市占率為23.03%,用戶數達2,200萬;Hutch-Essar用戶數達2,120萬;Idea用戶數達1,090萬。CDMA系統中,Reliance用戶數達2,400萬;Tata用戶數達930萬。
為進軍印度市場,Vodafone甫提出以120億美元購併和記黃埔持有之Hutch-Essar 67%持股,待印度政府核准後,即將成為最大持股之股東。印度行動電話產業主要掌握在五家國際大廠,分別為Nokia、Motorola、Samsung、LGE、Sony Ericsson。各廠亦在印度設立據點,繼摩托羅拉於1991年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後,諾基亞、三星、LG、新力、思科、西門子、朗訊、易利信等國際大廠也陸續建立據點,且多集中在印度南部有印度矽谷美稱之邦加羅。
2006年底,印度總統Dr. Kalam籲請該國菁英提供免費頻寬到全印各地,以促進經濟發長、消弭貧富差距、發展電子化政府服務、提供遠距教學及線上醫療服務。目前印度有7億人口住在鄉村,其中多數未接觸過通訊設備(距離通訊骨幹30至40公里遠),此外印度尚有27%家庭沒有水電供應。因此,普及行動電話暨無線上網將是印度未來基礎建設重點。
微軟預計在未來3年內在全印各地設置5萬家網咖,Saksham將透過現有電話線路暨衛星通訊線路提供偏遠地區網際網路服務,Intel暨北方電訊則正在印度推展Wimax服務。
印度在1990年中期進行通訊業民營化,將獨占市場的國營公司切割成BSNL、MTNL及VSNL等三家公司。目前印度有線電話服務仍以BSNL、MTNL、Barati Tele-Ventures及Tata Teleservices為主,其他民營業者有3家。國內長途電話服務(National Long Distance, NLD)業者有4家,國際長途電話業共有5家。
為迎接無線網路通訊時代來臨,印度在2005-06年間計擴充2,050萬條GSM設備,其中印度Bharti Airtel民營電信公司計擴充600萬條,BhartiAirtel透過Ericsson之協助在印度各地設立GSM/GPRS網路服務。在2006至2008年間,Bharti Airtel更規劃加強網路建設計畫,擴充6,100萬條無線網路線路。
在BhartiAirtel擴充線路之同時,印度最大國營電信公司BSNL亦透過Nokia之協助,擴充400萬條GSM/EDGE/GPRS通訊使用之核心無線網路設備及延伸之網路服務,另外,BSNL亦持續在印度西部擴建1,800萬條 2G+之網路,預計往後,很可能再擴建4,200萬條之網路。
中國電信設備大廠中興(ZTE)亦獲得印度Reliance Communications 7億美元CDMA的訂單,訂單包括收發器基地台、接收器和軟交換機(soft switches)等設備。由於中興獲得的這份合約僅僅是Reliance轉向GSM服務的一部分,其它設備廠商如阿爾卡特(Alcatel)、華為(Huawei)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都在等待Reliance即將發布規模為7,500萬條GSM線的投標案。
印度使用的通訊網路設備部分自國外進口,例如交換機有Alcatel、Siemens、Fujitsu、AT&T、GPT、Ericsson及NEC等大廠產品,此外Lucent、Fujitsu及Siemens也在印度生產通訊傳輸設備。由於印度人口眾多,通訊需求龐大,進口通訊產品除手機外,其他如電話機、答錄機、傳真機、數據機及公共電話等,皆有相當成長空間。
电子产业
印度軍事工業強大,惟受到基礎建設不良、產業規模不大影響,其電子產業發展仍有待努力,2005-6年電子產業產值約126億4,965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14.2%。其中出口比重17.2%,金額21億7,416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22%。在資通訊產業成長的帶動下,預期至2010年印度電子產業產值可望超過356億美元。
印度電子業中分為五大類產品,其產值及出口值如下:
1. 消費電子產品產值約41億7,890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11.7%;其中出口金額4億5,177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76.4%。
2. 工具暨策略性電子零組件產值約28億2,358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17.9%;其中出口金額5億1,954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55.5%。
