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2007年上半年我国光电类消费产品产销状况
发布时间:2007-09-18    来源:中国电子商会   阅读次数:712 分享到:

  2007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消费电子产业整体来说发展相对平稳,平板电视、空调依然是行业内的亮点。平板电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液晶电视零售额占全部彩电的比例近70%,而等离子电视似乎要走出相对低迷的态势,但市场走势还待观察;空调一扫往年的阴霾,国内市场正在逐渐走旺;洗衣机、冰箱两个行业市场相对平稳,但高端产品正在逐步成为主流。从整体上看,价格虽然已经不再是影响我国家电、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但价格依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不过企业多了一份理性。

  液晶电视:持续增长态势
  今年1月至5月,CRT电视、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无论在零售量还是零售额方面,均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液晶电视依然持续了自2004年开始的迅猛增长态势:今年1月至5月,中国市场液晶电视的零售量占全部彩电的比例为33.76%,达到了203.4万台,同比增长149.90%;零售额占全部彩电的比例为69.74%,达到了1669181.5万元,同比增长94.48%。
  其他三类彩电产品出现负增长,而液晶电视增势依然迅猛的原因主要是厂商的集体发力,在平板电视战略上向液晶电视倾斜。与此同时,液晶电视产品全线布局,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尺寸的需求,向上挤占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的市场空间,向下抢夺CRT电视固有领地,令等离子电视、背投电视和CRT电视都在市场份额方面遭遇挑战。
  在液晶电视的品牌之战中,国内品牌在销售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国外品牌开始猛然抬头。今年1月至5月,国外品牌零售量份额达到了38.97%,而零售额份额则超过国内品牌,达到了50.05%。国内品牌在液晶电视市场份额逐渐走低,而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国外品牌价格调整、液晶电视市场结构向大尺寸转移和国外品牌实施集中优势资源战略。
  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较2006年表现得更为多元化,2006年的主流尺寸为32英寸和37英寸,而到了2007年5月,由于40英寸和42英寸异军突起,主流尺寸扩充为32英寸、37英寸和40英寸、42英寸。而在价格方面,37英寸和47英寸成为临界点,37英寸以下的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浮动,37英寸到47英寸的降幅在千元上下,而47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降价幅度是最大的,下降了近万元。

  等离子电视:市场有垄断之嫌
  2007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继续保持低迷,而且这种低迷有进一步加深的态势。信息产业部、中怡康和赛诺的统计数据都表明,等离子电视整体销量同比下滑超过三成,而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占所有彩电销量的比例也跌破2%,创下这几年的最低点。此外,品牌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在这半年并没有得到解决,松下、日立、长虹、海信、三星和LG这六家企业在全国各个片区的市场销售量占有率高达90%以上,基本垄断了这块市场。
  虽然等离子电视的整体销量都在下降,但主流尺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在上半年比较稳定,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维持在10000元左右。但另一大主要尺寸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降幅却达到了万元,究其原因,这和等离子厂商集体朝50英寸以上大屏市场发展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此外,虽然去年年底松下、日立都相继推出了满足中国数字电视高清标准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但在今年上半年,高清等离子电视的市场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一方面是由于价格稍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宣传造势的条件。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相信下半年高清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将有所改观。
  今年上半年,等离子阵营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朝32英寸小屏发展,这种植入液晶电视腹地的做法引起了行业内的轩然大波,不过由于海信、长虹等企业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时间是在6月份,所以其市场效果现在还很难体现。这点也是我们今年下半年值得关注的。
  CRT电视:市场平淡无奇
  今年上半年CRT电视的整体市场表现可以用“平淡无奇”来描述,由于彩电业的升级,从传统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的步伐加速,CRT电视的销量也持续走低。
  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5月,CRT电视的销量为385万台,同比下降18.20%,销售额为15.26亿元,同比下降28.09%。不过超薄CRT电视却是今年上半年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超薄CRT电视销售增长强劲,季度销量超过130万台,同比增长了2倍多,全年有望突破450万台。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纷纷加大了对超薄CRT电视的投入,康佳、长虹等国内厂商也推出了数款新品。显然,超薄CRT已经成为CRT电视领域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1-5月,中国背投电视市场销售量为23257台,与2006年相比下降71.08%,销售额为1.648亿元,与2006年相比下降75.67%。背投电视的价格大幅下降,但是销量却不增反降。在液晶、等离子电视的冲击之下,逐渐向三、四级城市转移。
  面对一、二级城市消费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液晶、等离子等高端电视的情况,在三、四级城市的竞争中背投电视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而农村市场尚处于襁褓之中,背投电视的发展同样较为艰辛。而高端背投电视在一级城市的推广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彩电厂商都在高端背投方面有象征性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产品大力推广。
  可喜的是,LCOS的崛起给了背投产业一丝曙光。至今年5月底,已有部分厂商将LCOS作为发展的重点,并且经数据统计,在背投电视整体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LCOS仍能保持销量的增长。因此背投市场的放量增长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数码:高端产品成主力军
  据赛迪顾问的调查显示,在今年1-5月的数码播放器市场中,MP3销量达371.79万台,相比去年增长幅度缓慢,同比增长11.97%;MP4销量达49万台,以百位数的态势增长,同比增长149.69%。其中,在MP3产品中,1G容量的MP3占市场一半的份额,达到55.4%,2G容量的MP3零售量达16.7%,4G和6G的产品将会是今年下半年厂商开拓的重点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在MP4产品中,明显出现两大分水岭,1G容量成为分界线,其零售量达12.83%,20G-80G容量的零售量达60%以上的份额。
  今年第一季度,数码相机市场几乎全部被日系品牌所垄断,销售185.75万台,同比增长36.1%。排在市场前10名的分别是:佳能、索尼、三星、柯达、尼康、奥林巴斯、松下、卡西欧、富士、宾得。其中,前三位日系品牌占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600万-8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增长迅速,特别是600万-699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产品市场份额过半,价格平均在3000元左右,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而600万像素的产品则呈下滑趋势。

