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美推出软干涉光刻技术(SIL)的新型制造技术
发布时间:2007-09-14    来源:COEMA   阅读次数:604 分享到:

 科技日报2007年9月14日讯  美国科学家在纳米制作技术领域获得重大进展,通过将干涉光刻和软光刻技术结合在一起,推出称为软干涉光刻技术(SIL)的新型制造技术,可以用来扩展纳米生产工艺以大批量制造等离子体超材料和器件。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软干涉光刻技术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作为一种大规模制作纳米材料的创新和廉价方法,利用它制成的新颖的先进材料,为开发和应用特殊与突发光学特性铺平了道路。该研究项目由美国西北大学奥多姆教授领导,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纳米》期刊上。
    这项研究中的光学纳米材料称为“等离子超材料”,因为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源于形状和结构,而不仅仅是材料的成分。自然世界中的两个等离子超材料的例子是孔雀羽毛和蝴蝶翅膀,其鲜艳的图案是基于几百纳米水平的结构变化,导致它们吸收或反射光。

    通过开发新的纳米制作技术,奥多姆和她的同事成功地制作出一个带有几乎无限阵列齿孔的金膜,这些小齿孔只有100纳米,比一根头发还要细500至1000倍。在一个放大的尺寸上,这个多孔金膜看似瑞士奶酪,除齿孔外都井然有序,而且能在大尺度的距离上扩展。研究人员现在已能够脱离其它技术,以低廉的价格在大型的薄片上制作这些光学材料。

    这项研究令人兴奋之处不仅在于它揭示了一种廉价的新型光刻技术,而且它能够生产具有有趣的特性的高质量光学材料。举例来说,当这些齿孔被光刻成一个微型“补丁”时,它们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光传输性能。补丁会出现聚光现象,而无限阵列的齿孔则不会。

    它们的光传输特性可以通过改变齿孔的几何形状来改变,而不用再“烹制”一个含有新成分的材料。这一特性对于实现按需调节传输性能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些材料还非常适合于制作光传感器,从而为制作超小光源打开了大门。

    此外,经过精心组织,它们还可以作为模板来制作自己的副本,或是制作其它纳米级的有序结构,如纳米粒子阵列。

    据称,软干涉光刻技术项目是一个高风险、大潜力的革新项目,早期的研究成果显示了光明的前途,可以预想光器件制作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协会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威睛光学上榜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

首届福布斯中国投资价值初创企业100系列评选”由福布斯中国与卫斯....

04-23

光经济正在迎来爆发式增长

进入21世纪,光技术开始与量子、纳米、生物科技深度交织,催生出....

03-27
行业分析
光电新闻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