3. 電腦暨週邊產品產值約23億7,181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21%;其中出口金額2億3,153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86.6%。
4. 電子零組件產值約20億5,557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4.9%;其中出口金額8億5,837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1.4%。
5. 通訊暨廣播設備產值約12億1,979萬美元,較前一年成長24.9%;其中出口金額1億1,294萬美元,較前一年約成長44.9%。
消費電子產品中,2005 年印度電冰箱、洗衣機、冷氣機與微波爐等家電市場規模為21億5,000萬美元,其中電冰箱產值為8億6,000萬美元、冷氣機為6億3,200萬美元、洗衣機為4億3,000萬美元。如就產品品牌觀察,電冰箱市占率前四大家電廠商依序為韓國LG(市占率27.7%)、美國惠而浦(市占率22.3%)、韓國Samsung(市占率15.6%)及印度Godrej(市占率13.2%);洗衣機前四大廠商分別為LG(市占率30.8%)、Samsung(市占率19.3%)、印度Videocon(市占率15.6%)及惠而浦(市占率13.0%);而在冷氣機方面,LG為第一大(市占率29.2%),其次為Samsung(13.5%)、Voltas(13.5%)及Videocon(10.1%);微波爐依次為LG(36.2%)、Samsung(22.1%)、Kenstar(10.7%)及Electrolux(9.9%)。近幾年來,中國海爾及TCL亦加入印度消費電子銷售行列,頻以低價及多樣化產品出擊,帶動另一波價格競爭。
在工業電機及電子設備上,印度由於電源供應不足,對各種發電機、電線電纜、配電盤、馬達、瓦時計、變壓器等需求高,亦進口不少轉換器、電機材料、通訊傳輸器材及電線電纜等。2005年市場規模約61億5,000萬美元,印度自行生產規模約50億,出口4億5,000萬美元,進口16億美元。
針對電力供應普遍存在供電不足及電壓不穩的問題,印度對穩壓器、UPS及反向器(Inverter)等產品需求甚大,印度電力供應設備市場平均每年成長約15-20%,其中馬達、電力傳輸設備、電容器、變壓器等產品,成長率都超過30%
由於印度本土電子廠商競爭力有限,許多國際3C(電腦、通訊及消費電子)大廠在印度製造產品時,對於電子零組件的需求,無法完全在當地獲得滿足,我國部分電子零組件廠商可針對此一商機,積極拓展。
LED产业
全球LED照明市場不斷擴大之際,印度LED進口值亦水漲船高。2004年LED進口值為64.7百萬美元,隨著經濟蓬勃,國內需求不斷增加,2005年LED進口值已增為71.23百萬美元,年增率為10.11%,2006年LED進口值更達到88.50百萬美元,年增率超過11.93%,2007年印度經濟活動更加突飛猛進,印度盧比亦漲勢兇猛,顯示,顯示LED進口值將進一步創新高。
在此同時,印度自台灣進口LED之金額在2004年達到2.95百萬美元,2005年增為4.42百萬美元,2006年再增為5.34百萬美元,年增率為20.8%,顯示,台商拓銷印度LED市場大有可為,台商在印度整體進口市場上佔有率仍低,如經過多管道努力,未來將不斷提昇市場接受度。
印度對LED產品需求高,所需高級品貨源主要來自國外,不過印度 Kwality Group of Industries, Semiconductor Complex Limited, Crompton Greaves及 CDIL亦生產各式LED照明設備,2005-6年LED出口值亦達70.49百萬美元,較上年同期之69.18百萬美元略高。
.Kwality Electronic Industries為印度第一大LED照明設備及光學電子產品製造廠商,在印度具有甚高之市場佔有率,獲利極佳且具有高技術水平,產製超過600種之LED系列產品。
印度LED產品需求主要來自汽機車、消費電子、通訊、電腦及照明等產業。其中新德里、Gurgaon、孟買、Pune、清奈及班加羅爾等汽車產業集中度高之地區,及消費電子進口區域如班加羅爾、孟買及印度北部,皆為LED產品銷售熱門區。印度汽車照明、尾燈、指示燈、节態燈等,皆須使用LED產品。
太阳能产业
印度政府在年初時公佈了太陽能電池/光電板生產的優惠政策,並計劃到2012年能透過可再生能源滿足其電力需求的10%。而此一政策也吸引許多公司紛紛宣佈投入這個新興的太陽能產業。其中由EDA產業界老將Prabhu Goel所創立的Signet Solar,宣佈了目前規模最大的一項計畫──該公司將在10年內投資20億美元在印度興建三家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