  手机:洗牌还将继续
  2007年,在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利好形势下我们看到了中国手机市场的继续增长。根据赛诺市场研究机构、赛迪顾问等市场调研机构专门为本特刊提供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为26.8%,国内销售手机约7220万部,在iSuppli等国际分析机构指出全球手机市场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国内手机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强劲的市场需求使得大量市场竞争对手并存于中国手机市场,产业界比较喜欢的是用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两大阵营划分国内市场格局。2005-2006年,国内手机市场出现了国内品牌阵营集体下滑,国产品牌手机总体份额几乎触到25%线,但是,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看到,国产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在稳步提升,就能检测到的正牌产品而言,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29%。《中国电子报》编辑部认为,到今年下半年,国产手机品牌超过30%的临界点不是问题,国产手机已经触底反弹。
  在对国产手机的梳理中我们发现,经过一轮洗礼后,以联想、波导、夏新等为代表的手机企业依然坚挺,他们虽然在销售额上因为以低价手机出货为主,不再有前些年的高额利润,但在市场份额上依然是支撑国产手机份额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从2006年底开始,国内手机市场还出现了一批冲劲大、势头猛的手机劲旅,以金立、天宇朗通、国虹等为代表的一些手机企业,他们以更加贴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通过电视购物等创新渠道,取得了十分骄人的销售业绩,甚至可能威胁到联想、波导等老牌手机企业的地位。《中国电子报》认为,正是国内手机企业之间这种你争我夺近乎残忍的历练,才能造就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中国手机产业,手机市场的洗牌还将继续。


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1-6月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51.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50.1亿元,同比增长17.6%;软件业实现收入2601.5亿元,同比增长23%。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68.8亿元,同比增长17.5%。

1、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规模以上制造业总量规模继续扩大,1-6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150.1亿元,比同期增加2869亿元;增加值比同期增加622亿元,产业规模继续在全国工业各行业中保持领先水平。
分行业看,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电子测量、专用设备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较快,高于行业平均增幅,有力带动了全行业的持续增长。
2、多数产品保持较快发展,传统家电产品进一步萎缩。
1-6月从信息产业部重点监测产品情况看,手机、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保持20%以上增速。1-6月全行业共生产手机26298.4万部,同比增长28.8%;笔记本电脑产量比重不断提高,全行业共生产微型计算机5895.9万部,其中笔记本3735.3万部,占微机比重为63.4%,比去年提高3.8个百分点;高端彩电产品发展迅速,特别是液晶电视共生产634.4万台,同比增长65.4%,占彩电的比重达到18.7%,比去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比年初提高2.5个百分点。传统家电产品呈负增长态势,电话单机生产量同比下降8.4%;传真机同比下降27.5%。集成电路增速有所好转,1-6月共生产192.8亿块,同比增长15.2%。
3、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今年以来,电子元器件行业一直保持较快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连续6个月超过全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子元件行业总量规模已位居小行业第二。到6月份电子元件和器件行业占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8.0%和11.8%,比同期分别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计算机行业本月增速略有放缓,比全行业平均增速低1.2个百分点;家用视听行业总量规模逐步萎缩,占行业比重仅为8.1%。但随着我国奥运会临近,数字电视将在我国全面启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视市场消费结构调整。
4、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1-6月软件业实现收入26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到12.0%,比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从其内部构成看,软件服务业、系统集成、IC设计保持较快发展,高出软件业平均增速。1-6月软件产品实现收入926.3亿元,同比增长21.5%;系统集成622.3亿元,同比增长23.8%;软件技术服务425.4亿元,同比增长28.6%;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565.2亿元,同比增长20.4%;IC设计收入62.4亿元,同比增长27.8%,上述五大类业务收入构成36∶24∶16∶22∶2的格局,与年初的39∶27∶17∶15∶2的格局有所调整。
分地区看,1-6月软件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有7个省市,其软件收入合计为2020亿元,占软件业比重77.7%,其中超过200亿元的有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江苏、广东、上海。
5、中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发展。
1-6月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广西同比增长54.7%,云南和陕西省改变前五个月收入负增长的局面。
存在问题
1、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放缓。
今年以来,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明显放缓,总量规模呈大幅下滑走势。收入增速连续6个月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水平,到本月增速为11.5%,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17.8%,比同期18.7%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
2、液晶电视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进一步紧缩。
近两年液晶电视价格一路走低,两年内价格下降近五成。2005年32英寸液晶电视的平均售价为11300元,到2007年上半年的市场平均售价已下滑到6000元。而液晶面板价格呈上扬趋势,今年1-3月面板价格上涨了5%-10%。其中,32英寸液晶面板的价格上涨20美元,37英寸的也上涨了10美元,使液晶电视两头受挤,利润空间不断减少。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2年中国显示器市场份额将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韩国显示器行业亮起了警示灯,曾经是韩国出口的最好产品。2004年....

09-14

2017年我国光学薄膜行业现状

液晶显示器成像必须依靠偏振光,LCD液晶显示模组必须包含两张偏光....

04-03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